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泸定地震救援現場播放

泸定地震救援現場播放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28 10:49:38

9月5日12時52分,四川甘孜州泸定縣發生6.8級地震,據四川地震災害快速評估系統估算,此次地震最高烈度達到Ⅸ度(9度)。

平地被扭曲,山體被震塌,巨石翻滾而下,多座村莊被切斷道路,成為“孤島”。泸定、石棉兩縣,超19萬人的生活被打亂。

在四散的人群中,多支救援力量的6650餘人逆行而上。他們是大地的“縫合手”,搭橋渡河,勾連起破碎的土地;他們也是生的希望,在廢墟中徒手挖掘,不放過任何一點可能的生命迹象。

泸定地震救援現場播放(泸定地震救援紀實)1

9月6日上午,四川森林消防總隊特勤大隊二中隊的隊員們正在組織群衆疏散。受訪者供圖

截至9月8日12時,此次泸定地震已造成86人遇難,仍有35人失聯。争分奪秒的救援仍在繼續。

八方馳援

18分鐘,四川森林消防總隊特勤大隊教導員張勇軍一直記得這個時間。

泸定發生地震後,駐地位于成都的特勤大隊,在18分鐘内完成了自救、更換裝備、清點人員、戰鬥轉換、裝載物資的工作,奔赴200多公裡外的震中。與此同時,位于金堂、雅安的兩個前置備勤點,也出發趕往泸定縣磨西鎮。

在過去的二十多天裡,這支隊伍轉場兩省三地,撲打森林山火。剛結束任務休整兩天,一場6.8級地震又将他們拉向新的戰場。

幾乎同一時刻,距泸定70多公裡的甘孜州森林消防支隊也出發了。接到泸定地震的消息時,甘孜支隊剛結束早上的演練,正在午休。時不待人,甘孜支隊火速集結了110人,帶上地震救援裝備,往泸定震中磨西鎮行進。

常年備戰地震的涼山州森林消防支隊西昌大隊三中隊,也接到了地震救援的消息。彼時,他們剛結束三天的防疫工作,調休僅半天後,隊員們又火速集結,背起了裝備。用中隊指導員吳永碩的話說,“連軸轉是消防的常态,我們原本計劃出動35人,有2人自發寫了請戰書出動。”

9月5日16時,攀枝花森林消防支隊也接到消息,派遣150名消防員前往地震重災區。這次救援,他們擔負地震重災區——雅安市石棉縣的救援任務。

泸定地震救援現場播放(泸定地震救援紀實)2

地震發生後,攀枝花森林消防支隊150名消防員火速集結,趕赴震中參與救援。受訪者供圖

越靠近震中,路越難走。路上塌方不斷,滑落的山體擋住了去路,從山上滾下的落石堆積在路上,救援隊隻能一邊行進,一邊搶通。由于餘震頻繁,為了行進安全考慮,車隊車輛彼此拉開距離,邊觀察邊通行。

一支支逆行的隊伍進入磨西鎮。張勇軍還得,隊伍接近震中時,遇到許多從附近村裡“逃”出來的村民,他逢人便問,“有沒有人被困?被困的人在什麼位置?”以此盡可能地多收集信息。

張勇軍還碰到了另外一群逆行的人。他們服裝各異,行色匆匆。經過了解,張勇軍得知他們大多是在外工作的本地人,因為地震後聯系不上親人,迫切地想回家看看。

但進村的路在地震中“消失”了,如何進村成了第一個難題。

搭建生命之橋

一條寬30米左右的河溝,兩次攔住了救援隊的腳步。

距離震中最近的甘孜州森林消防支隊,于9月5日16時率先到達受災嚴重的磨西鎮。接到青崗坪村有重傷人員急需救治的消息後,雅江大隊一中隊在中隊分隊長葉陽的帶領下前往救援。

青崗坪村位于山腰處,燕子溝河阻斷了通往鎮上的陸路,而原本的橋被震塌了。地震後,河水裹挾着泥沙沖下,水流異常湍急,過河成了一件棘手的事。隊員們踩着河上一根細長的供水管道,扶着管道上方的鋼絲繩過了河。

提前到達的是2名衛生員,葉陽與17名救援隊員緊随其後。6日17時10分,隊伍到達青崗坪村。葉陽說,當時他們目之所及,“98%的房屋都倒塌了。有的全部垮塌,有的隻剩下一面牆”。

