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律釋義】
苛希納定律由西方著名管理學者苛希納提出,其内容是:“在管理中,如果實際管理人員比最佳人數多兩倍,工作時間就要多兩倍,工作成本就多四倍;如果實際管理人員比最佳人數多三倍,工作時間就要多三倍,工作成本就多六倍。”
苛希納定律可以用三句形象的話來概括:雞多不下蛋,龍多不下雨,人多瞎搗亂。美國人把這條定律理解得更簡捷:一個人敷衍了事,兩個人互相推诿,三個人則永無成事之日。這非常類似于我們的“三個和尚沒水吃”的故事。
苛希納定律揭示出在管理工作中會存在人多不負責的現象,而要克服上述現象,這就要求企業制定出明确的職務工作規範,合理确定管理人員的人數,明确責、權、利,以徹底解決人浮于事、相互扯皮、敷衍塞責現象的發生。
兵不在多而在精
中國自古以來有“衆人拾柴火焰高”、“人多力量大”、“人多好辦事”等形容人多好處大的詞句,但這些并非“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管理者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要盲目應用。尤其在任人問題上,人多未必好辦事,人并不在多而在精。
唐太宗李世民在任人方面就一貫堅持“官在得人,不在員多”的原則。他多次對群臣說:“選用精明能幹的官員,人數雖少,效率卻很高;如果任用阿谀奉承的無能之輩,數量再多,也人浮于事。”
他曾命令房齡調整規劃30個縣的行政區域,減少冗員。唐太宗還親自監督削減中央機構,把中央文武官員由2000多人削減為643人。他還提倡讓精力旺盛、精明能幹的年輕官員取代體弱多病的年邁官員。
通過這種方法,朝廷上下全都由能人主持,辦事效率大大提高,使得政通人和,出現了繁榮昌盛的“貞觀之治”。
相反,太平天國在南京建立政權以後,洪秀全濫封王位,至天京失陷前,封王竟達2700多人,造成多王并立、各自擁兵自重、争權奪利的混亂局面,從而緻使天京事變的發生,促使太平天國由盛而衰,走向敗亡。
社會上這種情況屢見不鮮,即某個官職由一人擔任便足以應付,卻安排了好幾個人。這種現象表面上看是體制問題,實際上是管理者在任人上的嚴重失誤。不用餘人是管理者應該嚴格遵守的原則;否則,就會造成機構臃腫,人員繁多,效率低下。
“兵不在多而在精”,管理者在任人問題上一定要轉變觀念,杜絕任用庸才、閑人,做到任人唯能、任人唯賢,使團隊裡的成員個個都是精兵強将。隻有這樣才能使組織不斷進步,企業實現良性循環,破除苛希納定律的魔咒。
鏟除“十羊九牧”的現象
管理大師德魯克舉過一個例子。他說,在小學低年級的算術入門書中有這樣一道應用題:“2個人挖一條水溝要用2天時間;如果4個人合作,要用多少天完成?”小學生回答是“1天”。而德魯克說,在實際的管理過程中,可能要“1天完成”,可能要“4天完成”,也可能“永遠完不成”。
有一家企業準備淘汰一批落後的設備。
董事會說:“這些設備不能扔,得找個地方存放。”于是專門為這批設備建造了一間倉庫。
董事會說:“防火防盜不是小事,應找個看門人。”于是找了個看門人看管倉庫。
董事會說:“看門人沒有約束,玩忽職守怎麼辦?”于是又委派了兩個人,成立了計劃部,一個人負責下達任務,另一個人負責制訂計劃。
董事會說:“我們應當随時了解工作的績效。”于是又委派了兩個人,成立了監督部,一個人負責績效考核,另一個人負責寫深度概括。
董事會說:“不能搞平均主義,收入應當拉開差距。”于是又委派了兩個人,成立了财務部,一個人負責計算工時,另一個人負責發放工資。
董事會說:“管理沒有層次,出了岔子誰負責?”于是又委派了四個人,成立了管理部。一個人負責計劃部工作,一個人負責監督部工作,一個人負責财務部工作,一個人是總經理,對董事會負責。
一年之後,董事會說:“去年倉庫的管理成本為35萬元,這個數字太大了,你們一周内必須想辦法解決。”
