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張永新執導,吳秀波、劉濤、張鈞甯、唐藝昕、王洛勇、劉歡等主演的古裝劇《虎嘯龍吟》正在優酷熱播中,該劇承接《軍師聯盟》的劇情,主要放眼于後三國時代,講述了司馬懿扶持第三位君主曹叡,與對手諸葛亮鬥智鬥勇,與權謀私欲鬥争直至晚年的故事。
在《虎嘯龍吟》播出的劇情中,有兩個部分引起了較大争議。其一是司馬懿收到了諸葛亮送出的女裝粉衣,在衆将士反對的情況下,司馬懿不僅穿上女裝還站在江對岸誦讀《出師表》;其二是曆史上不存在的“空城計”,劇中加入了司馬懿與諸葛亮的對話幻境,司馬懿為了讓諸葛亮能夠活下來,慌忙收兵歸魏。
此處兩段劇情的處理方式不免引發觀衆争議,觀衆評論稱女裝司馬懿不合理,以及誦讀《出師表》的處理有違史實,而空城計中司馬懿視角的撤兵決定則是在“洗白司馬懿,厚黑諸葛亮”。
面對劇情争議,《虎嘯龍吟》導演張永新在昨天下午接受媒體群訪,一一解答觀劇困惑。
女裝司馬懿借鑒了《三國演義》
據悉,《虎嘯龍吟》中司馬懿身穿粉衣的情節并不是第一次出現,此前在新老兩版《三國演義》中均有司馬懿身着粉衣的情節出現,但誦讀《出師表》這個情節則是首次出現,其中的設計希望能夠表達出兩人互為對手,又惺惺相惜”的情感。
對于“空城計”的橋段,導演張永新表示這是一個從司馬懿出發的電視劇,希望能夠站在司馬懿的視角把《三國演義》中未能講明的内容補充完整,并加以司馬懿角度的解讀。
Q:之前新老版《三國演義》中也有粉衣的情節,做這樣的設定是否有借鑒比對過之前的三國經典電視劇?
張永新:前面有老《三國》和新《三國》,對于我們在做一個像三國内容的戲它的創作壓力是很大的,這也是我們一開始就想确定的風格,就是具有曆史劇的氣質,同時又有一種溫暖的。或者輕松化的一種訴說。讓傳統經典意義的三國故事,能夠得益于新的一種講述的方式。
老版《三國演義》
其實司馬懿穿粉裙在《三國演義》裡有體現,包括其他的兄弟藝術門類也有體現,戲曲裡也有司馬懿穿女裝的戲。我們所表達的恰恰是通過司馬懿之眼,通過司馬懿之口能夠看到他跟諸葛亮的關系,其實從我們創作者角度來說,更願意表達惺惺相惜,因為這兩個人都是那個時代裡最頂級的軍事家,最頂級的政治家,他兩個人的博弈在我們心中不存在厚此薄彼的問題,應該說這是雙峰對峙的頂級對決。
Q:《虎嘯龍吟》中選擇從司馬懿的角度講述“空城計”是出于什麼樣的考慮?
張永新:在我們劇中,我們畢竟是一個從曹魏角度講司馬懿故事的文本,那麼不可避免他的主人公應該是司馬懿的角度,所以包括《空城計》也好包括和諸葛亮對弈博弈也好,基本上站在司馬懿的角度解讀,以他的視角作為解讀的方向。
這一版的空城計,實際上因為我們有一個相對好的視角,可以站在司馬的角度來審視,因此即使我們知道他是曆史當中沒有真實記錄的。曆史當中沒有空城計,但是我們還是借鑒和采納了《三國演義》非常具有戲劇魅力值的一個戲。
在做的時候,我們基本上是從司馬懿的邏輯來做的一種推演,包括做的三層套層結構,細心的觀衆可以看到,其實那是司馬懿心裡的完全個人化的一種想象。
特别是到第三個階段,就是司馬懿突然看到諸葛亮手裡搖着羽扇突然變成心猿意馬,然後順着心猿意馬角度往上搖看到了最老年的司馬懿。再反打回來時候看到的是最年輕的司馬懿,所以這一塊可以準确的反映出來整個所謂諸葛和司馬神交完全是司馬懿個人的一種想象。
而這種想象其實我們也能夠看到,到最終完成的時候,我們基本上在諸葛亮這個角色的設定上,關于鳥盡弓藏說,也可以看到是我們創作人員有意識做的一種解讀方式,我覺得像這樣帶有一定建立效果,意識流的呈現,從我們理解來看可以比較好诠釋我們所認知的空城計在司馬懿的這個戲文本裡戲劇力量和戲劇作用。
諸葛亮是我們所有人的偶像在《虎嘯龍吟》中,除了吳秀波飾演的司馬懿之外,飾演諸葛亮的演員王洛勇也獲得了不少觀衆的喜愛。王洛勇将諸葛亮的聰明億以文質彬彬的方式演繹出來,和以往印象中聰明的諸葛亮有些不同。
而對于觀衆提出的“洗白司馬懿,厚黑諸葛亮”的說法,導演表示其實諸葛亮是自己的偶像,全劇依然堅持從平視的角度出發叙述故事。
Q:《虎嘯龍吟》是如何塑造一個不同于以往的諸葛亮的?
