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挑戰局#【暑假閱讀】詩歌鑒賞 專題05 想象描述詩歌中畫面
【方法技巧】
(1)描繪詩中展現的景物,即意象。
(2)根據詩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語言再現畫面。描述時一要忠實于原詩,二要用自
己的聯想和想象加以再創造,語言力求優美。
(3)概括景物營造的氛圍特點。一般用兩個雙音節詞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靜優美、雄渾壯闊、蕭瑟凄涼、明淨絢麗、幽靜深寂等,注意要能準确地體現景物的特點和情調。
(4)分析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要答具體,比如光答“表達了作者感傷的情懷”是不行的,應答出為什麼而“感傷” 。
【典型例題】
例:閱讀下面詩歌,完成小題。
春日
(宋)晃沖之
陰陰①溪曲綠交加,小雨翻萍上淺沙。
鵝鴨不知春去盡,争随流水趁②桃花。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唐)韓愈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注】①陰陰:草木陰陰。②趁:追逐。
【問題】兩首詩的畫線句子寫得都很美,請你任選一個畫線句子,具體描繪句子表現的圖景,要求至少運用一種修辭手法。
【答案】示例一:選擇“鵝鴨不知春去盡,争随流水趁桃花”一句:溪中的鵝鴨竟然不知道春天已經離去,它們在清澈的流水中無憂無慮地歡叫着,争先恐後地遊來遊去,追逐着落在水中的片片桃花。
示例二:選擇“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一句:京城大道上空絲雨紛紛,它像酥酪般細密而滋潤,遠望草色依稀連成一片,近看時卻顯得稀疏零星,似乎在同我們捉迷藏。
【解析】本題考查描繪詩句的畫面。用優美的言辭将其叙述出來就可以了,要發揮想象準确把握意象來具體描繪。比如選擇“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一句:早春的小雨和草色是一年春光中最美的東西,遠遠超過了煙柳滿城的衰落的晚春景色。嚴冬方盡、餘寒猶厲,突然看到這美妙的草色,心頭不由得又驚又喜。比如選擇“陰陰溪曲綠交加,小雨翻萍上淺沙”一句:濃濃的樹陰下流着一條彎彎曲曲的小溪,綠蔭、綠水互相映襯;小雨淅瀝,翻動着水面上的浮萍,浮萍搖蕩着漂上了淺淺的沙灘。
【點評】本題考查描繪詩句的畫面。答題時應注意,抓住詩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語言再現畫面,描述時要注意兩點:一要忠實于原詩,用自己的語言,切忌直接引用;二要用自己的聯想和想像加以再創造,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個景物都寫到,但要寫到主要的景物,語言力求優美。
【專項練習】
一、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後面小題
天淨沙·秋思
馬緻遠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1)這首小令的前三句描繪出一幅怎樣的深秋晚景圖?這幅圖畫最顯著的表現手法什麼?
(2)這首小令中的“斷腸人在天涯”抒發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二、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下列小題。
豐樂亭遊春(其三)
(宋)歐陽修
紅樹青山日欲斜,
長郊草色綠無涯。
遊人不管春将老,
來往亭前踏落花。
(1)詩離不開景物的描寫,詩歌的意境是通過景物來表現的。本詩描寫了暮春時節哪些具體景物?
(2)“遊人不管春将老”,有的版本将“老”字寫作“盡”字,兩字雖意思相近,但“老”字效果卻更好。為什麼?
