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郎,那年杏花微雨,你說你就是果郡王,或許從一開始便都就是錯的。”
電視劇《甄嬛傳》中,甄嬛不知道留下了多少像這樣令人過目不忘的經典台詞。
劇中的語言很有特點,還一度衍生出了“甄嬛體”,在網絡上爆紅。
《甄嬛傳》自2011年上映以來,迅速火遍大江南北。
在劇中,我們見證了甄嬛從剛入宮時的懵懂少女,到心思缜密的“職場高手”的蛻變。
她以柔克剛扳倒了那些實力強勁的對手,最終靠着養子弘曆,成為母儀天下的“聖母皇太後”。
劇中的甄嬛有四個孩子,除了養子弘曆外,還有胧月公主、六阿哥弘瞻跟靈犀公主這對雙胞胎。
可憐天下父母心,甄嬛為了讓自己的親生兒女能免遭清洗,在弘曆上位後,竭力為他們鋪平道路,避免參與進朝堂紛争。
甄嬛在世時,弘曆不會對她的孩子下手,那麼甄嬛去世後,她的兒子弘瞻落得個怎樣的結局呢?下場令人唏噓不已。
從此不為朝堂客,逍遙王爺也快活
甄嬛一生最落寞的時光是在甘露寺中度過,她在那裡體會到了什麼是人情冷暖世态炎涼。
當那些阿谀奉承之輩都露出了醜惡的嘴臉,昔日的愛人雍正也變得薄情寡義,是果親王允禮小心翼翼地陪在她身邊。
心灰意冷的甄嬛與熱情洋溢的允禮,在朝夕相處間迸發出愛的火花,并懷上了他的孩子,也就是弘瞻和靈犀公主。
當甄嬛以“蝶幸”重新收獲雍正寵愛時,她已不再是當年那個對愛情充滿憧憬的懷春少女。
複仇的欲望早已占據了她的内心,甄嬛隻想着對當初那些奚落她的人展開報複。
而甄嬛對雍正最大的報複,就是給他戴了頂“綠帽子”。
雍正至死才知道,他抱在懷裡愛不釋手的幺兒弘瞻,竟然是“情敵”果親王的孩子。
雍正駕崩後,甄嬛沒有像當年的孝莊太後那樣,輔佐自己的兒子成就春秋大業,反而把江山給了養子弘曆。
其實甄嬛這麼做的用意非常明顯。
她在後宮之中摸爬滾打了大半生,陪在皇帝身邊幾十年,深知為人君的不易。
她不想讓兒子也像雍正一樣,整日被前朝和後宮的事務壓得喘不過氣。
甄嬛是弘曆名義上的母親,對他有知遇之恩,隻要自己還活着,親兒子弘瞻就不會被乾隆清算。
同時,甄嬛也是個極富遠慮的女人。
她知道自己不可能陪兒子一生,索性在乾隆三年,把弘瞻過繼給了沒有子嗣的果親王。
甄嬛的做法,可謂是一石三鳥。
首先,弘瞻本就是果親王的兒子;
其次,打消了弘曆心中的忌憚。
弘曆深知甄嬛的種種手段,既然她能把自己扶正,同樣也能把親兒子扶正。
弘瞻一旦被過繼,就成了皇家旁系,失去了競争皇位的資格;
最後,為弘瞻以後的人生奠定了基石,即使弘曆不去冊封弘瞻,那麼他承襲了果親王的爵位,也能過上衣食無憂人人豔羨的生活。
甄嬛這位“腹黑女神”的安排非常妥當,既保全了親兒子,又維系了和養子的關系。
甄嬛去世後弘瞻的結局,電視裡沒有演,但可以根據劇情做出猜想,弘瞻在母親死後享盡人間榮華富貴,在平淡而又奢靡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為人驕橫性放縱,深得皇兄恩寵
《甄嬛傳》改編自小說《後宮·甄嬛傳》,因此它的内容大都不符合曆史史實。
雍正号稱清朝最勤政的皇帝,他不可能有那麼多時間來圍着後宮轉。
且他最後駕崩也是累死,而不是甄嬛害死的。
甄嬛作為一介嫔妃,再得皇帝寵愛,也不可能明目張膽地與皇後抗衡。
還有,曆史上的熹妃比允禮大五歲,後宮的規矩非常嚴格,他們之間,根本不可能有單獨接觸的機會。
然而,曆史上的熹妃是真實存在的,不過她出身于滿洲鑲黃旗,是正兒八經的八旗子弟。
在雍正還是四阿哥時,熹妃就嫁給了他,并在雍正即位前誕下皇子弘曆。
而雍正能在九子奪嫡中拔得頭籌,與弘曆不無關系。
康熙六十年,康熙在圓明園第一次見到弘曆就對他喜愛異常,誇贊道:“是福過于予”,并親自接到皇宮中培養,有點隔代指定接班人的意思。
