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買斷制到訂閱制,毫無疑問是軟件行業在新世紀後的最大變化,然而這種改變同時也帶來了相當多的問題。就在不久前知名筆記應用Notability突兀地從買斷制改為訂閱制,并引發了巨大的風波後,近日訂閱制又鬧出了“幺蛾子”。
日前,《新華視點》的記者調查發現,部分APP“自動續費”套路深、引導消費者入“坑”,并給退訂續費服務設置了諸多障礙,侵犯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目前在相關消費者投訴平台上,以“自動續費”為關鍵詞的投訴多達6萬餘條,其中就點名了“輕顔相機”、“脈脈”等APP,在吸引用戶訂閱上花樣百出,但取消訂閱方面卻又是“百般阻撓”。
例如在“輕顔相機”的付費頁面上,僅提供了連續包月、連續包季、連續包年等自動訂閱選項。而在“脈脈”的會員界面,則使用了高對比度的畫面,用金色字體來突出“首充會員僅0.1元”,但至關重要的“7天試用,到期68元/月續費”字樣,則是用灰色的小号字體“藏”在了頁面中。
事實上,這并非媒體第一次關注到自動續費相關問題。早在2019年,央視就曾曝光過自動續費的套路,彼時其下載了50款熱門APP,發現其中七成以上都有自動續費功能,且大部分APP的“自動續費”都是默認選項。而打着免費試用、低價體驗包月會員的旗幟,實際上自動加入連續包月計劃的協議,這兩點在《新華視點》的報道中也再次出現了。
今年春季,浙江省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曾約談愛奇藝、騰訊視頻、優酷、芒果TV、搜狐視頻、騰訊體育、PP視頻、樂視視頻和哔哩哔哩九大視頻平台,以及喜馬拉雅、蜻蜓FM兩大音頻平台,其中就指出了這些音視頻網站中防不勝防的自動續費問題。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自動續費這個問題在過去數年間屢次被點名,卻至今還依舊存在呢?其實原因很簡單,自動續費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是一個對消費者完全沒有意義,僅有利于商家的策略。如果你很需要某個APP提供的付費增值服務,并且是其忠實用戶,那麼選擇購買年卡會員或許更合适,畢竟在目前聯合會員大行其道的情況下,購買年卡通常是最便宜的一個選項。
但如果你對某個APP的會員利用率較低,隻在某些特定情況下需要,那麼自動續費的意義就完全不存在了,隻要按需付費即可。可如果你在每個月到期日前就取消了自動續費,那麼下個月其實還是能夠享受包月服務的優惠的,反而是一旦繼續使用自動續費,或許就要體驗常規包月會員的高價了。
所以無論你是哪一種類型的用戶,自動續費其實都相當雞肋。然而對于商家來說,自動續費的意義可就大了。由于訂閱制是典型的互聯網商業模式,能夠給開發者提供相對穩定的現金流。自動續費主要是通過按月扣款來完成交易,如果消費者不主動取消、則會默認繼續服務,而通常月卡、年卡則是按次付款來完成交易,如果消費者不主動付款,則會默認終止服務。
但衆所周知人都是有惰性的,對于商家來說,被動的消費者也遠比主動要多,隻要消費者不取消,扣費就會一直持續下去。至于說為什麼消費者取消自動付費的概率低,其實關鍵原因還是因為在相當多的APP中,運營方幾乎就沒有給消費者取消自動訂閱的選項。
例如在知乎的鹽選會員協議中就寫到,蘋果設備用戶要在Apple ID下的訂閱選項裡取消會員續費,安卓用戶則要到微信錢包/支付寶的支付功能中進行取消。在知乎上進行付費,卻需要到iOS設置或是微信和支付寶這樣的第三方應用中取消,這顯然就是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思維誤區。
事實上,自動續費也是典型的“Copy To China”,這種模式最早是海外APP開創。數年前,蘋果方面就推出了名為“推廣APP内購買項目”的服務,用戶可以在下載APP之前就直接購買包括訂閱服務在内的内購項目,然後有“聰明”的海外開發者利用這一功能搞起了免費試用打包自動續費的模式。通過搜索引擎就可以發現,以“蘋果取消自動續費訂閱”為關鍵詞,相關的教程甚至可以追溯到2012年。
至于說消費者為何總是“踩坑”,這其實是一些開發者對于消費心理學的利用。通常來說,在會員付費頁面上商家都會選擇用“搭售”的方式,在低價的連續包月服務旁配上正常售價的月卡選項,在這樣直觀的數字對比下,消費者勢必就會傾向于自動付費模式了。
所以有了海外開發者的珠玉在前,國内開發者自然也是有樣學樣了。畢竟對于APP來說,在廣告之外,增值服務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營收渠道,自動續費就是其中一個“偷懶”的選項,讓開發者有躺賺的可能。不過在《網絡交易監督管理辦法》及《個人信息保護法》施行之後,自動續費的模式顯然将無法持續,因此如今擺在開發者面前的,将是如何用堂堂正正的手段來博得消費者的青睐。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