于是,一周之後,看門人被解雇了。
上述故事講的是苛希納定律的現象。這樣的例證與分析有很多。企業通常都有一種不因事設人而因人設事的傾向,造成企業機構臃腫、層次重疊、人浮于事、效率低下。其主要表現在:
(1)機構設置過多,分工過細。
(2)人員過多,嚴重超出實際需要。
這種狀況使企業難以擺脫多頭管理、辦事環節多、手續繁雜的困境,難以随市場需要随時調整經營計劃和策略,從而使企業難以培養真正的競争力。
再來看一個“十羊九牧”的故事。
“十羊九牧”出自《隋書·楊尚希傳》:“當今郡縣,倍多于古。或地無百裡,數縣并置;或戶不滿千,二郡分領;縣寮以衆,資費日多;吏卒又倍,租調歲減;精幹良才,百分無二……所謂民少官多,十羊九牧。”
一則統計資料說,一個官吏,漢代管理7
945人,唐代管理3
927人,元代管理2
613人,清代管理911人。我們今天一個幹部管理30人。這些統計數字的可靠性也許值得研究,但官冗之患确實日見其甚了。
苛希納定律告訴我們:要想鏟除“十羊九牧”的現象,必須精兵簡政,尋找最佳的人員規模與組織規模。這樣的話才能構建高效精幹、成本合理的經營管理團隊。
精兵簡政,讓企業“瘦身”
苛希納定律的現象告訴我們:隻有縮減不必要的管理人員,才能減少工作時間和工作成本。而唯有精簡才能達到這一目的。
那麼,如何精兵簡政呢?湯姆·彼德斯在其最近寫的一本書中提到了“五人規則”,指的是營業額在10億美元的企業配備5名管理人員就可以了。對此,他舉了總部設在瑞士蘇黎世的國際電氣工程(ABB)公司的例子加以說明。
ABB公司是生産發電機、機車以及防公害設備的具有世界水準的重型機電設備企業,年銷售額為300億美元。1988年,瑞典的阿塞亞公司和瑞士的布朗·保彼公司合并時,該公司總裁帕西·巴奈彼科将總部原有的1
000多人縮減到150人,而且他們幾乎都是負責生産一線的管理人員。通常由總部擔負的職能,如财務、人事、戰略規劃等都下放給基層,由分布在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業務部門自行完成。
該公司還有一個引人注目的地方,就是它擁有5000個“利潤中心”,每個中心平均有50名員工。各中心分别擁有各自的損益計算表、資産負債平衡表,與客戶保持直接的業務聯系。這種利潤中心的最大優勢是具有獨立性,它可以擺脫各種制約,最大限度地接近市場,為客戶提供全面、滿意的服務,是一種最能代表顧客需要的企業組織形式。能夠與市場保持最緊密的業務運營,可以說是精幹的總部的最大優勢。此外,它還有很多優點,如決策迅速、便于内部交流,以及對經營資源的分配較為高效。
鏟除官僚主義,面對市場變化進行快速反應和決策,對提高員工的工作熱情很有幫助。當然,在改革之初,都會伴随着某種陣痛。如ABB公司在将總部上千名員工派往各業務部時,由于人員調動不可避免地涉及遷居等實際問題,也确實産生了某種不穩定和震蕩。
建立精幹的總部還有利于培養員工的創新意識。大幅度放寬權限後,促進了員工創新素質和能力的提高,打破了過去那種逐級晉升的垂直移動,取而代之的是以水平調動的方式來磨煉員工的創新精神。
這樣,ABB公司作為一家大型企業就更能适應未來世界市場的變化。
美國通用汽車公司(GM)總裁約翰·史密斯說,通用汽車在歐洲的事業取得成功,也正是因為他改變了以往的做法,采取了類似ABB公司精兵簡政的策略。ABB公司的這個經驗值得在全世界廣泛推廣。要想使你的組織更有效率、更有活力,就必須先給你的組織“瘦身”。
苛希納定律告誡我們:确定責任人的最佳人數,對企業“瘦身”計劃的實施和提高企業效率至關重要。在一個企業中,隻有每個部門都真正達到了人員的最佳數量,才能最大限度地減少無用的工作時間,降低工作成本,從而達到企業的利益最大化。