救援從青崗坪村開始,沿着山脊往更高處的蔡陽村、磨子溝村推進,一名重傷者、兩名遇難者被先後找到。

那名重傷者顱内骨折,急需醫療。經衛生員簡單處理後,救援隊立即擡着擔架将其送往山下。燕子溝河,又一次成了攔阻。

擡着傷者過河并非易事。“當時已打算制作一座臨時橋梁。我們觀察地形後發現,有一處巨石将河流截成兩段,一段河水比較平緩,還有一段離岸邊僅5米。”

病人一刻也不能等。河岸邊的灌木足有七八米高,正好适合搭橋。救援隊削了5根樹幹,其中3根作為承重的梁,2根作為扶手,他們利用繩索在河道兩端将樹幹擡起,搭出了一座臨時的木橋。

等到腳踩上去,問題才開始顯現——第一名隊員一腳下去,樹幹立刻微微下沉。原來,情況緊急之下,救援隊選擇的樹幹“太細了”,還是新鮮的樹幹,“它是有彈性、有滲透性的。”

此前蹚過水的鞋子早已濕透,踩在新鮮的樹皮上,稍不注意就會打滑。三根樹幹并起來,也不過是一個腳掌的寬度。澎湃的河水“轟轟”地撞擊着石頭,看着隊員們搖搖晃晃地一步一步往前挪,葉陽的心揪緊了。

就這樣,一行人“螞蟻搬家”一般地過了河,将傷員送至安全地點,給工作人員交代清楚傷者的信息,葉陽和隊員們返回青崗坪村繼續救援。

泸定地震救援現場播放(泸定地震救援紀實)3

甘孜州森林消防支隊雅江大隊一中隊搭臨時木橋運送重傷者。受訪者供圖

那一天,雅江大隊一中隊共救出29名重傷者,疏散了300餘名村民。每救出一位重傷者,他們都必須通過臨時木橋将傷者運往對岸。在一次次往返中,隊員們練出了默契,“你走左腳我就落左腳,你走右腳我就落右腳。”

“出于安全考慮,需對木橋進行加固。”9月6日6時30分,甘孜州森林消防支隊康定中隊中隊長劉磊接到指令後,率領一支40人的隊伍趕到燕子溝河,用油鋸将更粗壯的樹木砍倒,替換了受損的細樹幹。

随後,隊員們就地取材,在倒塌的廢墟中挑撿出合适的木闆,綁在樹幹上鋪出橋面。在水流不太湍急的河道另一側,康定中隊也依法炮制了一座木橋,至此,河上道路連通完成。

同日,雅江大隊一中隊接到命令,需将青崗坪村、蔡陽村、磨子溝村共1600多名村民轉移至磨西鎮上。為方便村民快速撤離,雅江大隊一中隊在木橋附近又架設了一座鋼架橋。

湍急的泥河上,兩座橋勾連起生的希望。

泸定地震救援現場播放(泸定地震救援紀實)4

9月6日,甘孜州森林消防支隊雅江大隊一中隊在燕子溝河上架設鋼架橋。受訪者供圖

夜渡大渡河

抵達震區後,涼山州森林消防支隊西昌大隊三中隊從指揮部獲知,雅安市石棉縣草科鄉傷亡情況未知,需救援隊突破。通向那裡的道路被山體塌方堵塞損壞,隻能從湍急的大渡河橫渡。

9月5日21時,這支隊伍抵達石棉縣新民鄉碼頭,準備夜渡大渡河,抵達斜對岸的挖角村碼頭後,再徒步挺進草科鄉。彼時,多支救援隊伍均已抵達新民鄉,但苦于沒有渡河設備,隻能就地參與救援。西昌大隊三中隊攜帶的兩艘橡皮艇,成為渡河的唯一器械。

地震切斷了幾乎全部的人造光源,茫茫水面上,朦胧的月光成為救援隊辨别方向的唯一依靠。

支隊政委張永強帶3人先行出發,吳永碩等4人在第二艘橡皮艇上。震後的水面漂浮着樹木、雜草、瓶瓶罐罐,觀察員依靠一隻強光手電辨别障礙物,打手勢提醒操舟手向左或右避讓。

