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 孟欣
進入7月份中下旬,我市金蟬銷售進入旺季,相較往年的金蟬價格,今年同期略顯“低迷”,每斤僅80元左右,按隻售賣也僅8毛上下。7月18日,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相繼來到水建街以及青年湖附近,一探今年金蟬銷售情況。
金蟬受“追捧”熱度不減 部分散戶日銷5000餘隻
當日早7時許,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來到金蟬散戶銷售較為集中的青年湖東南角南順城街附近見到,二十餘個攤位分列街道兩側,一塊塑料布或一個盆就是一個攤位主體,上面密密麻麻的金蟬正緩慢地爬行,而攤主也不時招呼路過市民前來購買。
“我買的不多,但最近一段時間基本上每隔兩三天就來一次,一次買上三五十個,夠一天吃的就行,反正離得也近。”家住附近吉祥小區的郭興斌邊挑選金蟬邊告訴記者道,“家裡兩個孫子和孫女都愛吃這個,大人也愛吃,自己摸又不夠吃的,好在這裡賣的都比較鮮活。”
記者發現,前來購買金蟬的市民絡繹不絕,有少量購買的,也有一買就成千百萬隻的。“店裡雖然經營燒烤,但顧客要炸金蟬的仍不在少數,一般每周進兩次貨,每次一萬隻左右,周末消耗會大點,今天掃空了兩個攤位才買全了。”在開發區某燒烤園内經營一家燒烤店的張桐興告訴記者,“我一般都會來這裡采購,不僅供貨充足,而且比水建街那邊鮮活,吃起來口感更鮮。”
上午9時許,姗姗來遲的金蟬經銷商張昊剛擺上攤位,便吸引來多人前來詢問、購買。“一晚上不停地前往郊區和各縣區收購昨晚才出土的金蟬,各個生龍活虎的很,早上往杭州那邊發了一批5000隻的貨,現在手裡還有幾百隻,就想着過來零賣了,不然就得冷凍起來,這口感就不好了,還沒來及清洗,所以都帶着點土,但絕對新鮮。” 張昊笑着告訴記者道,“我收購、轉賣這個有三年了,每年也就這幾個月忙,掙點辛苦錢,其他時間會幹點别的。”
相較于多數攤位銷售的金蟬不同的是,今年剛剛加入金蟬銷售大軍的劉單夫婦則給顧客多了一個選擇的餘地,“咱這個是金蟬剛脫殼後的知了,别看現在是白白嫩嫩的,要是在自然環境下,不出半小時絕對會變黑變硬,也就無法食用了,這是金蟬變态發育最後階段的初期,油炸後口感上更加鮮美柔嫩。”劉單邊用手扯掉仍稚嫩的知了翅膀邊告訴記者道,“看個人選擇,有人喜歡這個樣的,也有人喜歡傳統的金蟬吃法,不管是脫殼還是沒脫殼的,炸着吃煎着吃,都是十分美味。”
價格短時下跌 小衆行業将迎持續發展
采訪中記者發現,相較前段時間剛上市時的95元每斤的價格,現今金蟬的價格回落至80元每斤,按隻銷售也從每隻1元左右降至0.8元每隻,但銷量仍呈現供不應求的景象。
“價格的下降是多方面原因共同造成的。”在水建街兼營金蟬批發的商戶孫陶告訴記者,“首先是金蟬大量上市,供應鍊沒有初期緊張,再加上金蟬的蛻殼變态特性,以及市民接受情況,不少銷售方為了當日銷售完,價格自然會壓低。”
“我市本地金蟬的大宗消耗還是來源于夜市燒烤攤,受今年近期持續高溫影響,夜市經濟也縮水不小,需求窗口反而大量轉向個人家庭散買。”孫陶說,“再加上最近幾天持續降雨,不管是人工繁育的還是自然生長的金蟬集中大量上市,也是近期價格短時下跌的一大原因。”
記者了解到,人工繁育金蟬在我市仍不多見,“金蟬從幼體到成蟲出土在自然環境下需要三到五年的時間,而人工幹預下可縮短至兩年,但環境依舊要保持和野生金蟬相似的環境。”在開發區經營着一家金蟬養殖基地的吳建彬告訴記者道,“人工繁育金蟬需要大量土地投入作為硬性支撐,還要種植大量合适的樹木植株,投入大、時間久,成活率還得靠個人鑽研,不是個好入手的行業。”
“縱觀近幾年金蟬的銷售區域分布來看,南方部分省市區域正在逐步接受金蟬這一美食,銷路有所拓寬,不少從事金蟬養殖的商人也在尋求新的市場,走出去承包山林,引導當地居民食用金蟬。”吳建彬表示,金蟬作為小衆行業,随着消費者人群的增多,行業必将迎來持續發展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