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上桑原文翻譯及賞析?《陌上桑》樂府詩集 〔兩漢〕,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陌上桑原文翻譯及賞析?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陌上桑》
樂府詩集 〔兩漢〕
日出東南隅,照我秦氏樓。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羅敷喜蠶桑,采桑城南隅。青絲為籠系,桂枝為籠鈎。頭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為下裙,紫绮為上襦。行者見羅敷,下擔捋髭須。少年見羅敷,脫帽著帩頭。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
使君從南來,五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問是誰家姝?“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羅敷年幾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頗有餘”。使君謝羅敷:“甯可共載不?”羅敷前緻辭:“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
“東方千餘騎,夫婿居上頭。何用識夫婿?白馬從骊駒,青絲系馬尾,黃金絡馬頭;腰中鹿盧劍,可值千萬餘。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專城居。為人潔白皙,鬑鬑頗有須。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趨。坐中數千人,皆言夫婿殊。”
譯文:
太陽從東南方向升起,照到我們秦家的小樓。秦家有位美麗的女兒,她的名字叫羅敷。羅敷善于采桑養蠶,有一天在城南邊側采桑。用青絲做籃子上的絡繩,用桂樹枝做鈎籠。頭上梳着堕馬髻,耳朵上戴着寶珠做的耳環;淺黃色有花紋的絲綢做成下裙,紫色的绫子做成上身短襖。行人見到羅敷,就放下擔子捋着胡須注視她。年輕人看見羅敷,禁不住脫帽重整頭巾。耕地的人忘記了自己在犁地,鋤田的人忘記了自己在鋤田;以緻于農活都沒有幹完,回來後相互埋怨,隻是因為貪看了羅敷的美貌。
太守乘車從南邊來到這,拉車的五匹馬停下來徘徊不前。太守派遣小吏過去,問這是誰家美麗的女子。小吏回答:“是秦家的女兒,她的名字叫做羅敷。”太守又問:“羅敷今年多少歲了?”小吏回答:“還不到二十歲,但已經過了十五了。”太守就問羅敷:“願意與我一起乘車嗎?”羅敷上前回話:“使君怎麼這麼愚笨?你已經有妻子了,羅敷我也已經有丈夫了!”
“東方上千個騎馬的人當中,我的夫婿在前列。憑什麼識别我丈夫呢?他騎着一匹白馬後邊還有黑馬跟随,馬尾上系着青絲縧,黃澄澄的金飾裝點着馬頭;腰中佩着鹿盧劍,寶劍可以值千千萬萬。十五歲在太守府做小吏,二十歲在朝廷裡做大夫,三十歲做皇上的侍中郎,四十歲成為一城之主。他皮膚潔白,臉上微微有一些胡子;他輕緩地在府中邁方步,從容地出入官府。太守座中聚會時官員無數,都說我丈夫出色。”
賞析:
《陌上桑》塑造羅敷的形象也依循人們識辨人物的一般順序,在寫法上表現為由容貌而及品性。羅敷剛出現,還隻是籠統地給人一個“好女”的印象,随着叙述的展開,通過她服飾的美麗和路人見到他以後無不傾倒的種種表現,“好女”的形象在讀者眼前逐漸變得具體和彰明。通過羅敷與使君的對話,她抗惡拒誘,剛潔端正的品格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從她流利得體,同時又帶有一點調皮嘲弄的答語中,還可看出她禀性開朗、活潑、大方,對自己充滿自信,并且善于運用智慧保護自己不受侵害。
《陌上桑》在寫作手法方面,最受人們稱贊的是側面映襯和烘托。先寫羅敷采桑的用具和她裝束打扮的鮮豔奪目,渲染服飾之美又是重點。“青絲為籠系,桂枝為籠鈎。頭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為下裙,紫绮為上襦。”這些詩句一字不及羅敷的容貌,而人物之美已從衣飾等的鋪叙中映現出來。更奇妙的是,詩人通過描摹路旁觀者的種種神态動作,使羅敷的美貌得到了強烈而又極為鮮明、生動的烘托。“行者見羅敷,……但坐觀羅敷。”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而人類對異性美(尤其是在形貌方面)就更為敏感,同時也會表現出更高的熱情。這些男性旁觀者為羅敷深深吸引,乃至有意無意地做出一些想取悅羅敷的舉止。借助于他們的目光,讀者似乎也親眼飽睹了羅敷的面容體态。這樣來塑造人物形象,比借助比喻等手段正面進行摹寫顯得更加富有情趣;而且由于加入了旁觀者的反應,使作品的藝術容量也得到了增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