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希望孩子愛上閱讀,最好的方式就是和他一起閱讀,然後一起交流。倘若您沒那麼多時間,那麼看完老記的閱讀摘要和知識點拓展,或許也能滿足這方面的需求。
如果女孩們的終極夢想是成為一名公主,那麼男孩們的終極夢想恐怕就是成為一名“查理”(女孩們可能也想這樣)。
《查理和巧克力工廠》是英國作家羅爾德·達爾創作于1960年的童話作品。作者以孩子們的視角創造了一個夢寐以求的世界——巧克力糖做成的車船、花草、樹木、河流等,享之不盡、用之不完。作者還在文中批判了孩子們的一些不良惡習,比如好吃貪食、任性乖張、沉迷電視等,并讓沾染惡習的孩子受到了懲罰——不過,愛吃巧克力不算,因為那是巧克力的世界。
好了,書歸正傳。以下全文分為4個部分:
一、故事主要情節。
二、故事主要人物特點及關系圖。
三、故事中批判孩子不良習慣的片段(其中批判家長的話現在仍舊适用)。
四、相關知識點拓展(查理花6便士買一塊巧克力相當于現在花多少人民币?巧克力的前世今生)。
一、故事的主要情節。
讓孩子先給你描述一下通篇故事内容吧,看看他掌握得怎麼樣,然後适當給他補充。
在一個大城鎮的郊外,有一間又小又破的小木屋。這間小屋隻有兩個房間和一張床,但卻生活着7口人: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媽媽和孩子。這個孩子,叫查理——沒錯,就是本文的主人公,一個赤貧家庭的小孩。
查理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都已經很老了,老到已經不能下床。家中那唯一的床就是給四個老人睡的——爺爺奶奶睡一頭,外公外婆睡另一頭。家中隻有查理的爸爸一個人上班,因為媽媽要照顧4個不能下床的老人,查理要上學。
而從事擰牙膏蓋工作的查理爸爸掙回的工資極少,隻能勉強供一家人吃點面包、土豆和卷心菜湯,還不管飽——每周隻有周日才可以添一點飯菜,吃得稍微飽一些(看着要掉眼淚了吧,這樣的生活80後的人恐怕都沒見過)。
從來沒吃飽過的查理一年中有一天會非常高興,就是他生日的那天。因為他會得到一小塊價值6便士的巧克力。查理會将這一小塊巧克力吃上一個多月——确切地說是舔上一個多月——每天隻吃小小的一點。
查理每天上學都會在賣巧克力的櫥窗前看好久,流一大堆口水。在上學途中,他還會經過一家巧克力工廠,全世界最大最好的巧克力工廠——威利·旺卡巧克力工廠。
查理的爺爺約瑟夫告訴他,旺卡先生是世界上最有名的巧克力大師,他生産的巧克力都是别人生産不了的,比如在夏天也不會融化的巧克力冰淇淋、怎麼嚼都不會失去甜味的口香糖等等。旺卡先生還給印度的一個王子做過一個巧克力宮殿,不過後來化了。
旺卡先生的巧克力工廠曾經有幾千人在上班,後來工人裡混進了間諜,把旺卡先生的秘方都竊取走了,于是旺卡先生遣散了所有工人,關閉了工廠。直到過了很多個月,工廠的煙囪突然又冒煙了,再次散發出濃郁的巧克力香味。隻是工廠的門仍舊沒有打開,隻有生産好的巧克力每天被運送出來,十分神秘。
一天,查理的爸爸拿着報紙興奮地告訴大家,神秘的旺卡先生要在全球甄選5位幸運的孩子到他的工廠參觀,并且還可以獲得終身免費吃巧克力的資格,而獲取幸運資格的方法就是在旺卡巧克力中,發現一張金獎券(這促銷手段夠狠啊)。
全世界都瘋了,旺卡巧克力幾乎脫銷。
第一張金獎券被一個9歲的胖男孩獲得,他叫奧古斯塔斯,嗜好是吃。奧古斯塔斯每天都能吃很多塊巧克力,家裡有錢。
獲得第二張金獎券的女孩叫做維魯卡,家裡更加富有,他的爸爸為了滿足她一定要獲得一張金獎券的願望,買了幾十萬塊巧克力,并讓自己工廠的工人沒日沒夜地剝,終于剝出了一張。
這期間,正逢查理過生日。當一家人緊張地看着查理打開唯一一次的希望時,都不敢說話了。然而,幸運之神并沒有眷顧這家窮人,巧克力裡并沒有金光閃閃。
