螃蟹中毒指标公式?比喻這一修辭手法在古典詩詞中的運用相當普遍比如:以“鴻門”喻危險之地,以“高山流水”喻知音,以“水性楊花”喻女子輕薄浪漫,用情不專,以“天上浮雲”、“水上飄萍”喻人生行蹤飄忽無定時……,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螃蟹中毒指标公式?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比喻這一修辭手法在古典詩詞中的運用相當普遍。比如:以“鴻門”喻危險之地,以“高山流水”喻知音,以“水性楊花”喻女子輕薄浪漫,用情不專,以“天上浮雲”、“水上飄萍”喻人生行蹤飄忽無定時……
今天,就和列位聊聊關于詩詞中運用比喻這個話題。
先看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轍(字子由)的一首詩:
懷渑池寄子瞻兄
相攜話别鄭原上,共道長途怕雪泥。
歸騎還尋大梁陌,行人已度古崤西。
曾為縣吏民知否?舊宿僧房壁共題。
遙想獨遊佳味少,無方骓馬但鳴嘶。
自注:“昔與子瞻(蘇轼字)應舉,過宿縣中寺舍,題其老僧奉閑之壁”。
蘇轍寫這首詩的背景是:宋仁宗嘉祐六年(1061年)冬,蘇轼赴陝西鳳翔做官,渑池是必經之地。蘇轍送蘇轼至鄭州,作《懷渑池寄子瞻兄》後,二人分手——蘇轼赴鳳翔,蘇轍回汴梁。這首詩,描述了蘇轍回想起當初與兄長蘇轼赴汴梁參加科舉考試,路過渑池時二人留宿城中一寺院,并相訪老僧奉閑和留詩題壁之事,抒發了對兄長的思念之情。
“曾為縣吏民知否”這一句,說的是蘇轍曾被任命為渑池縣的主簿,但他卻因考中進士未而曾到任這件事。
此詩在首聯中即抒發了蘇轍與蘇轼依依惜别的難舍之情。“相攜話别鄭原上,共道長途怕雪泥。”這個“怕”字含有雙關涵義,一是人生道路艱難,二是一種無可奈何。
這首詩的主題是懷舊,又是回憶,又是惜别。蘇轍回憶當年“曾為縣吏”,回憶“共題僧房”,又惜别兄長“獨遊”,想必這趟旅程是“佳味少”了,透露出的盡是無奈!因為:人,一但踏入仕途,就如同棋盤上的棋子,隻能任由棋手擺往各個位置,那是絕對的身不由己!馬兒走累了可以“鳴嘶”,但人因屬人管,難以擺脫命運的安排。所以這首詩的主旨是感歎人生。
蘇轼懷揣着弟弟的《懷渑池寄子瞻兄》一詩赴鳳翔做官。途經渑池時,撫今追昔,揮毫寫了一首和詩:
和子由渑池懷舊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複計東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
往日崎岖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
自注:“往歲馬死于二陵,騎驢至渑池。”
這首詩,回憶當年兄弟二人赴京趕考路過渑池時的情景,也像蘇轍一樣,發出對人生的感歎。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複計東西。”這四句是說,人生所經曆過的地方和所經曆過的事情,像什麼樣子呢?就像是天上飛翔的鴻雁小憩時,偶爾踩在積雪的地上;這雪地上因那偶然的機會,留下了鴻爪的痕迹;小憩過後,鴻雁繼續飛行,目的地從不确定。
“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三年過去,當年他們兄弟寄宿過的那座佛寺,人非物亦不似:當時接待他們的那個老僧奉閑已過世,其骨灰安放在新造的小塔裡;當時題詩的那堵牆壁也已壞損,舊時的題詩墨迹無覓。換句話說,三年過去,盡管沒有像滄海桑田那樣的變化,也沒有像雪泥上留下的鴻爪印那樣,雪化迹消,但起碼渑池這一佛寺,在蘇轼眼中或心裡,有了巨大變化。這一聯的言外之意,誰能說不是蘇轼為人生的短暫而歎息,對自己漂泊不定而感傷呢?誰又能說不是蘇轼和弟弟蘇轍一樣,感歎人一踏入仕途,就像棋盤上的棋子,隻能任人擺往各個位置而身不由己呢?
“往日崎岖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通過蘇轼的自注,我們可以還原當年蘇轼兄弟赴京趕考時的情形:風雪中,蘇轼騎的那匹高頭大馬在二陵,也就是渑池西邊的崤山那個地方死了,去往渑池時,他是騎着小毛驢在那崎岖不平的山路上艱難前行的。山回路轉,看山跑死驢啊!人困驢疲乏啊!蘇轼胯下的羸弱的小毛驢有時候累得“哼哼”着,有時候又忽然嘶鳴一聲,像是抱怨主人一樣。多少年後,這一畫面在蘇轼的腦海裡依然清晰。
借《和子由渑池懷舊》,蘇轼抒發了對人生的感歎和對人生的不可預知的慨歎,其中也夾雜着生命短促、世事滄桑、物是人非的喟歎。
在這首詩中起貫穿全篇的關鍵作用的,是比喻。
古代詩人比喻人生行蹤飄忽無定時,常用的比喻多是天上浮雲、水上飄萍之類,而蘇轼的這個比喻卻如撲面而來的一股清新之風,令人爽然!天上浮雲、水上飄萍,是不由自主的,是被動的,風雨過後,化為烏有。而飛鴻暫停時印在雪泥的上的爪迹卻不然,其在雪泥上印爪迹是主動的,是留下過痕迹的。盡管,在雪泥上稍作逗留,不是鴻雁飛行的終點和目的地,可是鴻雁一旦離去,卻不會化為烏有,留下的是斑斑可見的爪迹。正如人生的旅途中也會留下點點足迹一樣,讓人産生美好的,抑或是痛苦的回憶。
正因為蘇轼對人生的經曆所作的比喻别出心裁,形式新穎,含義豐富,非常生動、深刻,後因以“雪泥鴻爪”等,喻往事遺留下來的痕迹,或喻人生四處飄泊及其所留記憶片段,或喻四處飄泊之人,詠人生四處飄泊。
如:
雪泥鴻爪:清·趙執信《太白酒樓歌》:“雪泥鴻爪半澌滅,雄名空自馳風霆。”
鴻泥印爪:清·張鳴珂《台城路·題吳景喬竹院參禅圖》:“鴻泥印爪,歎浪迹雲浮,故鄉歸好。”
鴻爪留泥:清·查慎行《顧俠君庶常招飲晚翠閣》:“依稀宣北坊西角,鴻爪留泥我亦曾。”
鴻爪雪泥:清·袁枚《答何獻葵明府書》:“忽忽四五年,鴻爪雪泥,都為陳迹。”
鴻爪留痕:清·袁枚《重過玉山感舊》:“飛鴻踏雪痕難覓,司馬題橋夢未忘。”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