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族三月三由來文案?三月三是壯族人民的傳統節日,壯族人稱“窩埠坡”或“窩坡”,原意為到垌外、田間去唱歌,所以也稱“歌圩節”也有稱是為紀念劉三姐,因此也叫“歌仙會”關于它的來曆,民間有許多動人的傳說 ,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壯族三月三由來文案?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三月三是壯族人民的傳統節日,壯族人稱“窩埠坡”或“窩坡”,原意為到垌外、田間去唱歌,所以也稱“歌圩節”。也有稱是為紀念劉三姐,因此也叫“歌仙會”。關于它的來曆,民間有許多動人的傳說。
一說古代有一對情人,經常唱山歌來表達愛意。但由于封建禮教的束縛,兩人不能結為夫妻,于是他們雙雙殉情。人們為了紀念這對情侶,遂在三月初三唱歌緻哀。
傳說最廣是關于劉三姐的:壯族歌仙“劉三姐”經常用山歌歌頌勞動和愛情,揭露财主們的罪惡。有一年的三月初三,劉三姐在山上砍柴時,财主派人砍斷了山藤,使她墜崖身亡。後人為了紀念這位歌仙,便在這天聚會唱歌,一唱就是三天三夜,歌圩就此形成。
這些傳說現已難于考證,但在宋人着的《太平寰宇記》中就有記載:“壯人于谷熟之際,擇日祭神,男女盛會作歌。”這說明當時的歌圩也很興盛。
宋元以後,壯族山歌的發展尤為突出,歌圩也成了文化娛樂和男女談情說愛的場所,并出現了抛繡球的遊戲。女子将繡球抛給自己心愛的男子後,雙雙退出歌場,互贈定情信物,到了清代,便形成了成千上萬人參加的大型活動。到1934年編的《廣西各縣概況》記載,當時廣西有歌圩活動的就有二十六個縣,幾乎遍布廣西各地。
壯族對歌的場所叫歌坪,壯語“歡龍洞”。意思是到田間唱,也叫“歡窩敢”,即到岩洞外唱歌。屆期,人們用楓樹葉、黃花草、三月花煮染糯米飯,以祭奠劉三姐,并自己食用,俗說食此可以像花木一樣興旺茁壯。
壯族歌墟,是壯族傳統文化的結晶,它是在長期曆史過程中形成的。關于它的來曆,有許多動人的傳說。其中以“賽歌擇婿”的故事流傳最廣。傳說在很久以前,一位壯族歌師的女兒,品貌端序、美麗,歌聲婉轉清脆。歌師一心想為女兒選一個歌才、人品都出衆的青年做女婿。消息傳開,男青年一批接一批前來賽歌,負者自然離去,歌才最好的一個小夥子留下來與歌師的女兒成了親,他們的結合被傳為佳話。從此,男女青年借歌傳情擇偶。就形成了歌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