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鄒建設,陝西西安市人,生于1953年,号癡人,别署無倦齋,悟真道人。漢隸、魏篆、行草,數十年筆耕硯田,臨池不辍。
鄒建設以書法出名。樓、堂、館、所挂了他的字,增了色,也添了彩。三朋與六友就向他索字,建設就認真寫了,滿足了朋友的需求,也滿足了自己在書寫過程中的暢美感。朋友拿了他的字,滿世界炫耀:這字多好?!這字多有勁?!
字寫得好與不好,很難評說,全在于觀賞者的感覺了。建設善隸書,又習書多年,點畫自是有了功夫。他不是那種名頭很大的書家,卻又有着不少喜歡他書法作品的觀衆。這恰是到了一種自在的境地;無需整日的奔波與應酬,既不會被别人虛假地捧着,又不會被當做‘’靶子‘’忍受萬箭穿心的痛苦。興趣來時,提筆寫字,興趣不再,就幹别的事。無需喊累,也不感覺寂寞。人清淨了,于藝術卻也就親近了!
庚寅暮春,我的一位來自台灣的朋友接手了一家素食餐館,牆壁空着,需要書畫的填充,我給建設通了電話,說:有朋友需要你的書法作品。他說:行!幾日後,他就拿了作品來,說:你自己挑選吧!
建設年長我四歲,屬蛇,學習書法也早于我,我當稱他為兄。但他卻常常向我請教有關書法的知識。我說:我本該是向你學習的呀!他就笑,說: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嘛!我知道,這是他的謙遜。一如他平時所說,屬蛇者,當常常伏低伏小,行走在堅實的土地上,踏實!
我們就泡了上好的鐵觀音,沒有主題地閑聊。說世事、聊書法,談佛學、論道家。真有些海 闊天空的意思了。建設也常常有着自己的疑惑;社會、科技不斷地發展、進步着,為什麼書法走到今天,我們卻依然崇拜着古人而鮮見當代的大師呢?為什麼被稱作“名家”“大家”的字又不令人入眼呢?流行着的書風,就是代表着時代精神嗎?這些被建設思考着的問題也同樣是很多關心、關注書法事業的人在思考着的問題。
善于思考,是成就一個藝術家的必備條件。能夠從紛繁的問題中理出頭緒,并且讓自己的頭腦清醒着,這便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了。從認識建設開始,每有聊天的機會,談及書法,就常常會發現他有新的認識和提高。于是,我說:建設是一個善于學習而又勤于思考的人
子曰,五十而知天命。毎與建設說起這話,我們就共同感慨;這話大約是說給聰明人的。我們都已過了“知天命”之年,可依然有着太多的疑惑,于社會、于書法、于藝術皆是如此。由此而推斷:搞藝術的人永遠不能長大!
建設即将從工作的崗位上退下,他沒有那種退休前的恐慌與心理不安,反倒覺得可以如魚得水地幹自己想幹的事了。
【作品欣賞】
(西安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 李和生)
編輯:周峰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