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約六七年前,以及更早的 2010 年前後。
這時提到平闆電腦,大家應該能說出不少牌子。
僅安卓平闆,國外有谷歌、三星、亞馬遜等,國内除了華為、聯想以及小米等大品牌,還有幾家小品牌。
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無疑是谷歌的 Pixel C。
▲ 谷歌 Pixel C
如果你的預算較低,那你還能選擇很多從 MP4 轉行的品牌,推出的一些千元以下的産品,雖然體驗這方面就有點玄學了。
簡單來說,當時的國内平闆電腦市場現狀,大概就是良莠不齊,魚龍混雜。
▲ 當時的某國内品牌平闆與 iPad mini
再加上常用軟件糟糕的适配與體驗,那句「平闆電腦隻有兩種,一種是 iPad,一種是其他」也逐漸得到了人們的認可。
至于以 Surface 為代表的 Windows 系統平闆以及二合一産品,我一直認為它們屬于另外的一條賽道,并不算真正的“平闆”。
在這種大環境下,蘋果的 iPad 自然長期占據國内平闆電腦市場的頭把交椅,遠遠領先于其他産品。
▲ iPad Pro 9.7
不過近幾年,許多國内品牌平闆電腦又逐漸回到了主流視野當中。
不僅款式豐富了起來,使用體驗也普遍大幅提升。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我認為除了疫情的原因,更重要的是軟硬件水平的快速提升。
在大約一年前,疫情比較嚴重的時期,網課成為了廣大學生群體的剛需。
這時屏幕相對較大,同時集合了多種輸入與輸出方式的平闆電腦,需求量自然暴漲。
這讓 iPad 以及部分頭部安卓平闆發生了官網與自營渠道無貨,三方渠道價格暴漲的情況。
這種突然爆發的市場需求,無疑為許多國内曾經推出過,或者有平闆電腦立項計劃的品牌打了一針「加速劑」。
▲ iPad mini5 在某平台的價格走勢
在線視頻平台的發展,以及超過 7 英寸超大屏手機的消失,也對國内平闆電腦的發展産生了幫助。
一方面,人們越來越習慣于使用手機、平闆電腦等屏幕相對較小的設備浏覽内容;另一方面,平闆電腦不僅擁有尺寸更大,清晰度更高的屏幕,動辄雙揚聲器甚至四揚聲器的規格也讓大屏智能手機望塵莫及。
▲ 某平闆對屏幕與揚聲器的介紹
再加上平闆電腦并不需要具備超強的便攜性,廠商可以裝入更大的電池以及推出各種外設。
這些都讓平闆電腦逐漸成為了更多人視頻專用機的選擇,「買後愛奇藝」這句話,也已經成為了許多平闆用戶的真實寫照。
以上這些,為近兩年國内平闆電腦的發展打開了道路。
高通與華為在硬件和軟件層面的努力,則帶來了平闆電腦體驗底線的快速提升。
硬件層面,高通不僅為骁龍 6/7/8 系大量芯片加入了對 QHD 以及更高分辨率的支持。比較新的 7 系和 860/870 等芯片的推出,也讓平闆電腦廠商有了更多的選擇空間。
例如在幾年前,許多 1000-2000 元價位的國内品牌平闆電腦普遍采用高通骁龍 625/660 等處理器。
不僅性能相對不足,屏幕也普遍隻有 FHD 60Hz 級别。采用高通 8 系處理器的産品則直接來到了旗艦級别,中間的 2000-3000 元價位便成為了價格斷檔。
▲ 聯想小新 Pad Plus
但是在今年,采用高通骁龍 750G 的聯想小新 Pad Plus 售價 1499 元起,升級到高通骁龍 860 并支持高刷的小米平闆 5 售價 1999 元起,而采用高通骁龍 865 移動平台的華為 MatePad 11 價格也控制到了 2499 元起。
不隻是性能全面升級,不同的價位也都有多款産品可選。
與此同時,華為推出的「平行視界」等功能,則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國内安卓應用在平闆上适配較差的情況。
而且在一段時間内,讓淘寶、微博等應用在安卓平闆上的使用體驗,要優于隔壁 iPad。
▲ 使用平行視界功能浏覽微博
甚至前一段時間某品牌在介紹産品時,将類似的功能直接稱為了「平行視界」。
我目前還是不太明白,華為為什麼總是喜歡将手機屏幕通過跨屏協同「裝」入平闆,相反我更喜歡蘋果的接力功能。
但是毫無疑問,華為對「平行視界」等功能的不斷發展,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國内應用在平闆電腦上的體驗,同時促進了國内平闆電腦系統體驗的升級。
So,簡單來說,其實就是廠商做了一道加減法,讓平闆市場重新煥發新的活力。
除去通貨膨脹等因素,2500 元左右的價位,你在幾年前甚至不可能找到合适你的平闆;但到了如今,次旗艦的骁龍 870,120Hz 高刷屏也就這個價格左右。
同時,蘋果一如既往的高定價策略,完全忽略了部分中低層消費者的市場。各大廠商就抓緊了這波時機,一下就把他們的“平闆焦慮”問題給解決了。
安卓平闆千萬台,喜得天下網友俱歡顔。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