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了《非正式會談》第五季第八期,今天你立flag了嗎?讓我想到了網絡上很多的關于你隻是看起來很努力的文章。
代入感和共鳴很強。正如網絡流行詞“積極廢人”。
積極廢人,指那些"愛給自己立flag,但永遠做不到的人,盡管心态積極向上,行動卻宛如廢物,他們往往會在間歇性享樂後恐慌,時常為自己的懶惰自責。
Flag太多,但時間太少,想偷懶的念頭太多,執行力又太差,似乎成了不少人的通病。
節目中也解讀了立flag和打卡背後的含義。
這個話題背後其實連接了兩個不同的概念,一個概念是目标,這個目标是我們自己的事,我要做什麼。另外一個概念叫做人際關系,就是我要把我做的這個事情放到我們的人際圈裡面,讓别人看到。
這樣有用嗎?從人際關系上來講,這個是有用的,我們用這樣的一個方式,釋放一個信号,我是一個努力的人,我是一個想要讓自己變得更成功或者更優秀的人,我想讓别人看到我的這些積極的元素,它會增加對自己的一個認同。另外一個角度從實現目标的維度上來講,這個行為它是不是能夠幫助實現目标,理論上很有用,其實沒多大的作用。
你一定見過很多打卡學習退錢的情況。
比如說某個學英語的軟件,繳費每天學習,完成後全款返還。
還有繳費堅持打卡跑步,完成了的人瓜分未完成的人所繳的費用。
很多諸如此類的。它們能夠存在,并且一直沒垮掉,賴以生存的還是很大部分人的堅持不了。
查看自己今年年初寫下的計劃和目标,今年已經過去大半了,實現得怎麼樣了?
那些很雄偉的目标很難實現,所謂望山跑死馬,讓自己沒有去堅持的勇氣。
從最小的事情開始,比如每天背一個單詞,每天做一個仰卧起坐,或者每天看五分鐘的書。這種很簡單又很容易做的事情,堅持下來,某一天也會發現有不小的進步。
不過也有另一種說法,目标太小了,小到完全沒有成就感,好像也很難堅持下去。
所以每天制定的計劃要很容易,又要稍微有點成就感。
要想避免自己成為"積極廢人",最重要的還是要有執行力。對那些要寫畢業論文的大學生來說,不開始搭個框架、寫個緒論,後面的論文内容是不會自己平白無故生出來的。對那些想健身減重的人,不到健身房舉鐵,不在跑步機上跑個四五十分鐘,又哪裡談得上取得成果呢?萬事開頭難,堅持下去則更難。
與此同時,制定一個切實可行的目标也很重要,不要一味隻想着讓說出去的flag聽起來好聽,讓自己看上去非常積極,但到結果上卻無法完成,成為"廢人"。"跳一跳就能夠得着"的目标更容易讓我們去付諸行動,而不是畏難而退,服于懶惰。
立flag不是不行,但是,一旦立了,就要把它扶穩。Flag立得再多,隻有實現得多,才是一個真正積極向上的好青年。我們要讓積極的心态得以持續,而不能讓一個"積極的人"變成"積極廢人"。一字之差,差的隻是落實的決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