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海南老師作為一位長年在書法報媒體工作的硬筆人,幾次與他接觸,雖話語不多,但對硬筆的情懷與初心始終洋溢在他身上。此文是嚴老師在參加“曹娥江杯”唐詩之路全國硬筆書法主題創作大賽終評之後寫的心得文章,寫的真切自然。特别就創作工具、創作形式的見解值得我們思考。當下,硬筆書法如何堅守自身特點,又能不斷創新發展,将是我們研究的重點。
——浙江省硬筆書法家協會主席 王震
硬筆書法創作、工具及其他
——寫在“曹娥江杯”唐詩之路全國硬筆
書法主題創作大賽終評之後
■嚴海南
(書法報社副總編、《書法報·硬筆書法》主編)
5月6日,“曹娥江杯”唐詩之路硬筆書法主題大賽的評選在杭州進行。我有幸與戴家妙、王正良、王學文、王震、陳峰、許曉俊等老師們一起擔任評委參與了大賽的評選工作。
我在評選的前一天到達杭州,評審的地點就在我所住酒店的會議室,在王震主席帶領浙江硬筆書協的同仁們布置會場的時候,我有充足的時間對待評作品進行預覽,從整體上了解和把握這次全國大賽的規模和水平。浙江硬協發布的參賽作品數量是2291件,他們還對各地各書體的投稿量和比例(各省占比、各書體占比)進行了詳細的統計(評選結束後還統計出了各省獲獎的比例),工作做得十分細緻。我認為這些統計符合當前硬筆書法成人大賽的基本情況,是實事求是負責任的發布,與近幾年某些成人大賽發布的動辄上萬甚至數萬的投稿量,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硬筆書法成人大賽的熱度已是今非昔比,硬筆書法的活動很多,參賽的選擇也很多,誇大投稿量隻會掩蓋硬筆書法發展的真實情況,造成虛假的熱鬧。其主要目的就是誇大活動自身的影響,但硬筆書法的路要踏踏實實地走。
參加終評的作品都已經過浙江硬協的初選,因此我看到的600多件待評作品水平都在一個較高的層次,面對這些作品有一種清新的愉悅之感,但如果就此判斷當今硬筆書法的整體水平很高,這是一個誤判。舉辦方已将所有的待評作品按照書體分類擺放,這樣便于同一書體中的作品一起比較而露出頭角,這也是舉辦方工作細緻的表現。當前硬筆書法大賽楷書仍然是創作中的主力,在整個投稿中占有的比例相當高(本次大賽楷書1562件,占比68%)。高水平的作品也相對較多,因而競争也最激烈。硬筆書法大賽楷書較多,這與參賽人群有很大的關系,這些參賽者大多是從事書法教學的,楷書在書法教學中的地位衆所周知,特别是針對小學生的硬筆書法教學十之八九都是教授楷書,所以作為教學者來說無論是教學還是創作更重視自身的楷書硬功夫。行書次之,篆隸草甚少,這多少與硬筆書法的實用性和工具的表現力相關聯。我覺得,從硬筆書法的發展看,在書體上,也要注重多樣開花,多體發展,積極探索适合硬筆工具的書體表現形式。
評審過程中對文字的審讀工作,我覺得是這次評審中最大的亮點。也是硬筆書法大賽評選的一大創舉。我相信也實際見到過以前的有些大賽對文字錯漏的重視,但很多時候是因為評委在選作品的過程中多看了幾眼,因而發現錯漏。但是這次“曹娥江杯”唐詩之路大賽的評選,設立了一個專門的審讀(監審)小組,而且是一個陣容強大的專家小組:杭州出版社總編、浙江省文史研究館研究員、浙江詩詞與楹聯學會常務副會長尚佐文,中國美院書法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浙江辭賦學會副會長錢偉強,浙江省硬筆書協副主席、原杭州市文聯秘書長王曉斌擔任監審和文字的審讀工作。評委們按照書體評選出來的各獎項都要經過他們的嚴格審讀。我記得最先評完的隸書作品中有一件大家都看好的作品進入了特等獎,但是其錯漏嚴重,被監審和審讀專家建議降級處理,當時評委的意見是降為一等獎,但是審讀專家要求更為嚴格,經評委集體讨論,最終降為二等獎,這次大賽因為錯漏而被降級的作品有多件,非常可惜。
