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輛鐵皮盒一樣的三輪車;
一個三十多歲、不修邊幅的女人;
兩個衣不蔽體、“失語”的孩子。
移動的“鐵皮盒”
這是出現在某住宅區的一幕。
母親餘曉芳懷揣着嫁給有錢人的夢想,毅然帶着兩個女兒四處流浪。
小女兒嘟嘟從出生起就生活在三輪車上,她喜歡在車上爬來爬去,常常掉到地上。
每當女兒摔到頭,痛得嚎哭時,餘曉芳隻是習慣性地把她拎回車廂,沒有心疼,沒有安慰。
大女兒帆帆六歲了,經常在不遠處獨自玩耍,頭發亂蓬蓬地打着結,發量稀疏,下身赤裸,光着腳在街頭打轉。
一位路過的阿婆跟帆帆打招呼,才發現這個半裸女孩竟然不會說話。
好心人費盡心思幫助帆帆找到一家幼兒園,可入園第一天,這個已經六歲的孩子,又在教室脫掉了褲子,光着腳到處亂跑。
街頭長大的她,已經習慣了想要排洩就直接蹲下,也根本不知道廁所和衣服意味着什麼。
母女三人坐在地上吃路人送的快餐
老師意識到這個孩子的教育并沒有想象中那麼簡單。
與餘曉芳溝通後才知道,孩子是“後天性失語”。
這麼多年,身為母親的餘曉芳,竟然從未與她們正常溝通交流過。
老師希望身為媽媽的餘曉芳,可以跟老師一起好好教育孩子,餘曉芳卻堅持要讓孩子退園,甚至理直氣壯地說:
“孩子長大了不會沒工作,可以和我一起賣廢品,再不濟可以給人代Y。”
于是,帆帆又重新回到了三輪車上,每天珍視着嶄新的藍色鉛筆盒,還有裡面排列整齊的鉛筆。
即便,這些筆将會永遠失去意義。
半年多後,七歲的帆帆到了義務教育年齡,常常梳不開的打結的長發被剪去,她她的褲子還是一如既往褪到屁股以下。
嘟嘟已經學會走路,隻是依然不會說話。
四歲的帆帆坐在街頭
兩個孩子的處境,讓人又心疼又惋惜!
在這個媽媽的眼裡,兩個年幼的女兒就是她的私人物品。沒有自尊,沒有思想,也根本不值得她花心思去保護、愛惜。
可以預見的是,這樣毫無尊嚴的教育,永遠無法養出一個擁有自尊的孩子。
這樣下去,她們終其一生隻能陷在生活的泥淖,活不出光明的未來。
1
越是無知的父母
越是不把孩子的尊嚴當回事兒
曾看過一則新聞,河源一位爸爸當街暴打11歲的女兒。
圖片來源:經濟科教
爸爸揪住女兒的頭發,把她往大街上拽,不顧女兒的大聲呼救,一路拳腳相加,不停辱罵。
女兒連連尖聲大叫:“救我……!”
見到人多了,爸爸竟然開始脫女兒的衣服。
原來,女兒叛逆,夜不歸宿。
于是,這位爸爸企圖用讓孩子“丢臉”的方式羞辱孩子。
此時此刻,孩子的“尊嚴”在爸爸眼裡隻是他們相互“對弈“的籌碼!
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
——教育專家孫雲曉
尊重,不應該被冠冕堂皇、正義凜然的理由剝奪。
孩子的自尊,更是不應成為父母用來制裁孩子武器。
然而現實生活中,這樣的父母不在少數。
還記得那個被母親掌掴而跳樓的14歲男孩嗎?
僅僅是因為孩子在課堂上打撲克,媽媽就在衆目睽睽的走廊裡扇他巴掌,甚至掐他脖子。
正是媽媽的打罵和羞辱,把這個花季少年的自尊踩在腳下蹂躏得稀碎,使他最終克服對死亡的恐懼,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父母摧毀你的自尊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有位網友回答說:“感覺自己真的一無是處,什麼都不是,不配活在這個世界上。
是啊。
就像作家畢淑敏說的:
“孩子的成長,首先是從父母的瞳孔中确認自己的存在。如果連最親的人,都不顧你的尊嚴,否定你的價值,那麼孩子是無法看到自己存在的意義。”
深以為然。
扼殺孩子的尊嚴,無異于折斷他們高飛的翅膀。
而那些被父母親手撕碎的尊嚴,都會一點一滴彙聚成孩子内心揮之不去的夢魇。
2
被尊重的孩子
才會努力變得更好
著名作家席慕蓉,小時候有次考試隻考了35名,害怕媽媽批評,于是自己偷偷改了成績單。
因為改動痕迹明顯,席慕容将成績單交給媽媽時心裡很忐忑。
沒想到,媽媽看了後微微一笑,說:
“老師怎麼這麼不小心,把成績單弄得這麼髒,都有些看不清了。你明天問一下老師,再把成績告訴媽媽,好嗎?”
