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話---晉州方言
太陽--日頭
月光--月亮地兒
冰--凍淩
街--當街
田間--地裡
公路--油漆
土崗--土疙瘩
人家--人家
院牆--牆頭兒
莊稼--莊稼
今年--今年
去年--年時
前年--年前
明天--明早--趕明兒
今天--今兒個
昨天--夜裡個
前天--前日個
清晨--打早起
早晨--早起
夜間--黑夜
上午--前晌
中午--晌午
下午--後響
白天--白日
伏天--伏裡
清明節--寒食
年關--過年
父親--爹
母親--娘
丈夫--女婿
妻子--媳婦兒
弟弟--兄弟
祖父--爺
祖母--奶奶
外祖父-姥爺
外祖母-姥姥 普通話--晉州方言
舅父——舅
舅母——妗子
小男孩——小子
女孩子——閨女
已婚男子——漢們
已婚女子——娘兒們
本家族——當家子
同名同性——對點子
廚師——廚子
駝背——羅鍋子
愛說大話的人——大扇車
吝啬鬼——小氣
愛串門的人——滿街腿
螞蟻——米羊
蝗蟲——螞蚱
蝼蛄——蝼蛄
蟬——知了
蝸牛——水牛牛
蟋蟀——素蛛
蜘蛛——蛛蛛
蛇——長蟲
母雞——草雞
玉米——棒子
花生——落花生
玉米面——糁子
棉花——棉花
白薯——山藥
椿樹——曲樹
頭——腦袋
額——葉拉蓋兒
相貌——模樣
臼齒——嚼牙
脖頸——脖子
胳膊——胳膊
乳房——媽媽、蜜
膝蓋——屈膝蓋
下颌——下巴颏
脊背——脊梁
肩——肩巴頭 晉州方言--釋義
烏塗水——溫水
餅折——小米面攤煎成的餅
鹹食——用白面煎成的薄餅
米湯——小米粥稀湯
青醬——醬油
腥油——動物油
餅子——玉米面做的食品
卷子——饅頭
起來——起床
麥晌覺——午覺
歇晌——午休
尿尿——小便
拉屎——大便
起糞——挖出圈糞
擦子——用木闆或荊條做成以平地用
種式——耧
找鐮——摘谷穗的手刀
杈子——翻場用的三股杈
木鍁——木闆做的似鍬農具
物件兒——東西
漿子——漿糊
取燈——火柴
杌子——凳子
箸子——筷子
胰子——肥皂、香皂
門限兒——門檻
茅子——廁所
坷垃——土塊
氆扯——布片
盤纏——路上用的錢
曲皺紋——皺紋
夥計——夥計
耳瓜子——耳光
戴見——讨人喜愛
跑肚——腹瀉
機靈——動作快
擺話——說人的壞話
特兒喽——狼吞虎咽
言聲——答應
咋——做什麼
菜——力氣小
死氣百例——糾纏不放
肉——動作慢
沾——可以
嘎咕——行為不端
膩歪——不順心
吊蛋——淘氣
拉蹭——不整潔
得——舒服
死巴——不活套
臊——害羞
實老——實在
沒事——沒關系
結記——惦記
尖——吝啬
乍乍呼呼——說話不實際
俺——我
自家——自己
這兒——這裡
嘛——什麼
嗯啊——表答應
唉——表歎氣
你說裡——你說呢
幹嘛去——做什麼
你走般——你走嗎
他走倆——他走了
忙着倆——忙着呢
行喽——可行
晉州各村方言土語的差别
晉州雖為彈丸小市,但各鄉村方言土語不盡相同。如果注意一下,則會發現很多的差别。
首先是發音:
營裡一帶,人與銀不分,肉與又不分,日與義不分,褥與玉不分。從拼音上說,大概R都讀作Y。他們叫日頭為一頭,叫肉為又,叫人為銀,叫褥子為玉子。曾經有一個營裡一帶的人去石家莊下飯館,服務員問他要什麼菜,他的意思是要過油肉,但一說出來,成了過油又。人家又問,要什麼??他還說,過油又。人家聽不懂,急得他滿頭大汗,拉着服務員到另一張桌,說,我要捏個(這個的意思)。夏日正當午,走地營裡一帶的大街上,常聽有人說,這一頭曬得銀這又業行業(意為這日頭曬得人這肉熱又熱)。
其次是稱謂:
城内的孩子們稱母親為媽媽,城南與城東大部分稱母親為娘,而城北與城東一部分村稱母親為大(拼音為NIA),而稱伯母為娘。
母親的母親一般稱為姥姥,少數地方叫姥娘。
五金常用的鉗子,馬于一帶稱之為權子。
燒火用的火爐,有的地方稱之為火竄兒。
過年捏餃子,常用一種用高梁稈穿成兩層的平面來放,城東一帶稱之為箅子,城北一帶則稱之為牌牌兒。
用鋤頭中耕,城東一帶稱之為拉當兒,城北一帶稱之為拉畦底兒。
還有,一種比西葫蘆細而長的蔬菜,有的地方叫作葫蘆,有的地方叫做葫子。反過來,有的地方則叫葫子為葫蘆。
風俗也不相同:
大多數地方是正月十二為老鼠娶媳婦的日子,家家要放炮吃餃子,趙位一帶則把正月十三定為老鼠娶媳婦的日子。
聘閨女這一天,大多數地方講究在十二點以前娘家人必須撤出婆家,少數地方則要喝酒喝到點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