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華龍網
被王久租下來的别墅改造的影視基地
農民、理發匠、旅店老闆、演員、棒棒、影視基地雜工……
王久,58歲的山城大叔,以上沒有一個詞能精确概括他的職業和身份。
50歲之前,他是重慶北碚一位普通的農民,當過鄉鎮集市上的理發匠,還當過一個不起眼的旅店小老闆。
但在50歲之後,他卻成為山城“棒棒”,成為上百部影視劇的龍套演員,成為一個影視基地的另類“雜工”。
瘋狂追夢的起點在2015年,一次偶然為電視台一欄目客串演員。“那是我第一次上電視,隻有10秒鐘!”彼時,51歲的他徹底迷上演戲,從此開啟跑龍套之路。
他的經曆讓人想起周星馳在《喜劇之王》中的那句五味雜陳的台詞:“其實,我是一個演員。”
花40萬元打造影視基地
投身演藝圈七八年,盡管在劇組他能攬到的活兒無非就是一些跑跑龍套、當當雜工的小角色,但他依然樂此不疲、夢想依舊。
跟一些劇組的人混熟了,王久發現一個現象——具有年代感的拍攝場地不好找。他隐隐感覺,這背後蘊藏着機會。
2017年,王久看中了一片别墅群,位于重慶市沙坪壩區土灣街道新生村社區。事實上,這片别墅群還頗有來頭:1938年河南豫豐紗廠内遷,當時建造這些别墅群,是供廠裡管理層及高級職員居住。
如今,近20套房被王久租了下來,改造成“年代風”影視基地。
在家人強烈的反對聲中,王久花光了家中所有積蓄,先後投入40多萬元,将老别墅群打造成一個影視基地。
為了節約成本,他身兼泥瓦匠、木匠和搬運工,“我真的就是一個棒棒。”他語氣認真,不像自嘲。
他在家中排行老九,熟悉的人都喊他“王九”。因此,進入演藝圈後,他幹脆就将“王久”作為了自己的藝名。
混迹演藝圈七八年下來,他曾在上百部影片中客串角色,如《偉大的轉折》《明天會更好》等。每一個小角色,他都認真收藏了一批劇照,如今這些照片都被挂在影視基地的牆上,既是裝飾,也算展覽。
他演的“棒棒”以假亂真
他的影視基地在圈内小有名氣,不斷吸引一些劇組前來拍攝。每逢此時,他都甘願做一名雜工——幫着劇組布景、搬道具。
平時,王久沒事就圍着劇組轉。他說,自己是半路出家,想認真學學專業演員是怎麼演戲的。此外,為讓自己的形象更顯仙風道骨,以獲得更多表演機會,王久曾花費上萬元将部分頭發移植到眉毛上。
一身粗布衣,一根棒棒,這是王久自己設計的“棒棒”造型。去年夏天,他以“棒棒”的形象,在北京和知名藝人同台演出。自此,他便經常以該造型出現。
他沒有經紀人,也沒有團隊幫他操作,增加曝光度。因此為吸引公衆目光,他便常以“棒棒”的造型,出現在山城巷、十八梯……和對他感興趣的遊客聊天、拍照,這是他獨特的“自我曝光”方式。
看着他這一身打扮,街上好多人都認為他是一個棒棒,壓根不相信他是演員。遇到這樣的質疑,他有時就會馬上掏出手機,翻開相冊給對方看,“你看嘛,這是我的劇照,這是我和明星的合影,這是我自己辦的影視基地……”
“演到八九十歲走不動為止”
王久說,一個好演員,需要有文化内涵。因此,為演好角色,他還在學習川劇變臉、書法、魔術……
對着鏡子,穿上戲服,王久即興給記者表演起川劇變臉,“我就是喜歡演戲,想一直演下去,演到八九十歲走不動為止。”
王久對影視基地傾盡心血,沒戲拍時,他就全身心在基地奔忙。去年2月,他不小心摔斷了腿,醫生讓他靜養3個月,但不到兩個月,他便又跑到基地來折騰,這讓附近的居民印象深刻。當地居民何德貴被王久的執着打動,平時有人來看基地,或有遊客前來打卡拍照,何德貴便會跑前跑後幫着招呼。
青春校園劇《一起等雨停》,曾在王久的影視基地取景。後來,3名從合肥來重慶旅遊的大學生迷上了這部校園劇,專程來此打卡。王久對此很是歡迎,還熱情地給姑娘們當起導遊,聊起當時拍攝現場的趣事。
閑暇時,王久愛與當地居民喝茶、聊天,談論最多的話題還是演戲。他掏出手機“炫耀”,“你看,在《偉大的轉折》中,我扮演幫助紅軍渡江的老船工;在《花繁葉茂》中,我和演員王迅還有一場對手戲……”
面對面
夢想還在繼續
夜幕降臨,遊客和居民散去,影視基地歸于一片寂靜。
王久對着記者的鏡頭認真地說,自己演戲沒有資源,也非科班出身,所以隻能做到“三點”——人勤快一點、嘴巴甜一點、努力多一點。
王久說,有時影視基地沒有收入,他就拿演戲的片酬來貼補,但他不打算放棄,因為夢想還在繼續。
問他夢想是什麼,他用一句歌詞來回答:“山城一棒哥,心中那夢想嘿麼多……”(歌詞系王久和朋友為山城“棒棒”創作。“嘿麼多”,重慶話指很多。)
來源: 重慶晚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