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控不可逆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與常在夜間發作的支氣管哮喘,這些會呼吸的“痛”困擾着許多人。常年伴随着喘不動氣、咳嗽、胸悶等症狀,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本期《健康青島》邀請到了市立醫院東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一科主任兼東院保健五科主任唐華平,與市民交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與支氣管哮喘的那些事兒。市民如有問題可以撥打健康熱線85702120。同時,市民可關注市立醫院官微了解相關内容。
慢性阻塞性肺病是呼吸科最常見的慢病之一,在我國慢阻肺的發病率大約是8.2%。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目前慢阻肺為世界第四大緻死原因,僅次于心髒病、腦血管病和急性肺部感染。慢阻肺是一種具有氣流受限特征的肺部疾病,這種氣流受限不完全可逆,且呈進行性發展,它的發生與肺部對有害氣體或有害顆粒的異常炎症反應有關。
近八年來,60歲的哮喘合并慢阻肺患者張濤飽受着疾病困擾。到了冬天,老人甚至出現了喘不動氣的情況,常常整晚咳嗽。其實,哮喘如果得到有效地規範化治療,是完全有機會徹底治愈。如若在病情沒有得到控制時,擅自停了藥,疾病就會朝着不可逆的方向發展。張濤是典型的疏于自我管理的患者,不僅沒有控制住哮喘,慢阻肺還發展到了中重度的階段。雖然慢阻肺所引發的器官受損不可逆,但是它是完全可以有效控制的。針對張濤的情況,唐華平立馬組織了病例讨論,為張濤提供了最佳治療方案,慢阻肺合并哮喘的情況終于得到了有效控制。唐華平建議:患者不要忍,以免延誤治療的最佳時機;不要擅自停藥;不要濫用抗生素;不盲目聽信偏方。慢阻肺患者如果在早期就能戒煙、遠離空氣污染的環境,而且肺功能定期檢查,或許可以不用藥物治療。
支氣管哮喘一般容易在夜間發作,會出現反複發作的咳嗽,伴有胸悶憋氣或喘息症狀。今年68歲的林阿姨是名支氣管哮喘患者,在确診之前她走了一段長達兩年的“彎路”。起初以為喘不動氣是膈肌壓迫肺功能,唐華平通過檢查發現“罪魁禍首”是支氣管哮喘。支氣管哮喘患者數量多,導緻誘發的因素也是各式各樣,最常見的原因是過敏、呼吸道的感染。哮喘需一個漫長而耐心的診治過程。唐華平介紹,臨床醫生會根據哮喘的症狀程度分級,再為每一位患者制定個性化治療方案。因此,提倡哮喘患者要接受規範化的治療管理。于波 栾丕炜 龐智洋
來源: 青島晚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