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濟南4月22日消息(記者潘可鑫)2022年4月22日是第53個世界地球日,今年的主題是“珍愛地球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珍愛地球、和諧共生的前提是認識地球、了解地球,日前,記者來到山東省濟南生态環境監測中心(以下簡稱山東省濟南監測中心),探尋遙感科技如何給地球“把脈問診”,為保護地球環境、實現“雙碳”目标提供有效的科學依據。
(央廣網記者潘可鑫 攝)
山東省濟南監測中心高級工程師楊曉钰介紹,遙感是指在不直接接觸目标地物的情況下,對目标地物進行遠距離探測、識别和獲取地物信息的過程。目前,山東省濟南監測中心可以利用遙感技術對地表狀況、大氣、水、生态和土壤的情況等進行評估,了解地球環境變化,更準确地制定環境保護政策。
(央廣網記者潘可鑫 攝)
楊曉钰進一步解釋說,山東省濟南監測中心可以通過環境監測衛星觀察大氣污染情況,跟蹤監測分析濟南市周邊乃至山東省内大氣污染的過程,分析大氣主要污染物濃度時空分布特征。“這些監測數據,可以幫助有關部門在治理環境污染的過程中對症下藥,精準出台治理措施,保護地球大氣環境。”
山東省濟南監測中心還會利用飛機、飛艇、氣球等作為傳感器運載工具進行航空監測。這些工具有着機動靈活、調查周期短、不受地面條件限制、資料回收方便等優勢。“比如,我們可以操控航空器在黃河上方飛行,能夠清晰地發現流域内環境污染問題。還可以監測自然保護區内人類活動,及時發現環境破壞行為。”楊曉钰告訴記者。
除了對地球環境進行有效監測之外,“我們還應用衛星遙感開展了二氧化碳的空間分布監測,評估了濟南植被淨初級生産力相關情況,定量化了濟南市植被碳彙能力。”楊曉钰告訴記者。
山東省濟南監測中心生态遙感室主任姜騰龍表示,下一步,山東省濟南監測中心将不斷創新技術應用手段,繼續挖掘“天地空”監測數據的價值,完善數據處理方案,提高碳監測目标的技術适應性,為“雙碳”目标的實現貢獻力量。
據了解,山東省濟南監測中心是生态環境部衛星環境應用中心的遙感基地,憑借遙感監測靈敏迅速、觀測範圍廣泛、信息獲取即時、手段多樣等優勢,建立了“天地空一體化”的監測網絡,可以全方位、多角度對地表狀況、大氣、水、生态和土壤等進行評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