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把老師比作蠟燭是修辭手法嗎

把老師比作蠟燭是修辭手法嗎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18 05:27:31

把老師比作蠟燭是修辭手法嗎(把教師比作園丁)1

所有比喻都是以其“片面性”來表達特定含義的。

比如,“教師是園丁”“教師是蠟燭”“教師是春蠶”……其特定含義是指教師的教育自覺和教師職業的奉獻屬性。也僅僅是在這一點上,這些比喻義才成立。

但如果你非要理解成:“園丁”就是粗暴遏制學生的個性發展,“蠟燭”“春蠶”就是無視教師本人的生命,那就有點擡杠了。

很遺憾,已經有很多年了,這種“擡杠”很時髦,而且披着“批判性思維”的美麗外衣,赢得陣陣喝彩。

但是,稍微仔細一琢磨,就會發現這種“批判”是站不住腳的。

須知,比喻的特征就是“抓住一點,不及其餘”。我們說“姑娘好像花兒一樣”,你偏要以批判性思維質疑:“姑娘作為一個活生生的人,有自己的生命,有自己的個性,有自己的精神世界,難道可以像自然界的花兒一樣被任意采摘、任意擺放嗎?”

這……我就無話可說了。

還有:“彎彎的月亮像一條小船挂在夜空中”(請問,“小船”可以“挂”嗎?)“茫茫的草原像一張無邊無際的地毯”(請問,任何地毯都是有規格和尺寸的,有“無邊無際的地毯”嗎?)“夜空中的星星就像無數隻眼睛似的一眨一眨的。”(請問,長着眼睛的“夜空”是臉嗎?那鼻子、嘴巴在哪裡?“無數隻眼睛”不是太令人恐怖了嗎?)……

我們常常把兒童比較“花朵”和“天使”,可一百多年前,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在《童年的秘密》中這樣寫道——

“成人愚蠢地說:‘兒童是植物,是花朵。’這意味着‘它應該不出聲’,或者說兒童是‘天使’,也就是他确實是一個到處活動的人,可是這隻是在人居住的地球之外。”

把孩子比作“花朵”和“天使”都是沒錯的,關鍵是不要因此就如蒙台梭利所說,将其含義“愚蠢”地理解為“應該不出聲”或“在人居住的地球之外”。

所以,經典的比喻,很多時候因理解産生了荒謬。

千千萬萬的教師,一輩子辛勤勞作,引領學生成長,燃燒自己的青春,奉獻知識的蠶絲,憑什麼就不可以被譽為偉大的園丁、美麗的蠟燭和崇高的春蠶?

這是每一位默默無聞的教師受之無愧的光榮!

關鍵是,在怎樣的意義上理解這些比喻?

比如,有老師真以為自己是“園丁”,便粗暴踐踏學生的精神世界,追求“整齊劃一”“一刀切”的教育效果。

比如,有領導真以為教師是“蠟燭”和“春蠶”,便無視教師的生命質量,也無視教師正當的權利和合法的物質待遇。

這當然很荒唐,所以是任何教師都不能接受的。

但這不能怪比喻本身,隻能怪你的理解。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