tft每日頭條

 > 科技

 > 手機上的護眼模式有什麼好處

手機上的護眼模式有什麼好處

科技 更新时间:2024-06-28 09:08:44

随着科技的發展使手機的功能強大,人們對智能手機産生了越來越大的依賴性,生活娛樂和日常工作都可以用手機來完成,但是随着我們使用手機時間的增長,會對我們的眼睛産生或多或少的損傷。

有數據稱現代人均一天用眼長達16小時,其中約8-10小時的時間盯着手機、平闆電腦、筆記本電腦、顯示器、電視等各種屏幕。現在很多智能手機都有一個“護眼模式”,很多小夥伴都會用這個功能,而開啟這個功能之後,大家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屏幕會變黃變暗,光線柔和些,沒有那麼偏白。

那麼這個護眼模式的原理是什麼,究竟能不能護眼?先說原理,所謂的“護眼模式”,其實是減少屏幕的藍光,從而減少對眼睛的傷害。這時就有很多人好奇,這個模式真的有科學依據嗎?

先來了解一下手機藍光是什麼?

藍光是指液晶屏幕發出的波長在400nm—500納米之間的光,這部分的光線能夠直接穿透眼睛的角膜和晶狀體,到達視網膜,從而誘發眼睛疲勞、幹眼、生物鐘紊亂等不适症狀。

手機上的護眼模式有什麼好處(手機護眼模式真的護眼嗎)1

光的波長越短,能量就越高,穿透力也就越強,而藍光屬于短波,并且接近紫外線波長,其能量也較大。不隻是手機會輻射藍光,我們日常生活接觸的平闆、電腦,或是家裡的各種吊燈,隻要有LED光源,就都有藍光存在。

手機上的護眼模式有什麼好處(手機護眼模式真的護眼嗎)2

護眼模式真的能護眼嗎?

手機護眼模式主要是透過色溫的調整,将原本的光譜調整到偏暖色系,就好像跷跷闆一樣,把藍光降低了,但是紅光會偏高。

從視覺體驗上來說,我們打開手機的護眼模式功能時,我們能很明顯地感受到手機的屏幕變黃了。其實,大多數手機的護眼模式是通過降低手機屏幕藍色光源和亮度,減少了視覺疲勞,就達到了護眼的目的。

護眼模式改變了屏幕的色彩、亮度從而減少藍光,這是大多數産品采用的護眼方式。這種模式确實能一定程度地緩解眼部疲勞,但是它隻能屏蔽小部分的藍光輻射。

但事實上,經過很多機構的測試,一般智能手機在開啟“護眼模式”下,藍光是會減少,但不會真正的完全沒有,減少比例大約在30%-40%左右。

這就意味着還有原本6-7成左右的藍光一樣會傷害你的眼睛,隻是情況稍好一點,沒有原來那麼嚴重了而已,同時由于“護眼模式”會導緻屏幕變暗,所以眼睛的負擔也會相應的增加。想靠護眼模式肆無忌憚地玩電子産品而不傷眼,是絕對不可能的!我們不能把希望寄托在護眼模式上,應該時刻保護自己的眼睛。

手機上的護眼模式有什麼好處(手機護眼模式真的護眼嗎)3

而有些标榜“護眼模式”的手機和應用,卻并不能達到這種效果,隻是改變了屏幕本身的色彩,屏幕背光依然我行我素,并沒有減弱藍光。

手機護眼模式的缺點:

1、紅光偏高會造成色差變大,導緻很多顔色失真很嚴重。

2、藍光降低後,會造成紅綠光的發光效率變差,所以整體會變暗,如果調到原來的亮度,會造成更耗電,如果不調整,人眼為了得到足夠的光線,瞳孔會放大,導緻進光量還是一樣。

長期觀看手機會帶來哪些危害?

1、所有的光線都有輻射,藍光在護眼模式被盡量減少,但其他的光線也一樣對眼睛會造成一定的刺激和傷害;

2、長時間緊盯屏幕,會造成人的眨眼次數減少,淚膜穩定性變差,最終導緻淚膜破裂,長期淚膜不穩定,會導緻眼疲勞、幹燥、角膜受損等眼部問題,長期視疲勞會導緻視力下降、眼睛幹癢,甚至會形成幹眼症;

3、夜間在關燈狀态下,手機屏幕發出的光線更易對眼底形成損傷,最終形成眼底黃斑病變。

手機上的護眼模式有什麼好處(手機護眼模式真的護眼嗎)4

我們要如何保護眼睛:要考慮用眼習慣、用眼距離、環境,光照強度等因素。

1、控制用眼時間:不要過度用眼,避免長時間近距離的精細用眼,通常連續操作1小時,休息5~10分鐘,讓眼部的肌肉放松。

2.保持适當的距離。眼睛和電腦熒光屏的距離不能太近,最好要保持在60厘米以上,與手機的屏幕保持在30厘米以上。

3.不要關燈玩電子産品。因為暗環境下會引起瞳孔散大,大量的光線進入眼内,會導緻黃斑變性甚至失明。

4.佩戴一副防藍光眼鏡。可以有效阻擋過濾藍光,防藍光眼鏡市場魚龍混雜,建議去專業的眼科醫院驗配。

5.定期檢查視力。不管近視沒近視的小夥伴,都要定時去專業的眼科醫院檢查視力,對自己的眼睛情況做到心中有數。

6、藥物緩解:可以用一些緩解視疲勞的眼藥水,可以使眼部的疲勞迅速緩解,改善症狀。也要補充一些眼部所需要的營養素,如葉黃素等保健的藥品。

手機上的護眼模式有什麼好處(手機護眼模式真的護眼嗎)5

總之,護眼模式有作用,但也不能對它抱有太大期望,好好護眼、少盯屏幕才最重要。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科技资讯推荐

热门科技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