在那個母憑子貴的年代,弘曆受寵,熹妃自然也受寵,在雍正剛即位不久,就冊封其為貴妃。
弘曆也非常孝順,當自己成為皇帝後,他對母親言聽計從,早請安晚問候,有什麼好吃的好玩的都先給母親送去,後人也稱熹妃為“最享福的皇太後”。
至于弘瞻,在曆史上也是真實存在的,但他的母親是謙妃劉氏。
弘瞻在雍正十一年六月,出生于圓明園,因此也叫“圓明園阿哥”。
老來得子的雍正對這個小兒子百般疼愛,繼位後的弘曆也是像父親一樣呵護着弘瞻。
有一回乾隆在圓明園暢遊,恰巧遇見了在那裡嬉鬧的小弘瞻。
弘瞻因年紀不大,很是怕生,看見哥哥來了扭頭就跑。
乾隆并沒有把怒火發在弘瞻身上,反倒是教訓起身邊的太監。
乾隆疼愛弘瞻是顧念手足之情,在他繼位時,身邊隻剩下五弟弘晝和六弟弘瞻。
在他眼裡,這兩個弟弟就和自己的孩子一樣。
随着弘瞻的漸漸長大,乾隆也開始為他的教育問題擔憂。
乾隆特地派人請來了大德沈德潛先生,讓他教授弘瞻諸子百家和吟詩作對。
在沈德潛的熏陶下,弘瞻在學問上小有所成,大家都稱贊他:“詩宗歸于正音,不為凡響”。
弘瞻的哥哥是當朝皇帝,他的繼父果親王又是輔政大臣之一。
因此,從小在溫室裡長大的弘瞻漸漸養成了嚣張跋扈的性格。
弘瞻從不把朝廷大員放在眼裡,即使是乾隆,他也缺乏應有的尊重。
弘瞻剛剛成年時,乾隆就讓他統領圓明園的八旗軍,還放心地把禦書房和藥事房交給了他。
緊接着,乾隆又把造辦處交給了弘瞻。
弘瞻沒有經過曆練就被委以重任,這樣的後果是他獨斷專行,我行我素。
造辦處是一個肥缺,如果想從中斂财,隻要在賬目上動動手腳即可。
何況弘瞻又是乾隆最疼愛的弟弟,即便有官員發現其中的貓膩也無可奈何。
在繼父死後,弘瞻繼承了他的爵位和俸祿,除去花費,每年還能剩下幾萬兩白銀。
但弘瞻并不滿足,他利用職務之便大肆貪污。
貪欲爆棚的弘瞻酷愛克扣下屬的糧饷,甚至還私開煤窯,私占民田,引得百姓怨聲載道。
弘瞻的目中無人到了連乾隆都不放在眼裡的地步,他不分場合、不分對象地發洩情緒,絲毫不給乾隆留面子。
有一次在朝堂上,弘瞻與一位大臣的意見不合,竟然直接拳腳相向。
還有一回,乾隆讓弘瞻去盛京送玉牒,弘瞻竟然直接在木蘭圍場狩獵起來。
弘瞻恃寵而驕,認為自己是乾隆的弟弟,哥哥不會因為這些瑣事而大加責罰自己。
反觀乾隆,他對弘瞻也從原先的溺愛,變得越來越不滿。
乾隆二十八年,弘瞻夥同兩淮鹽政高恒,幫京師大臣販賣人參以牟取高額利潤的事情曝光。
乾隆馬上派人逮捕了高恒,在高恒的口中,弘曆對弘瞻有了新的認識。
原本弘曆以為弘瞻隻是不谙世事的纨绔子弟,不曾想他貪得無厭,仗着皇弟的餘威大肆彈壓官員百姓,實在是有辱皇家尊嚴。
弘瞻販賣人參,是虧欠了江起镨的錢,想要借此還債。
沒成想,債沒還上,反倒被皇兄發現。
乾隆勃然大怒,命軍機大臣阿裡衮秘密追查弘瞻的所作所為。
弘瞻得知後,馬上派心腹到阿裡衮的宅邸,想通過賄賂讓他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阿裡衮還是比較清醒的,如果他答應了弘瞻,日後乾隆肯定會給自己扣上個結黨營私的大帽子。
弘瞻是乾隆的弟弟,即使有罪也不至于會殺頭,但自己若牽扯進去,稍不留神就是株連九族的大罪。
乾隆得知弘瞻不但無心悔改,還要勾結軍機大臣,勃然大怒。
他怒斥了弘瞻一番,最後恨鐵不成鋼地說:“朕實為之寒心。”
自此開始,乾隆真正地與弘瞻有了隔閡,但弘瞻還渾然不知。
待到弘瞻生母謙妃生日之時,往年乾隆都會親自派人來送禮,但當年卻沒有。
沒有城府的弘瞻根本看不出乾隆的用意,竟然面斥哥哥。
乾隆也不再給他留情面,一樁樁一件件地擺出了弘瞻的過錯。
乾隆稱弘瞻手中擁握巨資,卻舍不得給母親謙妃花一分,反而常常向母親索取,實在有違孝道,希望他能好自為之。
但弘瞻真的會改嗎?
