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科技

 > 華為激光模塊原理

華為激光模塊原理

科技 更新时间:2024-08-02 03:03:46

4月16日,華為第十六屆全球分析師大會在深圳開幕。大會上,華為宣布成立負責5年以上前沿技術研究的機構華為戰略研究院,華為董事徐文偉首次以華為ICT基礎科學戰略研究院院長的頭銜發表演講稱,信息産業曆經超過50年的高速發展,正面臨着香農定律的極限,以及摩爾定律等工程瓶頸,華為成立戰略研究院就是要突破這些瓶頸,推動“創新2.0”的落地。

他介紹,戰略研究院将專注基礎理論的突破和革命性技術的發明,比如光計算、NDA存儲、原子制造等新技術。

華為将投入光計算的研究,利用光的模拟特性,實現數據處理中的複雜邏輯運算;随着計算量向AI等轉移,80%的計算量可能更加合适用新的計算架構,效率可獲得百倍提升,從而突破摩爾定律。

DNA存儲方面,華為将探索用DNA來存儲信息,一個立方毫米DNA就可以存儲700TB的數據。

原子制造方面,今天納米級的精密制造是用“宏觀制造”的方法,達到了“微觀尺寸”的水平。華為将探索在原子尺寸的層面上直接進行制造,從單個原子開始,直接将其裝配成納米結構,然後,再将這些納米結構組裝成更大的微器件,而通過原子制造技術,可以把摩爾定律提升100倍。

華為激光模塊原理(華為穿越創新迷航)1

以下為徐文偉演講節選:

今天,我們又站在了一個新的起點上,這不僅意味着華為的創新戰略的升級,同時也意味着我們要為推動世界進步做出更多貢獻。

過去三十年,華為産品領先的根因,在于基于客戶需求的工程和技術創新,而面向未來,華為将基于願景和客戶需求雙輪驅動的創新,加大基礎技術研究和理論研究投入,探索未來,照亮世界,照亮華為,實現技術領先的創新戰略。

時代呼喚理論突破

衆所周知,信息産業超過50年的高速發展,理論界和産業界都開始遇到了發展瓶頸。

首先是理論瓶頸:現在的創新主要是把幾十年前的理論成果,通過技術和工程來實現。比如說,香農定律是70年前,1948年發表的,5G時代,幾乎達到了香農定律的極限,CDMA是演員海蒂拉瑪1941年發明的。ICT産業發展已經遇到了瓶頸,需要新的理論突破和基礎技術的發明。

其次是工程瓶頸:摩爾定律驅動了ICT的發展,以前(CPU)性能每年提升1.5倍,現在隻能達到1.1倍了,摩爾定律下一步怎麼發展?這些都是我們在ICT發展中遇到的瓶頸。

華為激光模塊原理(華為穿越創新迷航)2

就華為自身來說,任總在2017年就提出,華為當前的創新,還處于工程數學、物理算法的工程層面,面向未來,華為感到迷茫,處于迷航中。

下一步,華為将如何突破這些瓶頸?

華為創新理念升級:從1到N邁向從0到1

針對業界的瓶頸和挑戰,華為的創新戰略是:從基于客戶需求的技術和工程創新的1.0時代,邁向基于願景驅動的理論突破和基礎技術發明的創新2.0時代。

創新1.0的核心理念是:基于客戶需求和挑戰,是技術創新,工程創新,是産品與解決方案的創新,是從1到N的創新。核心是幫助客戶和合作夥伴增強競争力,幫助客戶增加收益或者降低成本,幫助客戶實現商業成功。

過去華為無論在無線、光網絡、還是智能手機領域,我們都有大量的工程和技術創新,為客戶帶來了極大的商業價值以及産生了巨大的社會價值。

創新2.0的核心理念是:基于對未來智能社會的假設和願景,打破制約ICT發展的理論和基礎技術瓶頸,是實現理論突破和基礎技術發明的創新,是實現從0到1的創新

華為激光模塊原理(華為穿越創新迷航)3

華為的成功,沒有秘密,就是持續30年、上千億美元研發投入的結果,就是創新1.0給客戶帶來價值的自然回報。下面我分享幾個案例。

1、從AII IP、All Cloud到All Intelligence,牽引産業發展方向

首先,華為洞察和把握了行業大方向,制定了正确的網絡發展戰略;大方向的正确,不僅确保了産品研發沒有走彎路,并且實現了産品走在行業的前列,牽引行業的發展方向。

比如2005年,我們推動網絡架構走向ALL IP,制定了Single戰略,把TDM、ATM、FR等多種交換技術共存的多張網絡,變成基于IP交換的單一網絡,制定了“接口IP化、内核IP化、架構IP化、業務IP化”的四步走戰略。今天統一的一張基于IP網絡,讓運營商端到端的建設成本降低和運營效率提升3-4倍。