三、閱讀詩歌,回答問題。
【甲】秋詞(其一)
(唐)劉禹錫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乙】行秋
(宋)徐玑
戛戛秋蟬響似筝,聽蟬閑停柳邊行。
小溪清水平如鏡,一葉飛來細浪生。
(1)這兩首詩都描寫了秋天的景物,但是描寫的對象不同,【甲】詩描寫的對象是________,而【乙】詩則描寫了秋天的四種景象,分别是秋蟬、秋柳、________、秋葉。
(2)這兩首詩都描寫了秋天的景物,但是詩人的心境是不同的,請簡要分析。
四、詩歌賞析。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蘇轼(宋)
黑雲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亂入船。
卷地風來忽吹散,
望湖樓下水如天。
這首詩描寫的是什麼季節的景象?你是從哪裡看出來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這首詩中描寫了哪些景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詩歌賞析,請你在括号裡選擇正确的答案畫上“√”。“白雨跳珠”寫出了雨(急而大 小而疏);“忽吹散”寫出了雨(持續時間長 持續時間短)的特征;“水如天”寫出了雨(大 小)。從而感受到這個時節的天氣是變化無常的,驟雨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
4.詩人50歲時又來西湖賞雨,還寫下了“還來一醉西湖雨,不見跳珠十五年。”結合這首詩 想想:這句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五、詩歌鑒賞。
觀滄海
曹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裡。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1、《觀滄海》描繪了山島欣欣尚榮,大海生機勃發的景象,詩人借這一景象表達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懷。
2、閱讀劃線詩句,發揮想象,用自己的話描述這聯詩句在你腦海中呈現的畫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閱讀下面的詩歌,然後回答問題。
夜上受降城聞笛
唐·李益
回樂峰前沙似雪,
受降城下月如霜。
不知何處吹蘆管,
一夜征人盡望鄉。
(1)發揮合理的想象和聯想,描繪一二句所展現的畫面。
(2)這首詩被推崇為中唐邊塞詩的絕唱,請結合具體詩句簡要分析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參考答案及解析:
一、【答案】
(1)①蕭瑟(蕭索)、荒涼;②映襯,以景襯人(背景與主體相映襯)。或:寓情于景,以悲景寫悲情。
(2)孤寂愁苦,思念家鄉。
【解析】
(1)一問,考查對這首曲子所描繪的圖景的概括能力。讀懂詩句是作答的關鍵。天色黃昏,一群烏鴉落在枯藤纏繞的老樹上,發出凄厲的哀鳴。小橋下流水嘩嘩作響,小橋邊莊戶人家炊煙袅袅。古道上一匹瘦馬,頂着西風艱難地前行。夕陽漸漸地失去了光澤,從西邊落下。凄寒的夜色裡,隻有斷腸人漂泊在遙遠的地方。由此這幅深秋晚景圖的意境特點可概括為蕭瑟、荒涼。二問,考查表現手法的運用。運用了靜景與動景相映襯的手法。如處于動态中的“流水”與處于靜态中的“小橋”、“人家”相映,這種安适、幽靜的環境,使淪落異鄉的“斷腸人”更添悲愁。同時“小橋流水人家”以樂景寫哀情,通過對比,襯托出遊子的孤苦凄涼以及對親人的思念。
(2)夕陽西下:一層指的是當天的時間已近黃昏,另一層意思指的是年紀垂暮。斷腸人在天涯:漂泊在外的遊子,已然垂垂老矣,覺得心凄腸斷。表達出的畫面是夕陽即将落下地平線,遠方馬上的行人在孤獨的趕路,但卻路途遙遙,不知所向。夕陽西下寫人生之蒼暮,時日無多。斷腸人寫出一生之傷悲。天涯,離家之遠,思落葉歸根,卻是路之不可得。它不僅在一種蕭瑟中與前面的詩句發生着共振,而且還将迷離的夕晖灑上了那些似乎孤立的意象,表達了作者感歎年華逝去,遊子思鄉的感情。
故答案為:⑴①蕭瑟(蕭索)、荒涼;②映襯,以景襯人(背景與主體相映襯)。或:寓情于景,以悲景寫悲情;⑵孤寂愁苦,思念家鄉。
【點評】(1)本題考查學生對詩詞内容的理解。回答本題時,需要掌握句子翻譯,從而理解詩詞内容,再進行概括即可;
(2)本題考查學生對作者感情的理解與掌握,此類題目的答題方法如下:先要通讀全詩,從全詩中找到可以表現出作者感情的詞,如果沒有找到,就分析詩可詞中的畫面,看這畫面中是否蘊含着作者的感情。當然還要注意聯系作者的寫作背景和個人遭遇。
二、【答案】(1)紅樹、青山、夕陽、綠草、落花。