聽完媽媽的話,她知道其實媽媽是在裝糊塗,于是第二天就向媽媽坦白了這件事情。
她特别感激媽媽保護了她的自尊,從此下定決心好好讀書。
孩子犯錯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一直用錯誤的方法去教育。
如果父母在給孩子留足面子的前提下,用溫和的方式去解決問題,孩子會因為父母的愛護,而感覺到尊重,想要去努力成為更好的人。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知乎上曾有網友分享過自己的一段經曆。
她是個女孩,她的媽媽中規中矩,不喜歡露背的衣服,不喜歡太短的裙子,喜歡讀書、彈琴,非常有涵養。
可她獨立前衛、性格張揚,初中暑假就跑去紋身店在手臂上紋了個小圖案。
因為害怕媽媽不理解,所以她一直瞞着。
直到有一天,大家庭聚餐時,一位阿姨在廁所無意中發現了她的小秘密。
回到飯桌上,阿姨帶着鄙夷的眼光,諷刺她的舉動不是一個好女孩該有的行為。
她一向溫柔的媽媽聽了,立即大聲反駁道:
“我當媽的還在這呢,這是你一個當姨的該說的話嗎?”
那是她印象中媽媽說話聲音最大的一次,也是記憶裡最兇的一次。
晚飯在尴尬的氣氛中度過,她一直很忐忑,以為回家後媽媽會打她罵她。
沒想到,媽媽隻是拉過她的手,溫柔地跟她說:
“雖然媽媽不理解,但是你的選擇我會尊重和支持,可媽媽不希望你後悔,你現在才十幾歲,如果你真的喜歡,20歲以後才去紋好嗎?”
她答應了媽媽。
她說那是她這輩子最幸福的一天
從那以後,她和媽媽成了閨蜜。那個小小的紋身,也在幾年後悄悄洗掉了。
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孩子是他們自己,尊重孩子,才是父母最溫暖的教育。
——紀伯倫
有遠見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同時,都懂得悉心呵護他們脆弱的自尊心,給足孩子時間去試錯,把他們當成年人一樣去溝通。
因為他們懂得,管教孩子遠沒有保護孩子的自尊心來得重要。
在被尊重的環境中成長,孩子才能感受到愛和價值感,從而更加自信,也終會赢得想要的人生。
3
保護孩子的自尊
是為人父母的使命
每個人都有尊嚴,孩子更是如此。
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着孩子的自尊水平。
那麼,如何才能呵護好孩子的自尊心呢?
繪本《你很特别》講述了一群小木頭人的故事。
在微美克村,小木頭人相互貼貼紙。
被貼了太多的星星貼紙的小木頭人,最後都自恃過高;被貼滿灰點貼紙的小木頭人,都覺得自己一無是處。
隻有一個叫露西亞的小木頭人,她的身上沒有任何标簽,每天生活得坦然自在。
因為,她隻相信他的創造者——木匠伊萊的愛,不在乎别人的眼光。
父母對孩子的評價往往就是這些貼紙,它們會成為一種心理暗示,被孩子錯當成對自己的認知。
最終,那些我們親手貼上的标簽,就真的成了禁锢孩子一生的桎梏,永遠無法擺脫。
醫生看見患抑郁症的孩子正在看書,便表揚他用功。
誰知孩子媽媽一聽,卻下意識地潑孩子冷水,說他假用功。
醫生辛辛苦苦修補孩子内心的傷痕,父母一句無心的“否定”,卻又把孩子推向了無盡深淵。
對大人來說,這是謙虛;
對孩子來說,這就是打擊。
當着孩子的面拆孩子的台,要不了幾次,孩子的自尊心就會被摧毀。
知乎上有一個話題:毀掉一個孩子隻需要七步,其中之一就是「讓孩子當衆出醜」。
無論什麼情況,父母都不要在人前讓孩子失了面子。
孩子犯了錯誤,管教是必須的,但是比起孩子的自尊心,管教孩子并沒有那麼刻不容緩。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兒童的尊嚴是人類心靈裡最敏感的角落,保護兒童的自尊心就是保護兒童的潛在力量。
父母尊重孩子,他就有自尊。願所有的父母,用保有尊嚴的教育讓他們成為更好的自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