2011年,我們判斷雲技術将對網絡産生重大的影響,推動了“ALL Cloud 全面雲化”,制定了SoftCOM網絡發展戰略(Softwaredefined TeleCOM),即用雲計算的理念和技術來改造電信網絡,通過“資源池化、軟件分布化、運行自動化”來實現“軟件定義的網絡”,構建開放和敏捷的網絡。讓業務部署、業務發放等效率提升一倍以上。

2016年,我們認為AI作為一個通用技術,将無處不在,提出ALL Intelligence的概念,因此,在SoftCOM的基礎上,把AI引入到電信網絡中,提出“自動駕駛網絡”的發展目标,徹底改變電信網絡的運行和維護方式,逐步實現“無人值守“的網絡。

最終結構性地解決運營商的網絡Opex高,業務發放慢的問題,目标是實現80-90%的網絡運維工作的自動化。清晰、準确的網絡架構發展戰略,引領公司持續走在正确的方向上,持續走在行業的前列。

2、從分布式基站到無代演進,引領無線發展新方向

在産品和解決方案的創新上,華為的創新不僅是全方位的各個産品領域,而且持續引領行業的創新。

比如無線領域, 早在2005年,華為就開發了業界第一款分布式基站,2007年,率先推出了 SingleRAN基站,實現2G、3G基站合一,這些系列化的創新,其價值不僅僅是降低30%TCO,更是大大降低了網絡建設的門檻,讓網絡建設的全流程更加簡單。

華為無線的領先,是長期持續的技術和工程創新的必然結果。

3、從OTN到全光網:定義光網絡新标準

華為的創新,不僅僅是在無線領域,我們光領域,從OTN到全光網,華為都是産業标準的引領者。

比如華為的OXC(光交換)系統,用光背闆替代了傳統的3000根光纖,用光電集成,1塊單闆替代原來的一個機櫃,這給客戶帶來了巨大價值,不僅功耗降低50%,占地面積下降90%,部署和運維的效率,百倍的提升。

4、從多攝像頭到智慧内芯,樹立手機新标杆

當然,創新不能不談一下華為手機。華為是第一個發布雙攝像頭手機的廠家,最近發布的P30手機,不僅實現了4攝像頭的組合,樹立了照相水準新标杆,但這些特性背後是:

微米級的折疊光路設計,10X混合變焦性能;0.00024度的分離式雙OIS防抖,超過300人的研發隊伍,36個月精心打磨。

華為也是第一個把AI引入手機的廠家,讓手機變成一個以“使用者”為中心,打造出懂你的手機,把手機從”智能”推向“智慧”。

最火爆的是華為折疊手機Mate X,一個轉軸,是數學、材料、機械、設計等多學科的創新,曆時3年攻關,曆經幾十次疊代,最終實現可20萬次穩定工作;從而保證整部手機的平整狀态。

看得見的産品,看不見的是背後的技術

我們看到的是産品,而冰上之下的技術才是真正的競争力。數學、芯片設計、材料、散熱等,這些是背後的基礎能力。

華為有60多個基礎技術實驗室,700多數學博士,200多物理和化學博士;數學的算法的突破決定了SingleRAN的誕生。

早在1991年,華為就設計了第一片ASIC芯片并成立了芯片設計室。

近30年的積澱,材料的抗腐蝕研究,讓華為産品适應各種環境;石墨烯的研究,讓電池散熱效率大幅提升;無風扇的散熱設計,讓基站的體積降低30%……

創新2.0:基于願景驅動的理論突破和基礎技術發明

以上的案例,都是基于客戶需求的工程和技術創新,也即創新1.0,今天産業遇到瓶頸的根源,在于理論創新的滞後,沒有理論的創新,很難突破技術的瓶頸。适應時代要求,華為将從創新1.0向創新2.0邁進。

以開放式創新、包容式發展為思想理念

那麼,什麼是華為創新2.0?

華為激光模塊原理(華為穿越創新迷航)4

創新2.0的核心是基于願景的理論突破和基礎技術的發明,而理論突破和基礎技術發明源頭之一是學術界,工業界提出的挑戰和向大學進行研究的投資是助推器。

理論突破和技術發明的不确定性非常高,這種不确定性的性質就決定了不能是封閉的創新,需要一起分享成果,共享能力。

華為創新2.0的思想理念是“開放式創新、包容式發展”,大學和研究機構,學術界,工業界聯合起來,共同推動。

以大學合作、技術投資為戰略舉措

如何讓創新2.0真正地落地呢?

