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的孩子是每個家長的心願和期待,現在初為人父母的年齡大多數是90後,這些剛剛三十而立的人們近乎瘋狂的給孩子報各種興趣班、預科班,什麼三歲就能掌握三字經、弟子規,三歲就能掌握1500個常用英語單詞,好讓孩子們在親戚朋友面前眼前一亮,但是有沒有想過,這種學習是為了孩子比别人家孩子優秀?還是為了滿足家長自己的虛榮心或者心安理得?我是一個兩歲八個月孩子的父親,接下來用我的親身經曆用三方面和大家讨論。
第一,遺忘。其實,大家作為家長的都明白,孩子的學習能力都特别強,在你平時不經意間播放的古詩、音樂或者大人們的聊天内容,在某天無意之間從孩子的嘴裡蹦出來,你就會為此感歎,我家孩子怎麼這麼聰明啊,記性真好,然後你就會以此為緣由,把大把“臨時”的熱情貢獻到教孩子古詩、唱歌、和你僅會背還背不标準的、為數不多的單詞上面,然後當你隔段時間再問孩子一遍,這個東西怎麼說呀,他答上來的時候,那種瞬間的滿足感占據了你的心理。但是過了很久,如果你沒有陪孩子再去反複練習,孩子很快就遺忘了,孩子的瞬間記憶很強,但腦子終究不是機器。話說回來,三歲之前的孩子們上興趣班,不外乎就那幾種,英語課,藝術課,體能班,創造性思維課程,我媽說我小時候背東西比我兒子都快,之後上小學還不是忘的一幹二淨,所以我初為人父,我覺得三歲之前孩子就是玩,瘋狂的玩,他需要的不是課程的束縛,而是一個愉快的童年,如果你非要給他報課外班,我建議體能班,或者平衡車課,一邊玩一邊培養孩子的平衡感、四肢協調性還能讓孩子增強免疫力,何樂而不為呢?
第二,家長自我感動式投資教育。大部分家長的自我感動式教育,并不是為了孩子,隻是在填補這方面上的自我焦慮。教育是販賣焦慮的重災區,各種補習班、興趣班最喜歡的就是這種腦子生鏽的家長,稍微忽悠一下,轉賬、報班。我身邊太多太多家長,都在議論别家孩子三歲了上了什麼什麼課,學了好多東西,再一深入了解,和你在家的教育孩子的方式大同小異,就是換了個環境而已,我認為這是典型的拔苗助長。一個三四歲的孩子說話可能都說不清楚,書寫更是問題,這興趣班裡學到的東西有多少水分,明明到初中自然而然就能掌握的詩歌、單詞,你非要通過交智商稅,把一個孩子長大很容易就完成的任務強行讓一個幼兒完成。這裡面就很容易讓你誤以為,你花錢就買到了想買到的東西,你讓他在不該接受這些知識的年齡段,接受了這些知識,那麼你就奪走了他在這個年齡段學習其它實物的機會,諸如此類愚不可及但偏偏卻被某些家長引以為傲的教育方式太多太多了,比如學畫畫、鋼琴、編程,這些課程本沒有錯,而對于我們這些普通家庭學下來毫無用處,可能以後一輩子都不會被用到,除了讓你在别的家長面前吹牛的時候用到,再無他用。美其名曰陶冶情操,說實話情操不是幾節課就可以陶冶的。
第三,論持久戰。大家都說,養成一個壞習慣隻需要一秒鐘,但養成一個好習慣需要三年、五年甚至一生。所以,我們作為家長,必須明白的一點就是,不管孩子們做什麼、學什麼,首先家長得以身作則,并去給孩子灌輸堅持的原則,是孩子喜歡的做的事,在不違反原則的情況下,無條件支持他,讓他努力做好。是不喜歡做的事,給他講明白道理,實在不喜歡也不能過于勉強。對于普通家庭來講,對孩子的教育最重要的是培養其價值觀和性格,說句不好聽的話,以好多家長的認知和水平去教育孩子,跟風給孩子報各種培訓班,不如他自由成長,把你浪費在培訓班動不動幾萬塊那些錢,帶着孩子出去旅遊,長長見識,提升他的認知,提升他對于知識的渴望,提升他的學習能力,這遠比一臉懵的進培訓班,一臉懵的出來更重要。
人生就像長跑,起點并非那麼的重要,重要的是,堅持的過程,以及你對終點的渴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