(2)“老”字比“盡”字更傳神。“老”字運用拟人手法,将春當人來寫,更能現出憐惜之意,
從而表達出對春天的喜愛之情;“老”還有時光、青春流逝的意味。
【解析】(1)這首詩寫到的景物有“紅樹、青山、斜陽、綠草、亭子、落花”幾外意象,勾勒出青山紅樹,白日西沉,萋萋碧草,一望無際,天已暮,春将老去,然而多情的遊客卻不管這些,依舊踏着落花,來往于豐樂亭前,欣賞這暮春的美景。
(2)本題解答時要結合文章内容和上下文來分析。答題格式:分析原詞在文中的含義 分析表達效果;再分析換詞後的表達效果;就可以得出結論。本題解答可以從修辭的角度進行分析。
【點評】⑴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内容的理解與掌握。作答此類題目,一定要認真閱讀詩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後結合題目的要求作答;
⑵本題考查詩歌煉字賞析。首先在詩文中要找到該煉字,煉字一般為動詞、形容詞或特殊詞(如疊詞、拟聲詞、表顔色的詞等)。煉字賞析常見答題格式:字在詩句中的意思是…,作用是…,它運用了…的修辭(或化靜為動,或化抽象為具體,或化虛為實)寫出了…的景象,表達了詩人…的思想感情。
三、【答案】(1)晴空一鶴;秋水
(2)【甲】詩表現了作者在厄運面前絕不低頭、奮發向上的樂觀豪邁的心境;【乙】詩體現了詩人投身自然、擁抱自然的甯靜悠閑的心境。
【解析】【分析】(1)根據“晴空一鶴排雲上”可知劉禹錫在詩中描寫的景物是沖天而上的一鶴;“小溪清水平如鏡”可知徐玑在詩中描寫的景物是秋水。
(2)《秋詞》古人的悲秋,作者頌秋,秋天“一鶴淩雲”,展現的是秋高氣爽,萬裡晴空,白雲漂浮的開闊景象。那淩雲的鶴,也載着詩人的詩情,一同遨遊到了雲霄。從而表明作者心志:以積極的心态面對人生,在厄運面前決不低頭。《行秋》一詩中純然一派秋景,秋蟬鳴叫,秋柳披拂,秋水如鏡,秋葉輕揚,構成一幅安谧恬靜的早秋風景畫。字裡行間流露出詩人投身自然、擁抱自然的閑靜安逸的心态。
故答案為:⑴晴空一鶴;秋水
⑵【甲】詩表現了作者在厄運面前絕不低頭、奮發向上的樂觀豪邁的心境;【乙】詩體現了詩人投身自然、擁抱自然的甯靜悠閑的心境。
【點評】⑴本題考查考生對詩歌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題要求考生讀懂詩歌,理解詩歌的内容,結合詩句進行回答。
⑵本題考查考生對詩人情感的理解,解答時要讀懂詩歌,理解詩人的情感,考生要對詩歌
進行比較的閱讀,結合詩句中的意象、理清詩人的情感。
四、1.夏季。夏天的雨來的急,持續時間又短。
2.雲、雨、風、樓。
3.急而大 持續時間短 大
4.表達了作者淡然與豁達的思想感情。
五、【答案】1、一統天下
2、秋風呼嘯而來,樹葉飄落,呼呼作響,詩人站在高高的碣石山上,大海遼闊無邊,波濤洶湧,心胸開闊暢達。
【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意象體會詩人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類題,要求學生讀懂詩歌的内容,理解詩歌的主題,結合具體的詩句,理解關鍵詞語的含義用作用,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這首詩以“觀”字總領,全詩借景抒情,表達了詩人一統天下的雄心壯志。
此題考查學生描述詩句畫面的能力。描繪畫面,就是發揮聯想和想象,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述詩句中展現的畫面和意境。為了增添語言的描寫性,我們一可以運用修辭,如比喻、拟人等,使語言更形象、生動;二可以添加聯想與想象,把古詩因為追求簡練而省略的内容補充出來。解答詩句含義這類題,學生要通過閱讀詩歌,參照注釋,結合作者生平及寫作背景,感悟詩歌的意義和内涵。本句可以這樣描述:秋風呼嘯而來,樹葉飄落,呼呼作響,詩人站在高高的碣石山上,大海遼闊無邊,波濤洶湧,心胸開闊暢達。
六、【答案】
(1)(舉目遠眺,蜿蜒數十裡的丘陵上聳立着座座高大的烽火台,回樂烽前的沙子如同自雪飛舞,烽火台上月光皎潔,如同深秋的寒霜。(描繪出兩個比喻句“沙似雪”“月如霜”)
(2)“蘆管”發出幽怨的笛聲,觸動征人“盡望鄉”。抒發詩人濃烈的思鄉之情。
【解析】(1)這句詩的意思是回樂峰前的沙地白得像雪,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秋霜。
(2)後兩句的意思是:不知何處吹起凄涼的蘆管,一夜間征人個個眺望故鄉。從多角度描繪了戍邊将士(包括吹笛人)濃烈的鄉思和滿心的哀愁之情。抒發了詩人濃烈的思鄉之情。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