危險也隐藏在黑暗中。渡河途中,觀察員擡頭一看,一根在地震中被扯斷的高壓線就懸在頭頂,他馬上讓操舟手減緩船速,防止觸電。

出發前,救援隊并不知道挖角村碼頭的具體位置,隻知道“往上遊走,等看到車燈、手電筒的光,才能辨别碼頭的具體位置”。就這樣,8公裡的水路,隊員們劃了50分鐘。

22時30分,7人1犬抵達挖角村碼頭,就地組成前突小隊,由張永強帶領,徒步前往草科鄉。

泸定地震救援現場播放(泸定地震救援紀實)5

橫渡大渡河後,涼山州森林消防支隊西昌大隊前突小隊徒步向草科鄉前進。受訪者供圖

留在碼頭的兩艘橡皮艇,在夜色中承擔起了運輸任務。此後的近8個小時,兩艘橡皮艇往返十餘趟,将59名救援人員運送至大渡河對岸,展開救援工作。

來自攀枝花森林消防支隊的150名消防員,也在當晚橫渡大渡河。他們穿上救生衣、背起頂撐器、拎上破拆工具,在幾艘救生艇與沖鋒舟的不間斷穿梭中,分批次完成渡河。

隊員張文(化名)今年28歲,第一次參與地震救援。“和演練完全不一樣,你不知道危險從哪裡冒出來,每一步都得謹慎再謹慎。”

向“孤島”挺進

被地震毀壞的道路,同樣阻礙着救援隊員的行進。

為了盡快到達重災區,渡河後的涼山州森林消防支隊西昌大隊前突小隊減輕負重,随身攜帶了少量的幹糧就出發了。

隊員們舍不得開強光手電照明,頂着頭燈,走在漆黑的省道211線上。随時都有餘震,山石不斷從頭頂滾落。時不時地,他們還會遇到路面塌方,大至幾十噸重的巨石攔住了前行的道路,隊員們爬上山坡,盡可能快地繞着走。

越是接近此行目标,前突小隊就越發感受到這次地震的威力。吳永碩說,“有一座山,大約一半都被震垮,餘下的山體垂直插在地面上,通過時,大家仿佛在攀岩。還有省道旁的一座房子,連牆體帶地闆都發生了約10度的傾斜,就像随時都會栽倒到一旁的河裡。”

見此情景,隊員們都沒有說話,隻是不約而同地加快了腳步。吳永碩也明顯感覺到,看到救援隊時,村民都會精神大振。一位中年婦女被砸傷,驚魂未定間看到救援隊,愣怔片刻放聲大哭起來。前突小隊将沿途收集的受災信息,反饋至前方指揮部,再繼續前行。

泸定地震救援現場播放(泸定地震救援紀實)6

通往受災村落的道路被巨石攔住,消防員從巨石間狹窄的空隙間穿過。受訪者供圖

6日6時,特勤大隊一中隊收到挺進共和村的任務,彼時那裡尚是“孤島”,斷水斷電,無法與外界取得聯系。

通向共和村的山路,滿是山體垮塌後形成的大沖溝,由于石塊頻繁從沖溝滾下,他們隻能沿着沖溝方向往上爬,再從上方翻過沖溝。“有時候人員就在沖溝對面,直線距離可能僅10米,但我們就是沒辦法直接跨過沖溝。”

繞着沖溝曲折前進,消耗着隊員們的體力,也拖緩了隊伍行進的速度。經過五個小時的跋涉,6日11時,特勤大隊一中隊終于抵達共和村,随即展開重傷者的緊急轉運工作。

“沒有路就開出一條路。”9月6日清晨,天光未亮,來自攀枝花森林消防支隊的30人小分隊,正沿着70度的陡坡向愛國村方向攀爬。

“這塊石頭不要踩。”最前方的探路員發出信号,隊員們一個傳一個,把消息從隊伍最前方傳到最後一人。不遠處的山體,不時傳來山石滾落的聲音。一位隊員說,“聽到隊友的聲音才覺得安心些。”

從6日6時到10時,5公裡的山路,耗去了他們近4小時。而前面,還有最後10公裡的水路,他們乘坐清理大渡河垃圾的船隻繼續進發。

“快了!快了!”張文與隊友向前眺望,愛國村已經近在眼前。此時,距離地震發生已經過去了20個小時,岸邊的山坡上,十幾個村民正不停朝他們揮手。

不放棄任何一點可能

房屋倒塌,一些來不及跑出躲避的村民,不幸被困在廢墟中。為了全力搶抓“黃金救援72小時”,消防員們分秒必争。

6日1時30分,前往草科鄉的途中,涼山州森林消防支隊西昌大隊前突小隊遇到了十餘名受災群衆,在省道隧道口圍着篝火取暖。前突小隊上前了解情況,得知一名73歲的老人被困在半山坡,老人的兒子一直守在附近,不停朝父親喊話,希望能幫他保持清醒。

