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20歲的康鵬飛被共青團聯合評選為"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這是他第一次出現在公衆視野,那時他才結束大一,也才結束徹底改寫自己命運的高三。
我們常說"有志者事竟成",這句話在康鵬飛身上體現得淋漓盡緻,高三那年,他僅用三個月就把英語成績從年級倒數沖到第一名,後來他在無數公益講座上再提到這次經曆都熱血沸騰。
把鏡頭再聚焦一些,能發現,他的逆襲不是隻因為熱血而已,在學習英語這件事上,他足夠深謀遠慮、膽大心細。
1、 抛棄傳統學習方法,改變英語思維是改變英語成績的開始
康鵬飛自己承認,高三那年他的英語最多不過初二水平,英語成績不好、起點太低、功底淺薄,他甚至不敢去找老師問問題,因為老師剖開了嚼碎了的解答對他而言也是謎語,他每個字都聽得懂,合在一起就聽不懂了。
這種尴尬不是高三才出現。康鵬飛初一的時候,全班所有人都會背26個英文字母,唯有他記了忘、忘了背,他一度懷疑自己是不是智商有問題。
高三的康鵬飛處境艱難,前路無望,他害怕自己高考落榜,在人生的第一個轉折點拐進泥塘裡。他咬緊牙根,決定無論如何也要把英語這塊短闆補上。
"決心"就好像是一把鑰匙,把阻攔康鵬飛的那道門打開了。
康鵬飛回溯了自己學習英語的經曆,猜測問題也許出現在老師的教學方法和自己的學習思路,他越看越覺得,老師教得很死闆,自己學得也很死闆。
老師最喜歡在黑闆上花式謄抄他的語法教案,康鵬飛又從黑闆上謄抄到自己的本子上,可是抄完以後,他并沒有掌握。
而且,他發現,老師要求記憶的語法規則太多了,但是死記無用。
因為,哪怕老師條條框框給了一大堆,可每一次做題總能遇見"新例外"。
還有單詞表,他背單詞從來不曾敷衍了事,可在閱讀理解中,他依然不認識、不會用,而且無論他怎麼背,永遠會有"超綱詞彙"在考試中難倒他。
康鵬飛終于明白,如果他追在單詞表、語法、試題後面跑,那他隻能永遠追不上它們。
于是,他放棄了傳統的英語學習方法,不再死背單詞、死記語法、死做題目,他決定從提高自己的聽說讀寫譯的能力開始,先有英語能力才有英語高分,隻有做題能力那就隻有及格分。
而他的這個決定,讓他擺脫"英語低能"的陰影:"學好英語不靠天賦,每個人都能成為英語達人。"
2、 找到語言學習的科學規律,苦練才有真功夫
有了目标和方針指導,康鵬飛就開始摸索英語學習的科學規律。
他找到了一本講語言學的書,狼吞虎咽讀完,然後突然被打通了任督二脈——他這才知道,語言學習的科學規律,是先聽、後說;先讀,後寫。
離開大量的聽說讀寫學英語就像建大廈沒有水泥磚瓦,傳統的英語學習笨方法就是隻給了修一間土樓的材料,卻想讓他們建出摩天大樓來。
康鵬飛離開了隻學不練的誤區,他開始大量地、瘋狂地聽聽力、練口語、讀文章、寫句子。缺乏語言環境依然可以通過獨自練習實現質變。
他說:"英語能力是聽出來、喊出來的。"
他在英語學習上這股猛勁瘋勁,也為他後來深受李陽賞識、成為瘋狂英語集團副總裁埋下伏筆。
康鵬飛當老師後還經常提醒學生,除了下苦功夫練,還要理解英語。
學英語不用智商也不用情商,要用"聲音"。
英語是一門拼音語言,要根據發音記意思而不要根據字母排序;要結合句子背單詞不要隻背單詞。因為學英語很依賴于聽力輸入,為了能聽懂,自己能夠發音标準就顯得無比重要了。他建議學生無論如何也要攻克發音大關,從能正确地複刻每個字母、單詞、句子的标準發音開始自己的英語逆襲之路。
但許多中國學子卻是反其道而行之,他們不在意發音,可能有點在意閱讀和寫作,但最在意的還是做題。
針對此,康鵬飛又再次立志,要徹底"拯救數千萬中國學子于英語學習的水深火熱中"。
在他被選為博鳌亞洲論壇2016年年會海南代表,又被新樂市教育局聘請為英語教育顧問後,他不生驕矜,反而靜下心來把自己的英語學習心得集結成冊,出版了第一本"英語思維矯正教材"——《英語應該這樣學》,他很早就開始在全國各地的中小學和高校開展巡回公益講座,期望有一天自己能完成這個主動認領的曆史使命。
本文由3個月搞定2萬詞彙量,哈佛大學碩博連讀,學霸張安琪分享3點秘訣
95後小夥自學20多門外語,靠這3個方法成為“行走的翻譯機”
如果我說,疫情之下學英語可救國,你肯定不信吧?看完你就知道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