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曆史上行書寫得最好的是王羲之,楷書寫得最好的是顔真卿,可是你知道嗎?草書寫得最好的竟然是唐代一位和尚。
懷素畫像
唐朝和尚懷素的《自叙帖》通篇為狂草,全長約7米、126行、近700餘字,其中每個字都是精華,完全可以把它看作草書的百科全書。下圖是《自叙帖》局部,看起來像是毫無規則的亂塗亂畫,但實際上草書也是有自己的一套書寫标準的。
《自叙帖》局部
首先,《自叙帖》全篇來看有的字寫得大的離譜,有些小的跟蛐蛐似的。比如105行的"戴"字,這個字就是全篇最大的,幾乎占了一行的三分之二的位置,顯得這個字張力十足。再看"戴"字下面的這個"公"字,小的像個标點一樣,是全篇最小的一個,不仔細看都看不出是個字。
《自叙帖》局部
這樣大起大伏,對比強烈的字,卻成為整個作品中最大的亮點。如果單看《自叙帖》的一行文字,忽大忽小的文字,看起來還是淩亂的,但全篇來看這種淩亂始終跟随着主軸線運動。
《自叙帖》局部
《自叙帖》前部分的行距還是比較均勻,但從第13行開始行距就有了明顯的變化,其中最大間距達到了9厘米,而最小的間距隻有毫米之餘。雖然字的排布不規律,但每行都按照中軸線左右擺動,行雲流水中也不失整齊。
《自叙帖》局部
《自叙帖》局部
在《自叙帖》中有這樣一個現象,有的字墨色濃郁,有的字墨色淡的似乎看不見,把字寫成這樣難道是為了凸顯作品的層次感嗎?其實不然。懷素在創作《自叙帖》的時候,他把畢生的精力全部寄情于紙上,寫到動情之時,由于情緒的連貫,有些字甚至來不及蘸墨。書法界把這種墨迹非常淡的筆勢命名為"枯筆",這樣的"枯筆"不但沒有力弱之感,反而更顯蒼勁。
《自叙帖》局部
在懷素和尚筆下,人與字合為一體,書與意形成一态,這就是懷素最為鐘情的意境!
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竟然有很多的纰漏和錯誤,可就是這樣的作品為什麼會被譽為"天下第一"呢?我們期待下期文章——王羲之《蘭亭序》。
趙孟頫《真草千字文》學習草書的經典範本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