“不管怎麼樣,還是要去看一下。”政委張永強等三人馬上趕到現場。“當時我們看到,老人被困在樹根下,泥土埋到了胸口,樹上還壓着一塊三四個人才能圍抱的巨石。”

由于被壓已超過12小時,老人面無血色,手臂皮膚發白,張永強知道,那是缺氧的表現。

仔細觀察過後,他發現,還有一塊較小的石頭夾在巨石和樹根之間。“根據救援知識,這三個物體構成了穩定結構,除非特别大的餘震,否則不會滾落下來。”基于這一判斷,張永強決定,刨出泥土,救援老人。

吳永碩是在一個小時後到達的現場。由于隊伍未攜帶救援設備,張永強他們徒手刨出一個大坑,眼見隊友已經失去力氣,吳永碩等人馬上接力刨土。

餘震不斷,落下的滾石砸進河裡,在寂靜的黑夜中發出“咚咚咚”的回聲,隊員們的斜上方,一塊巨石半懸在空中,搖搖欲墜。

隊員邊加速刨土,邊不斷和老人說話,“我們讓他放輕松,不要緊張;問他餓不餓、渴不渴;讓他堅持住,很快就好了。”

從胸口到胯部再到腳踝,這支前突小隊刨了整整兩個小時,6日3時30分,老人被成功救出,随即被送往鎮上搶救。

“他的兒子、老伴和兒媳婦,當場就給我們跪下了。”吳永碩說,“我沒有什麼如釋重負的感覺,很擔心老人的身體,救出來時他意識已經很微弱了。”

從黑夜走到黎明,再走到太陽高懸,6日11時許,徒步30公裡後,前突小隊終于抵達目的地草科鄉——距雅安市路程最遠、受災最重、搶險盲點最多的災區。

隊伍抵達時,2架救援直升機也恰好飛抵,前突小隊清理空置場地,協助直升機降落。至此,救援和物資抵達了“最後一個受災盲區”。

任務遠未終止。在與草科鄉人大主席羅向林對接後,前突小隊得知草科鄉和坪村尚有1名失聯人員,他們帶着搜救犬,又開始了新一輪救援。

泸定地震救援現場播放(泸定地震救援紀實)7

救援隊帶着搜救犬探測廢墟内有無生命體征。受訪者供圖

張勇軍今年41歲,在森林消防幹了22年,參與過200多場打火任務,也曾親曆“5·12”汶川特大地震等多場地震救援。但直到現在,看到那些在自然災害中被摧毀的家園,他依舊會有無力感。

其實,有這種感覺的并非他一個人。重傷員滾着塵泥的傷口、下意識的痛苦呻吟,都時刻牽動着隊員們的心。他們擡着擔架,心中默念着再快一點、再快一點。“現實條件的限制,是對我們最大的考驗。我們必須争分奪秒。”張勇軍說。

“村子裡有人被埋了。”抵達愛國村後,來不及停下休整,攀枝花森林消防支隊背着破拆工具、急救包,往山腰垮塌的房屋趕。

兩位老人被埋在一處倒塌的房屋下。村民告訴張文,地震時,這對老夫妻剛吃過午飯,正坐在客廳看電視,沒過幾分鐘,地面劇烈搖晃,土房瞬間垮塌,他們被埋在了下面。

順着村民們描述的客廳位置,救援隊繼續向下挖。“用破拆工具和鏟子挖了一米深後,怕傷到人,就改為徒手。”2小時後,挖到3米深處時,張文和隊友發現了兩位老人,一個側卧,一個躺在不遠處。張文将手放在兩人鼻下,完全感受不到呼吸,他們已經離去多時。“心裡咯噔了一下。”張文說不出地難過。

廢墟裡挖出來的,還有老夫妻倆之前曬好的玉米。張文将玉米撿起,堆在了路邊,留給村裡缺糧的村民,繼續向山上的村民家中趕去。

9月7日0時,地震過去近35小時。将最後一根帳篷支架安好,張文邁着歪歪扭扭的步子,癱倒在一旁,酸痛感席卷而來。好在疲憊與困意很快接管身體,他躺在地上,幾乎瞬間就沉入了夢鄉。

兩個多小時後,熟悉的抖動感從身下傳來,四川雅安石棉縣發生4.5級地震,震源深度11千米。張文“騰”的一下從地上彈起,抓起救援設備,和同伴往村民安置點跑去。

新京報記者 趙敏 徐巧麗 熊麗欣

編輯 李彬彬 校對 劉軍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