張永新:其實在這部戲裡在塑造諸葛亮這個角色身上我們做了一些努力,就是包括我們的編劇老師在寫諸葛亮的時候,包括我們在二度創作的時候都是力争要把他作為一個活生生的人來做,我們當時原則就是不要把諸葛亮放在雲端,而讓他雙腳踩在泥土裡,雙腳踩在地上,隻有這樣諸葛亮的真實,諸葛亮的偉岸,諸葛亮偉大才能呈現,這是我們創作的方向。
我記得在和洛勇老師溝通這個角色的時候,我們會把淡薄明智、甯靜緻遠放在嘴邊,就是始終是我們的一個座右銘似的一個标識,我們會用他來涵概整個諸葛亮氣質。很多人說洛勇老師诠釋的非常好,他沒有仙風道骨的那種超然于我的感覺,但是他像一個父親,像一個鞠躬盡瘁的,使盡所有力量把自己作為蠟燭熔化的一個人,就是他這樣一種精氣神所有到五丈原的時候,随着諸葛亮去世我看到彈幕滿屏都是淚幕,我想我們演員的努力,我們全劇組的努力都體現在這個角色被大家認同的角度上。
Q:在導演心目中,三國時代的哪位人物稱得上是您心目中的偶像?
張永新:實從小的時候就看《三國演義》,如果說真的有偶像的話就是諸葛亮。諸葛亮的《出師表》也是上學時候背的最全的一篇,包括這個劇我們用幾次不同戲劇形式來做對《出師表》的再現,也是我們向心中偶像的一個緻敬吧。
Q:對于觀衆提出的“洗白司馬懿,厚黑諸葛亮”,您是怎麼看的?
張永新:好多人也問到,說我們是否是在洗白司馬懿,或者是厚黑諸葛亮,我以為從我們創作者角度我們是絕對沒有洗白或者是厚黑誰的這麼一個非黑即白簡單的兩元論式的判定的。
其實在一開始的時候就強調做這個戲我們力争不仰視不俯視力争做到平視,這也是我們努力的方向。有朋友問到到底諸葛亮在你們文本當中是什麼樣子的,我想最好的回答就是目前呈現出來的洛勇老師這樣的一位諸葛亮。
我們塑造的這麼一個人物就是我們心中想要表達的對諸葛亮的禮贊。
人性化解讀生死是非
除了司馬懿與諸葛亮這對靈魂CP之外,在《虎嘯龍吟》中持續“相愛相殺”的還有曹叡與郭照這對真假母子。說真,曹叡由郭照一手帶大,說假,二人間毫無直接血緣關系,更無真感情。
除了郭照之死、曹叡之瘋的設定有些難以理解外,包括司馬懿有些插科打诨的畫面也引起觀衆讨論,讓司馬懿這個曆史上的反面人物顯得有些正面了起來。對此,導演表示這都是有設置的隐喻所在,而不管是司馬懿、曹叡還是郭照,《虎嘯龍吟》都希望從平視的角度來看待,讓他們回歸最人性化的一面。
Q:《虎嘯龍吟》中曹叡有些神經質,而郭照是被曹叡賜死,這樣的設定有無隐喻?
張永新:我們做的一個設計還是人性的複雜,咱們都知道曹叡他屬于在曹丕階段不受待見,包括他的母親(甄宓之死)曆史可以看到完全死于曹丕之手,所以從一個幼小孩子來說少年時期經曆了人世間最大慘痛,對于他性格養成一定形成某種意義上的傾向。
至于曹叡和郭照之間的恩怨,在不同的曆史版本當中有不同的記載我們也是充分參考了曆史文獻記載的幾個方向。比如說有的就說郭照是得以善終,(甄宓之死)跟他沒有關系,也有人說郭皇後死于曹叡之手,就像裴松之記錄跟其他版本不一樣,我們是采取了符合我們這個戲的一種特制,(甄宓之死)跟郭照沒有關系,但是曹叡從他的角度來說,他把所有恩怨所有的仇恨都記在了郭照身上,所以才有了他弑母的情節。
Q:劇中司馬懿會出現比較輕松的插科打诨的情節,這是有特意設計的嗎?
張永新:劇中一些輕松,所謂搞笑的段落是有意識設計的,并不是說為了惡搞或者說宣解某一場戲,在我們看來還是服務于人物性格塑造的。
比如說我看到很多朋友關注司馬懿和諸葛亮在壟上的對峙,借扇子的戲,貌似是輕松調侃,其實輕松表征背後司馬懿那雙鷹眼一直冷冰冰審視着這一切的,他是兩張皮,一方面我們可以看到司馬懿見到心中最大偶像,以粉絲心裡見諸葛亮,但原則性博弈當中他沒有失分,還是堅定的站在自己作為曹魏統帥的位置。
Q:司馬懿在三國曆史中屬于陰險狡詐的反面角色,您在劇中希望以怎樣的方式解讀?
張永新:我們力争在這個劇當中用一種不仰視不俯視,力争用平視角度來看,就是我們希望我們劇中所刻劃人物都不是神,也不是妖也不是鬼,他們都是人,從人的角度,從人性的角度來建立一個人物的邏輯走向它的發展脈絡,這是我們做這個戲的初衷,也是我們的标準,就是包括我們的搞笑段落也好,我們緊張段落也好,全部都要依托于必須要塑造真實的活生生的人這個角度。
其實這個原則是涵概劇中所有人物的,包括司馬懿如此,諸葛亮也如此,甚至有朋友提出來說劇中這些人物之死,包括反派人物之死我們都給他一種人性化解讀,也就是說在這個文本裡我們不做主觀判斷誰對誰錯,誰是誰非。用一種描摹真實人的角度,把這些鮮活的生命呈現在觀衆面前,我覺得從戲的角度來說這樣做就夠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