在一個越來越充滿競争的世界裡,一個企業要想長久地生存下去,就必須保持自己長久的競争力。企業競争力的來源在于用最小的工作成本換取最高效的工作效率,這就要求企業必須要做到用最少的人做最多的事。隻有機構精簡,人員精幹,企業才能保持永久的活力,才能在激烈的競争中立于不敗之地。
苛希納定律活學活用:預防“官場傳染病”
苛希納定律深刻地揭示了行政權力擴張引發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的“官場傳染病”。
企業和行政部門都存在苛希納定律的現象。苛希納定律的核心内涵有兩點:一是不稱職者的為官之道,并且因為非常有效所以普遍存在;二是這種不稱職者所在單位的破落之因,因為兩個助手既然無能,他們隻能上行下效,再為自己找兩個更加無能的助手。如此類推,就形成了一個機構臃腫、人浮于事、相互扯皮、效率低下的領導體系。具有這種領導體系的單位,多數都是當一天和尚敲一天鐘的無激情團隊,在固有的管理體制下,這種團隊是難有作為的。
一個具有本科學曆的一把手,往往對具有博士學曆的二把手抱有戒心,從而在商量相關事情時,往往喜歡和具有專科學曆的三把手在一起,而不喜歡二把手參與,向上一級彙報工作時,更是不允許二把手随從,如果有可能,總是會選擇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将這個博士調離本單位,甚至逼其辭職。
一個在大企業幹過營銷總監的管理者,即便是到了一個中小企業,如果不是老闆先把原來的營銷主管調離,這個新來者即使有再高的水平,也不會幹出優異的成績,因為那個“老人”在不斷的“幫忙”。
在生活中,一個本科畢業的男士,很難接受一個博士畢業的女士做老婆。
苛希納定律發生作用的條件有哪些呢?
首先,必須要有一個團體,這個團體必須有其内部運作的活動方式,其中管理占據一定的位置。這樣的團體很多,大的來講,有各種行政部門;小的來講,隻有一個老闆和一個雇員的小公司。
其次,尋找助手的管理者本身不具有權力的壟斷性,對他而言,權力可能會因為做錯某事或者其他的原因而輕易喪失。
再次,這位“管理者”對他的工作來說是不稱職的,如果稱職就不必尋找助手。
這三個條件缺一不可,缺少任何一項,就意味着苛希納定律會失靈。可見,隻有在一個權力非壟斷的二流領導管理的團體中,苛希納定律才起作用。那麼,在一個沒有管理職能的團體,如網絡虛拟學術組織、興趣小組之類,不存在苛希納定律描述的可怕頑症;一個擁有絕對權力的人,他不害怕被别人攫取權力,也不會去找比他還平庸的人做助手;一個能夠承擔自己工作的人,也沒有必要找一個助手。
苛希納定律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不稱職的行政首長一旦占據領導崗位,龐雜的機構和過多的冗員便不可避免,庸人占據着高位的現象也不可避免,整個行政管理系統就會形成惡性膨脹,陷入難以自拔的泥潭。這樣就會在官場中形成類似的“鮮花”插在“牛糞”上的現象,鮮花就好比是那些企業中的領導職位,牛糞就是那些企業中平庸的管理者,而這種“鮮花”插在“牛糞”上的危害是極其大的。
權力的危機感是産生苛希納現象的根源。恩格斯曾經說過:“自從階級社會産生以來,人的惡劣的情欲、貪欲和權勢欲就成為曆史發展的杠杆。”人作為社會性和動物性的複合體,因利而為,是很正常的行為。假設他的既有利益受到威脅,那麼本能會告訴他,一定不能喪失這個既得利益,這也正是苛希納定律起作用的内因。一個既得權力的擁有者,假如存在着權力危機,不會輕易讓渡自己的權力,也不會輕易地給自己樹立一個對手。在不害人為标準的良心監督下,會選擇兩個不如自己的人作為助手,這種行為是自然而然,無可譴責。
要想解決苛希納定律的症結,必須把管理企業的用人權放在一個公正、公開、平等、科學、合理的用人制度上,不受人為因素的幹擾,最需要注意的,是不将用人權放在一個可能直接影響或觸犯掌握用人權的人的手裡,問題才能得到解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