乾隆二十八年,乾隆皇帝正在圓明園休息,九洲清宴殿突發大火,乾隆率領文武百官趕忙前去救火。
大員和太監還有侍衛們奮不顧身,拼命地保下圓明園的建築物,不讓火災蔓延。
直到大火熄滅,弘瞻才策馬揚鞭姗姗來遲。
但他沒有關心皇兄的安危,反而覺得官員們滿身污垢的樣子非常搞笑,嬉鬧着跟他們打趣。
弘瞻站在石頭上指指點點,一副纨绔子弟的做派,仿佛這大火與他毫無關系。
乾隆壓抑不住怒火,斥責弘瞻道:“你家就住在阜成門内,若快馬揚鞭,半個時辰就能趕到火場,而你現在才來,意欲何為?”
如果是一般人,敢這樣肆意妄為,乾隆肯定會嚴加懲辦,但這畢竟是他最疼愛的弟弟,說教一番也就罷了。
弘瞻從來不知道什麼是伴君如伴虎,也從不把乾隆當皇帝,絲毫未察覺到他的滔天怒意。
以至于救火失職後,在向太後行禮時,他竟然搶了乾隆跪拜之地。
乾隆絕非寬容大度之人,他能對弘瞻一忍再忍,足以說明他對弟弟的寵溺。
但再一再二不再三,弘瞻三番兩次的對自己不敬,乾隆決定狠狠的教訓他一番,讓弘瞻知道什麼是天子威嚴。
乾隆二十八年九月,弘曆降旨,罰弘瞻白銀一萬兩,銷毀他的親王金寶,并将其爵位降至貝勒,還罷免了他所有的官職。
郁郁而亡,終與兄長天人兩隔
從小沒吃過任何苦頭的弘瞻,突然被一向與自己親近的哥哥如此懲罰,他實在難解此結。
自打成了貝勒,就整天把自己悶在家裡,也不和人說話,很快就患了大病,自此卧床不起。
乾隆聽說後也是自責不已,他趕忙去弘瞻的府邸。
看着曾經活蹦亂跳的弟弟如今大限将至,乾隆忍不住的哭出了聲。
弘曆緊緊拉着弘瞻的手,動情的說:“以汝年少,故稍加拂拭,何愧而若此?”
意思是我看你年輕氣盛,所以想給你些苦頭嘗嘗,實在沒有想到會變成這樣。
弘瞻強忍着病痛,連忙安慰哥哥,讓他不要心懷愧疚。
乾隆找來了禦醫輪番給弘瞻瞧病,可他們也是回天乏術。
乾隆三十年三月初八,弘瞻離開了人世,享年33歲。
他這一生雖然短暫,卻也享盡人間繁華;他曾與哥哥鬧翻,好在最後弟兄二人還是冰釋前嫌。
乾隆對弘瞻的死深感愧疚,不僅為他安排了一場風光的葬禮,還親自撰寫詩文刻在其墓碑上。
乾隆對弘瞻情真意切,他直言自己對弟弟的好是真心的,當初弟弟犯了太多錯,如果不加以懲戒難以服衆,也可能釀成大禍。
當他得知弟弟重病不起的消息時,全然無心江南美景,第一時間向太後做了彙報,然後恢複了他郡王的爵位。
盡管乾隆拼命的往京城趕,最終也沒能見上弘瞻最後一面。
弘瞻去世後,被安葬在河北易縣梁各莊鎮嶺東村的多羅果恭郡王園寝裡,這裡葬着他的子孫後代。
乾隆對弘瞻的後輩也不薄,其長子繼承了郡王爵位,享盡人間繁華,在乾隆五十四年去世。
德不配位,必有災殃,弘瞻年紀輕輕有權有勢,仗着哥哥的寵愛肆意妄為。
而乾隆當初覺得給弘瞻想要的一切,就是對他好,殊不知這是在将他推向深淵。
兄弟兩人相愛相殺多年,弘瞻的早逝,成了乾隆一生的遺憾。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