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清明時,每年此時都會想起曾經和父親一起做青團,一道清明時節吃的江南特色小吃。
青團有着悠久的曆史,大概可以追述到唐代,也就是距今已經有1000多年的曆史。江南自古就是魚米之鄉,也有着濃厚的書香氣息。每到清明節時,都會包這種青團來祭祀。随着時間的流逝,青團依舊還是保持着傳統的做法,顔色碧綠,口感軟糯香甜。但已經淡化了這個時節性質,而演變成江南傳統的名小吃。
傳統的青團,是用艾草加糯米粉制作。因艾草自身就有藥用價值,還有用艾草做出來的青團,顔色油綠,加上光滑的外表,宛如玉一般璀璨。艾草自身的香氣也讓青團更加的有特色。
但艾草再選擇時要選鮮嫩的,還要加石灰蒸洗煮,制作過程相對複雜,主要目的還是為了去除掉艾草的苦澀味道。
所以,現在很多青團制作用其他綠色野菜或者青菜來代替,相對更加的簡單方便。今天我就是用的時令蔬菜荠菜,一個也是盛行于江南的時令野菜,每年清明時節,也是荠菜生長旺盛最為鮮美的時候。荠菜餡的馄饨可謂是江南另一個特色美食。用荠菜的好處就是方便,自身除了特殊的香味外,沒有其他異味,可以直接加工成菜汁和面,不用蒸煮等繁瑣的工序。
說到青團的味道,自身糯米粉裡是不放任何調料。隻有淡淡的米香。餡料也分為鹹甜兩大類。甜的多以豆沙為主,也有用五谷雜糧加糖拌制而成。鹹的多以肉松為主,也有用豬肉等作為餡料。兩種大類,各有不同,風味獨特,全看個人喜好。對于我來說,相對傳統的豆沙餡是最愛,可今天要做的豆沙餡也有點小不同。
那就是我在豆沙餡裡放了些鹹蛋黃。鹹蛋黃自身就是讓人欲罷不能的美食。沙沙的口感,厚重濃香的味道,讓人回味無窮。而且這種組合在月餅裡最為常見,也相對價格更高,例如蛋黃蓮蓉,蛋黃豆沙。甜的豆沙裡拌上微鹹的蛋黃,讓甜更加的突出,也有了一絲鹹的回味。反而讓人不覺得那麼膩。蛋黃的沙和豆沙的沙完美結合,口感也更加的豐富。
做青團糯米粉是必不可少的,也是青團軟糯的根本,但為了讓口感更有嚼勁,或者說,在軟糯有嚼勁的同時還有相對比較固定的造型。那麼糯米粉裡就要加一點澱粉,或者澄粉。
這裡補充下澄粉這個小知識,其實澄粉也是澱粉的一類,就是去了面筋的面粉,也叫小麥澱粉。我用的是土豆澱粉,這個無所謂,玉米,土豆,澄粉都可以。
上面說了青團的大概曆史和制作特色,下面就來說說我做青團的詳細做法步驟:
1, 所需材料,糯米粉,土豆澱粉,豆沙餡,鹹蛋黃,荠菜,少許食用油
2, 荠菜洗淨後放入榨汁機,倒點開水,榨成菜汁
3, 糯米粉裡加入澱粉,在倒點油,倒油的目的是為了讓面團更加的光滑有光澤。當然如果你豬油那就更好了。
4, 倒入菜汁,先攪拌成絮狀,然後和成面團,醒發半個小時,讓面粉都均勻的吸滿水分。
大概用量是,糯米粉300克,澱粉30克,油20克,菜汁300毫升。
5, 将拌好的豆沙鹹蛋黃餡,搓成圓球
6, 醒發好的面,搓條揪劑子,然後搓圓按扁,放豆沙餡
7, 用虎口将口收緊,然後搓圓就做好了
8, 做好的青團下面墊上粽子葉,防止和蒸屜粘連。大火蒸10分鐘就可以
一份經典的江南小吃,一份對故人的思念。清明時節雨紛紛,一鍋熱氣騰騰,軟糯香甜的青團,是一道美食,更是一份懷念!
把複雜的變簡單,把簡單的變得更加的漂亮,讓漂亮和健康同時擁有,這就是我@呲食塘,一個不拘泥于傳統的美食作者,值得你,一個不拘泥于傳統的美食作者,值得你關注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