就在查理生日的當晚,第三、第四張金獎券也被人找到了。一張是被維奧莉特小姐發現的,這是一個整天嚼口香糖的富家小姐,她還喜歡把嚼過的口香糖貼在電梯按鈕上,惡心别人。另一張金獎券被一個整天看電視的暴躁男孩邁克獲得。他喜歡看槍戰片,渾身上下背着十八隻玩具槍。
眼見還剩最後一張金獎券了,查理的爺爺約瑟夫在第二天傍晚趁其他三位老人都睡覺時,偷偷叫來查理,把自己的一枚6便士銀币(私房錢)拿了出來,讓查理再去買最後一次機會。然而這次上天仍舊沒有眷顧這對爺孫。
雖然第五章金獎券一直沒有被人發現,但是對于查理來說,獲得一輩子免費巧克力的機會已經沒有了。不僅如此,屋漏還偏逢連夜雨——查理爸爸工作的牙膏廠倒閉了,如今每天掃雪掙回的幾個便士,讓一家人的夥食更加“清淡”。
餓得頭暈目眩、骨瘦如柴的查理連平時上學跑步、課間玩耍的行為都放棄了,因為這樣能節省一點體力(老記讀到此處,不禁想起了《平凡的世界》孫少平上學的橋段)。
一天放學,寒風中瑟瑟發抖、緩步而行的查理,在下水道旁邊的雪地裡發現了一枚50便士的銀币。在觀察四周,并沒有人在尋找失物之後,查理撿起銀币跑向了巧克力店,買了一塊5便士的巧克力。這次查理沒有再細嚼慢咽了,他太餓了,一口氣就吃掉了那塊巧克力。
看着店員找回的9枚5便士銀币,查理實在忍不住巧克力的香味,決定再買一塊嘗嘗,隻交給媽媽8枚銀币算了。當查理拿起第二塊巧克力,撕開包裝準備狼吐虎咽之時,一道金光閃耀出來。巧克力店的老闆興奮得快要瘋了,而查理幾乎已經傻了。
5名幸運兒全部産生,旺卡先生允許他們各自攜家長參加。其他4名孩子的父母都是陪同者,而查理隻選擇了爺爺陪同,因為爸爸要上班,媽媽要照顧其餘三個老人。
一行14人在旺卡先生的帶領之下,開始了巧克力工廠的一日遊。工廠的路七拐八彎,一直通向地下。原來旺卡先生的工廠太大了,地上根本沒有這麼大的車間能夠裝得下。
而進入工廠的人們也發現了旺卡巧克力工廠沒有工人的原因——這裡有無數小矮人在從事各個崗位的工作。他們叫做奧帕-倫帕人,是旺卡先生無意間發現的一個種族。因為長期受到各種生物的欺淩,又特别愛吃可可豆,于是旺卡先生便邀請他們到自己的工廠上班,既安全,又有無盡的可可豆吃。
旺卡巧克力地下工廠裡,幾乎所有東西都是巧克力糖做的,樹木、花草、河流、交通工具等等。正當大家通過巧克力河準備前往下一個參觀地點時,第一張金獎券的獲得者——小胖子奧古斯塔斯不顧旺卡先生的勸告,私自跑到河邊大喝特喝起巧克力河水。随後,奧古斯塔斯一不小心掉進河裡,被機器吸了進去,他的爸爸媽媽呼号着去機器的另一端救他。奧古斯塔斯一家結束了參觀活動。
當大家來到旺卡先生的實驗室參觀時,第三章獎券的獲得者——維奧莉特小姐又不顧旺卡先生的勸誡,私自嘗了一片正在實驗的口香糖,然後腫脹成了一個氣球,被緊急送往了另一個車間救治,也結束了參觀之旅。
随後是第二張獎券獲得者,要什麼都能得到爸爸滿足的嬌慣女維魯卡離開了參觀隊伍。因為她私自闖進挑選核桃的車間,想要抓一隻工作中的松鼠回家(此前她還要爸爸給他買一個奧帕-倫帕人帶走,當然是被旺卡先生嚴詞拒絕了),結果被松鼠們當作“壞核桃”扔進了垃圾管道。
而喜歡看電視的暴躁小子邁克,因為闖入了旺卡先生的電視巧克力傳輸裝置,變成了一個小侏儒,也被送去别的車間救治。于是,最終隻有查理留了下來。
看着唯一的參觀者查理,旺卡先生宣布了一個更為驚人的消息:這次參觀之旅還是一個篩選之旅,最後的幸運兒将獲得巧克力工廠的繼承權。因為旺卡先生雖然看着年輕,但卻已經很老了,又沒有子嗣親人,所以必須要選擇一個外來的繼承人才行。
查理和約瑟夫爺爺簡直不敢相信這是事實,但旺卡先生立刻帶着他們乘着會飛的玻璃升降機,來到了查理的家,把一家人都接到了工廠裡面。
查理一家再也不會挨餓了。
二、故事主要人物特點及關系圖。
文中的主要人物性格、習慣好壞分明,可以讓孩子說說好在哪?壞在哪?