文字審讀是硬筆書法創作者不太重視的一件事。我參加過很多大賽的評審工作,因為評審的時間相對有限,對文字的審讀往往被忽略了。這樣就更加縱容了參賽者對于文字的忽視。《書法報·硬筆書法》舉辦的比賽也存在這樣的問題,當我賽後有足夠的時間來面對這些作品的時候,才發現問題觸目驚心。是該重視硬筆書法創作文字的正确性和詩文的完整性了。希望今後的硬筆大賽能夠引領這一導向,對錯字漏字和内容的不完整要有明确的扣分和降級。
獲獎作品創作工具的單一也令人擔憂。硬筆創作工具的主力究竟應該是什麼?如何在體現工具的多樣性時凸顯硬筆書寫的主力?如何實現硬筆書法本體創作?在本次大賽5件特等獎作品中,有4件是秀麗筆創作的,1件是白色中性筆創作的。15件一等獎作品中有8件秀麗筆、6件白色中性筆(個别作品是鋼筆蘸白色顔料)、1件黑色中性筆創作的。近些年的硬筆大賽似乎特别青睐于秀麗筆。這究竟是好還是不好?我有時也很困惑,這種筆不是當下日常普遍使用的書寫工具,學生和大衆的書寫工具主要還是中性筆和鋼筆。為了追求與毛筆書法相近的效果,而舍棄硬筆書法本身的屬性,對硬筆書法這個本來就很尴尬的門類究竟有何幫助?秀麗筆書寫如果用來參加毛筆書法的大賽,顯然是不被承認的,這種隻在硬筆書法創作中使用的工具究竟能否代表硬筆?硬筆書法“硬”的屬性究竟用什麼體現?如何體現?現在有的培訓機構以秀麗筆作為學生書寫教學的工具,有的老師甚至說就是為了變點花樣,我覺得這真是舍本求末了。經常有人問我,用什麼樣的筆練字,我的回答是:你平時用什麼筆寫字就用什麼筆練字。我覺得學生是不能用秀麗筆寫作業的。這次大賽評選結束後,我和鮑賢倫老師說到這個問題,他說解決這個問題很簡單,在評選獎項上控制,幾次之後就不存在這樣的問題了。他也同時說到硬筆書法要找到自身的不同點,寫出自己的特色。
硬筆書法的特色究竟是什麼?這個問題這些年來一直被忽略,一是研究方面,二是創作導向。硬筆書法的理論研究遠沒有二十年前熱鬧,現在似乎也忘卻了硬筆書法還要有理論的支撐,創作跟風,茫然左右。導緻工具泛化,取法單一化,創作千人一面,比如這次參賽的楷書以魏晉為主,優秀的行草書作者屈指可數,篆隸更是鳳毛麟角鮮有精品。當今硬筆書法創作過度的裝飾化,以小筆寫大字,以小字拼大幅,以己之短比人之長,甚至欲與毛筆書法争高下,這本身就是不自信的表現。理論的荒蕪,硬筆書法前途未蔔,導緻硬筆書法人才的流失,稍有成就者棄硬趨軟,加入了毛筆書法的陣營。所有的問題都沒有人去深度思考。更沒有人去引導硬筆書法應該何去何從。硬筆書法要回到本體上來,任重道遠。
這次大賽要出版作品集,要求評委每人寫一件作品,王震主席特别強調要求使用硬筆書寫,在評委報到時的簽名簽到也要求用硬筆,我覺得這個要求很好,這本身也是一種倡導,表現了硬筆書人的自信,可以說是帶了個好頭。現在有些硬筆協會自己都不倡導寫硬筆字,對硬筆書法缺乏自信,用毛筆書法撐門面。記得十七年前我曾經寫過一篇小文《硬筆搭台 毛筆唱戲》,這種狀況目前仍然沒有改變,這也是硬筆書法的尴尬境地。作為書家,軟硬兼施并沒錯,“到什麼山唱什麼歌”也是硬筆協會和硬筆書家的義務,否則就别立這個山頭,别戴這個帽子。
我這次用中性筆寫了一件橫式簡化字作品交給大賽組委會。王震主席看了,說:橫寫現在很少,我們應該引導。這隻是一件簡化字橫寫作品而已,它并不能起到什麼樣的作用,但在我看來,硬筆書法還應該有簡化字橫寫的一席之地。在硬筆書法興盛的那些年,簡化字、橫寫這些樸素的美滋養了一大批的硬筆書人,那時候強調的實用性和藝術性從沒有離開我們的視野。從媒體做起,從協會做起,從大賽(活動)做起,從硬筆書法的生存環境,理論發展,創作探索,未來導向和發展更多地關注硬筆書法,改變目前硬筆書法功利太強的無序現狀,這是每一個熱愛硬筆書法者的責任和義務。
後記
此文是因為參加“曹娥江杯”唐詩之路大賽評選勾起的我對硬筆書法的一點思考,這些話我早就想說。雖然所舉的例子有的來自本次大賽,其實也是當今硬筆賽事中早就存在的現象。多想想這些問題,我覺得對硬筆書法不無好處,歡迎大家就硬筆書法創作和發展的更多問題進行探讨。 (嚴海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