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在生活中,應該有一種超脫于萬事萬物的一種思維和智慧。
如果隻局限于自己所看見的一個世界,隻局限于自己對于事物所認知,那麼這樣的一種人是非常可悲。
因為每個人看待這個世界,都會因為他自己本身的經曆,本身的一個三觀影響,所以看待世界的觀念以及他本人的思維方式,都是不同的,而生活中一個人很容易因為自己的視角不同,思維不同,而産生對于事物的一個誤解。
在《莊子》德充符當中,就說了一個超脫于形骸之外的一個道理,這是不同的思維層面,不同的心态,更是不同的一個視角。
莊子中的故事是這樣的,魯國有一個被砍了腳趾的人,叫做叔山無趾,他用腳後跟行走,去見孔子,孔子說你不謹慎,竟然受到這樣的懲罰,現在還在來這裡請教,哪裡來得及呢?
叔山無趾就說:我因為年少輕狂不識時務,被砍斷了腳趾,我現在到您這裡,因為還有比較更珍貴的東西,我想保全,天是無所不覆蓋的,地是無所不承載的,我把你當做天地,哪裡知道你是這樣的人。
孔子說:我實在淺陋,你為什麼不進門來為我講一講你所聽聞的呢?
這個時候,叔山無趾就走了。
孔子就說:弟子們勉勵,這是一個斷了腳趾的人,還努力的求學,彌補以前的過失,更何況是身體德行完備的人呢?
後來,叔山無趾就對老子說:孔子作為一個道德修養最高的人,恐怕還不能達到吧,難道不懂得道德修養之上的人,總能把外物一切看作是束縛自己的枷鎖呢?
老子就說:你為什麼不把“死生一體,是非同一”的道理講給他聽,解除他的枷鎖,這樣就可以了呢?
叔山無趾就說:上天對他的懲罰,怎麼可能解除呢?
這個文章我是用通俗一點的方式來說給大家聽,意思就是說一個被砍了腳趾的人去向孔子學習,孔子就認為他已經受到了懲罰,現在來這裡學習也已經晚了。
這個人就說:我是年輕的時候去被人砍了腳趾,我現在是想到您這裡學習一些東西,保全以後的自己,這個時候孔子就不屑于去教他。
《莊子》中引用了這樣一個故事,就是想表達孔子的角度是沒有超脫形骸之外。
叔山無趾的一句話說:難道不懂得道德修養之上的人,總能把這一切看作束縛自己的枷鎖嗎?
孔子的角度停留在物的層面,叔山無趾和老子是以道觀之。
孔子是以外事外物的健全和殘缺來評價一個人,這是叔山無趾和老子卻是從事物本質,包括于形骸之外的智慧去看待一切事物。
我們從這樣一篇智慧中,應該明白兩件事情,第一個要懂得以事物之外的思維去考慮事物,不要把自己的思維層面停留在事物本身。萬事萬物太過于執念,反而成了人生的枷鎖。
第二個:不要以一個過于狹隘的眼光去看待形體不全,或者有某些缺憾的人。更不要以自己狹隘的眼光去嘲笑和貶低那些有殘缺的人。
生活中,有的人缺陷是天生的,有的人卻全是後天的,這對于他來說本身是一個痛苦,但是有的人雖然某一方面有缺陷,但是他們可以通過努力在另一方面取得驕傲的成績,讓人自歎不如。
一個人哪怕身體殘缺,人生不完美他也能通過一種方式,一種獨特的努力,能讓自己活得長久,他的這一種智慧就是能夠超脫事物本身的束縛,達到人生的理想狀态。
本文由國學書舍原創,您對于這一篇文章怎麼理解的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