華為激光模塊原理(華為穿越創新迷航)5

我們将采取“支持大學研究、自建實驗室、多路徑技術投資“等多種方式實現創新2.0,把工業界的問題、學術界的思想、風險資本的信念,整合起來,共同創新。

華為成立戰略研究院,統籌創新2.0的落地

戰略研究院主要負責5年以上的前沿技術的研究,通過每年3億美金投入大學,支持學術界開展基礎科學、基礎技術等的創新研究。

戰略研究院最重要的是看未來,擔負起華為在未來5-10年技術領域的清晰路标。面向未來,确保華為不迷失方向,不錯失機會。同時,開創颠覆主航道的技術和商業模式,确保華為主航道可持續競争力。

我們将在如下幾個方面進行重點投入:

基礎科學研究:華為将設立專項基金支持基礎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推動基礎理論的突破;

基礎技術研究:華為有着豐富的行業應用場景、針對工業界面臨的工程技術問題和世界級難題(如香農定律極限、内存牆、摩爾定律失效等),大學和華為發揮各自優勢,推動基礎技術的突破,并加速高校研究成果跨越創新死亡谷;

技術創新:針對當前工程和技術的難點,共同進行研究;

企業和大學的合作,是雙向的,也是共赢的。共同推動理論突破和基礎技術發明,工業界通過産品的形式,為客戶創造價值,向最終消費者提供服務。

圍繞“信息全流程”發掘未來的技術

戰略研究院,圍繞信息的全流程,研究和發掘未來的技術,從信息的産生、存儲、計算、傳送、呈現,一直到信息的消費。

比如顯示領域的光場顯示,計算領域的類腦計算、DNA存儲、光計算、傳送領域的可見光等,基礎材料和基礎工藝領域的超材料、原子制造等。

下面,我具體舉幾個華為着眼于基礎研究和發明的領域,讓大家來感受一下未來的科技。

1、投資光計算,探索異構計算發展之路

第一個是光計算:我們知道現在數據的種類越來越多,并且受摩爾定律限制,一種計算架構實現所有數據的處理成本非常高,因此,異構計算是突破摩爾定律的路徑之一。

華為投入光計算的研究,利用光的模拟特性,實現數據處理中的複雜邏輯運算。

比如,在人工智能領域,計算量的80%是矩陣變換、最優求解等,這些運算用CPU做,效率非常低,如果用光計算,性能會提升百倍,因為光本身的衍射、散射、幹涉等天然特性,就是具備這樣數學特性,光計算省去大規模的數模轉換的過程,在這些特定的領域有着天然優勢。

試想一下,随着計算量向AI等轉移,80%的計算量可能更加合适用新的計算架構,效率百倍地提升,那麼,摩爾定律的困境,就會很大程度上被克服。

2、投資DNA存儲,突破數據存儲容量極限

第二個是DNA存儲,我們都知道在信息時代,數據量是指數增長的,而且是累積的,其增長的速度遠高于摩爾定律。

那麼,存儲的容量要求越來越大,勢必導緻成本不斷增加,而這種增長不可持續,存儲已經成為IT産業中成本最高的部分。

因此,要麼把一些數據不斷地丢棄,要麼尋找容量更大的存儲技術。

衆所周知,基因的信息是巨大的,人的一個基因信息有幾十個G,存儲基因信息的DNA是非常高效的,那麼,能不能用DNA來存儲信息呢?

一個立方毫米DNA就可以存儲700TB的數據,相當于70個今天主流的10T硬盤,按照這樣測算,一公斤的DNA可以存儲今天所有的數據,容量達到驚人的程度。寫數據的過程是基因編輯,讀數據的過程是基因測序。

但是,今天基因存儲離商用還非常遙遠,因為數據讀寫的速度還非常低,比如,寫5MB的數據需要4天時間,這就需要我們發掘新方法和新技術來突破這些瓶頸。

3、投資原子制造,突破摩爾定律極限

第三個是原子制造。今天,精密制造達到了納米級,如10納米。但是,這是用“宏觀制造”的方法,達到了“微觀尺寸”的水平。

今天,更精密的制造,用宏觀的手段,越來越困難,即摩爾定律的天花闆。

如果我們換一種思路,能否在原子尺寸的層面上直接進行制造呢?從單個原子開始,直接将其裝配成納米結構,然後,再将這些納米結構組裝成更大的微器件。

實現“原子到産品”的制造模式。原子的尺寸是十分之一納米,也就是說原子制造技術可以把摩爾定律提升100倍。

華為激光模塊原理(華為穿越創新迷航)6

智能世界,道阻且長。今天的我們,需要理論的突破,需要新的基礎技術的發明。我們将繼續去探索未知的新世界,勇敢地航向前人所未至的領域。

既然處于迷航中

那,我們就開始領航!

更多内容請下載21财經APP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科技资讯推荐

热门科技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