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把心扉打開,幸福才能進來

成長,就是把心扉給打開。
如果一個人學習了很多的知識,但心仍然沒有打開,頂多隻是知識豐富而以。隻有心的打開,可以證明一個人成長進步。
那要如何做?
要打開心扉,放下執念。
為了幫助苦難衆生,為了讓更多人都能去惡從善。有這個心,然後去學習成長,一定開發智慧。
為什麼?你要幫助别人,你總要有智慧吧,那宇宙自然會賜給你智慧。知道嗎?這個是向宇宙求智慧的秘訣啊,不是學學習就開發智慧啦。要有造福社會的願望,很關鍵。
心扉打開的人,煩惱就少。
這個很神奇,把自己的苦太當一回事的人,很煩惱,因為心沒有打開。
心要打開,就要融入。
當一心為了利益大衆的善心而融入大衆時,煩惱慢慢消除,這樣智慧就能開發。而且這時心的能量自然能打開。
心打開的人,他的眼光,思維,他的舉止,言行都不一樣的。偉人為什麼可以氣吞山河,就是心打開了。
出家人,第一個培養的就是福報,從最底下的做起,負責行堂,掃地,廚房燒火,哪裡有累活去那裡做。
在家人,勤勞的做任何事情,都是培養福報。好好上班是培養福報,孝養父母愛護妻子,是培養福報。
不要覺得上班沒有意義啊,上班就是奉獻,為社會做貢獻,養家糊口,讓家庭安頓。這也是值得尊敬的事情。
不要覺得,好像拿起書來,才算學習,其他時候都沒意義。祖師學習,哪有天天拿着經書呢。
他們要煮飯,要掃地,要種菜,要接待客人,要蓋廟,要處理各種事情。每天就抽出很少時間,做早晚課,或者晚上打坐。
像雲門寺,雲居山上,僧人還要種田,自己種茶。自己養活自己。那在家人,首先要自己養活自己,好好上班,孝養父母,愛護妻子,這個事本分。
隻有真正的愛一切衆生,對一切衆生有悲憫,有包容。才能真正轉煩惱為喜悅。
如何轉煩惱為道用?譬如有些常懷慈悲心的,一念之間要忏悔,這麼一甯靜的清淨心的時侯,就是輕松自在的境界,你的煩惱已經沒有了,再沒有第二個方法。
如果你硬要想辦法把這個煩惱怎麼降伏下去,那些方法徒增你心理的擾亂,并不能夠使你安住,這是又進一步的道理。
古書有雲:“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就是教我們如何住,也就是無所住,不需要住。
偉大的人都有鎮定自如,處變不驚的本領,得道高僧修練時,可以入定好多天,好幾個月,你看他很有功夫,但是他的功夫是慢慢累積來的,就是把此心安住。
如何才能安住?無所住即是住。心如明鏡,幹幹淨淨,沒有主觀,沒有成見,物來則應,去留無意。
如一面明鏡,事情一來,這個鏡子就反應出來,今天喜怒哀樂來,就有喜怒哀樂,過去不留,一切事情過去了就不留。
宋朝大詩人蘇東坡境界高。他有個名句:“人似秋鴻來有信,事如春夢了無痕。”事如春夢了無痕,一切的事情過了,像春天的夢一樣,人到了春天愛睡覺,睡多了就夢多,夢醒了,夢留不住,無痕迹。
人生本來如大夢,一切事情過去就過去了,如江水東流,一去不回頭。老年人常回憶,想當年我如何如何……那真是自尋煩惱,因為一切事不能回頭的,像春夢一樣了無痕的。
煩惱的根源本來是空的,所有的喜怒哀樂,憂悲苦惱,當我們清淨心坐下來的時侯,一切都沒有了,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心大到虛空,一切既來之,則安之,都能如如不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