查理,一個善良、懂事,知道生活疾苦,孝敬長輩的窮孩子。
旺卡先生,一個巧克力專家,有能力、有創意,視事業為人生的全部。
約瑟夫爺爺,一個能在窮困生活中找尋快樂的老人,他的故事給全家帶去了歡樂。
奧古斯塔斯,一個生活富足的小胖子,除了吃,其他都是次要的。
維魯卡,一個被父親慣壞的富家女,自私、蠻橫、不講理。
維奧莉特,一個整天嚼口香糖,素質差,頂撞家長的叛逆少女。
邁克,一個隻願意看暴力電視的固執少年。
奧帕-倫帕人,一群愛唱愛跳的快樂小矮人。
三、故事中批判孩子不良習慣的片段。
故事中查理的四個競争者都是各有惡習的小朋友,可以先問問孩子能不能列舉出他們每個人的缺點。
作者通過愛唱愛跳的奧帕-倫帕人之口,批判了幾個沾染惡習的孩子:
1、針對奧古斯塔斯,奧帕-倫帕人說他是大吃大喝、狼吞虎咽的野獸,整天隻會吃喝,不會給世界帶去一點價值的豬,即便做成巧克力糖都會讓人作嘔。他需要壓、磨、削、洗才能變好。
2、針對維魯卡,奧帕-倫帕人說她自私、野蠻,就應該和垃圾待在一起好好反省;而她的惡習都是因為父母的有求必應、百依百順,所有她的父母是罪魁禍首,也應該接受垃圾的洗禮。(罵到了關鍵)
3、針對維奧莉特,奧帕-倫帕人說她隻會整天嚼黏糊糊的口香糖,像整天挖鼻孔的人一樣難看,如果找不到口香糖,恐怕連地毯都要拿起來嚼,直到嚼斷舌頭關進療養院。(罵得最狠)
4、針對邁克,奧帕-倫帕人說他是個隻知道呆坐在電視前的啥玩意兒;并批判電視讓孩子們變得像喝醉了酒、被催了眠,喪失了想象力,再也不能理解幻想和童話世界;并指責這完全是因為家長為了自己安逸,而做出的自私行徑;還呼籲關掉電視,讓孩子回歸書本和故事。(此書成于1960年,但這些話拿到現在批判家長也很适用啊!)
四、相關知識點拓展。
1、便士是什麼單位,查理買巧克力的6便士相當于現在的多少人民币?
老記的孩子在讀這本書時,一直問便士是什麼,相當于現在多少錢。這裡把換算過程和結果分享一下。
“便士”是英國貨币單位,每個硬币面值可能不同,類似于我們的“分”。1970年以前,英國貨币換算采用舊制,1英鎊=20先令;1先令=12便士。因此,也就有6便士面值的銀币發行(正好半先令)。
本書成于1960年,按照當時彙率和通貨(黃金)換算:
35美元=1盎司黃金;
1美元= 0.888671克黃金;
1英鎊=7.35美元=6.53173185克黃金;
而1英鎊=20先令=240便士;
那麼6便士=1/40英鎊=6.53173185/40=0.16329329625克黃金。
再按照最近黃金價格330元人民币/克換算,那麼:
查理的6便士=如今的人民币0.16329329625克×330元/克≈53.9元。
即,查理一年隻能吃一次價值54元的巧克力——現在的孩子比起查理真是天上地下啊。
2、巧克力的前世今生。
巧克力起源于應該是墨西哥,因為那裡盛産可可樹。古代的印第安人把可可果實磨成粉,與玉米粉、辣椒粉摻和在一起,制成略帶苦澀味的面糊做成日常食品。到14世紀,墨西哥人在可可粉裡加進糖、香草等調料,配制成一種甜美可口的硬糖,這就是巧克力的雛形。
1502年,哥倫布第四次登陸美洲後,将巧克力第一次帶回歐洲。1527年,赫爾南·科爾特斯爵士正式将巧克力推薦給西班牙宮廷,使之成為宮廷豪華宴會的奢侈品。1585年,随着第一次大批量的可可豆從墨西哥遠洋運輸到西班牙,歐洲巧克力貿易正式拉開了序幕。1674年,一家名為“咖啡磨坊和煙卷”的倫敦商店開始出售一種叫“西班牙糕餅”的固體巧克力,随之便産生示範效應。
1819年,讓.路易斯·凱勒在意大利學成巧克力制作工藝返回瑞士,在日内瓦湖畔建立了巧克力工廠,奠定了瑞士“巧克力王國”的基石。
1824年,約翰·吉百利在伯明翰開了一間食品店,出售巧克力飲料和可可。1831年,吉百利創立了自己的工廠;1854年,吉百利成為維多利亞女皇的可可和巧克力特别供貨商,從此名揚天下。
1866年,亨利·雀巢配制成功幹奶粉,結合同期美國發明的煉乳,誕生了被稱為“華貴的彼德”的牛奶巧克力塊。
1912年,比利時人簡·努哈斯發明了帶有多種軟芯(杏仁、牛軋糖和水果味奶油)的巧克力。1925年,皮雷斯特·瑪氏用不同方法在美國發明了夾心巧克力條,這兩種發明是現今龐大的巧克力糖果點心系列的鼻祖。
據中國第一曆史檔案館(故宮)的清朝檔案記載,1705年(康熙四十四年),巧克力第一次進入中國(進貢皇帝的)。
幫助孩子成長,是一項長期的工作,老記還會不斷更新小學生必讀書目中的其他經典名著,以及和孩子一起成長的教育知識,您可以關注老記,及時獲取相關内容。讓我們和孩子一起提高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