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詩詞風格如何寫

詩詞風格如何寫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01 17:15:04

通感手法的九種類型

作者:龍騰(筆名:子佳)

在中小學語文教學中,要求學生了解和掌握的修辭方法隻有比喻、拟人、排比、誇張、對比、反複、頂針、反語這樣幾種,至于通感,未作介紹。而實際上,通感也是一種常見的修辭方法,被人們廣泛地運用于日常口語交際和詩文創作中。何為通感?"通"是相通、相聯系的意思,"感"是感覺,即是人們常說的視、聽、味、嗅、觸五種知覺。在描述客觀事物時,将人的各種知覺互相溝通、轉換、遷移,即為通感。簡言之,所謂通感即是以感覺寫感覺的一種修辭方法。在通感中,顔色是有溫度的,聲音是有形狀的,冷暖是有重量的。欣賞建築的重複與變化的樣式會聯想到音樂的重複與變化的節奏;聞到酸的東西會聯想到尖銳的物體;聽到飄渺輕柔的音樂會聯想到薄薄的半透明的紗子。通感技巧的運用,能突破語言的局限,豐富表情達意的審美情趣,起到增強文采的藝術效果。通感的運用有以下幾種情況:一、聽聲類形,即以視覺寫聽覺 "故歌者,上如抗,下如隊,曲如折,止如槀木,倨中矩,句中鈎,累累乎端如貫珠。"(禮記·樂記》)這幾句大意是:那些善于唱歌的人,歌聲昂揚,如用力舉物;歌聲低沉,如物體墜落;歌聲婉曲,猶如樹枝彎折;歌聲停止,好像枯木挺拔;直而折曲的歌聲,方正如矩;委婉的歌聲,圓曲如規,聯貫起來正如一串珍珠。歌聲本來訴諸于人的聽覺,但是卻給人很多視覺感受:歌聲高亢如用力舉物,歌聲下滑如物件下墜,歌聲婉轉如樹木彎折,而歌聲停止則如枯木兀立……所有這些,都是由聽覺到視覺的遷移,聽到的仿佛看到的一樣,這便是聽聲類形。 "雪淨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戍樓間。借問梅花何處落?風吹一夜滿山關。"(高适《塞上聽吹笛》)在明月當空的草原之夜,有人吹起《梅花落》的曲子,那陣陣悠揚的笛聲,竟化成了落滿關山的朵朵梅花。在這裡,詩人把聽覺美的特征表現為與之相通的視覺美的特征,創造了梅花飄灑似的笛聲這一通感形象。 "歌聲/象煞黑天上的星星/越聽越燦爛"(臧克家《春鳥》)屬于聽覺藝術的"歌聲",本是缺乏具體形象感的東西,而詩人卻将其轉化為屬于視覺範疇的星星,且能"聽"出"燦爛"來。在此,感覺的相互挪移,不僅刺激着人的聽覺神經,而且使人的視覺神經也同時活躍起來,賦予"歌聲"以最大的可感系數,形象地表現了"歌聲"的音色美。二、聽聲類聲,即以聽覺寫聽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白居易《琵琶行》)在這裡,急雨聲、私語聲、珠落玉盤聲、莺語聲、幽咽泉聲、銀瓶破裂聲、刀槍相擊聲、裂帛聲用來描繪琵琶聲,是以聲類聲。這裡并未産生感覺的遷移,仍然用聲音寫聲音,渲染烘托了一場精妙絕倫的琵琶演奏。 "昆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李賀《李憑箜篌引》) "玉碎鳳凰叫",是以聲類聲,但也可以喚起形象。王琦注:"玉碎狀其聲之清脆;鳳叫,狀其聲之和緩。"又稱:"蓉泣,狀其聲之慘淡。蘭笑,狀其聲之冶麗。"就是以聲類形了。三、聽聲可觸,即以觸覺寫聽覺"間關莺語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灘。水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漸歇。"(白居易《琵琶行》)"莺語花底滑"、"水泉冷澀","滑"和"冷澀"是觸覺,即聽覺向觸覺的轉換。 "王小玉便啟朱唇,發皓齒,唱了幾句書兒。聲音初不甚大,隻覺入耳有說不出來的妙境:五髒六腑裡,像熨鬥熨過,無一處不伏貼,三萬六千個毛孔,像吃了人參果,無一個毛孔不暢快。"(劉鄂《老殘遊記》)如果光說王小玉說書的聲音很柔美,聽起來很舒服,難免俗氣,劉鄂的高明之處就是運用通感手法将無形無味的聲音描摩得仿佛可以觸摸一樣:"五髒六腑裡,像熨鬥熨過,無一處不伏貼"。這便是以觸覺寫聽覺。 "細雨剛停,細雨剛停/雨水打濕了墓地的鐘聲……"(李瑛在《谒托馬斯•曼墓》)鐘聲悠長,本不可觸摸,但一個"濕"字,便讓人對聲音産生了觸覺感受。四、見形類聲,即以聽覺寫視覺"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宋祁《玉樓春·春景》)"鬧"本指聲響,但在這裡卻是指春意蓬勃的景象,是一種由視覺到聽覺的遷移,這一句把杏花盛開的無聲的姿态和色彩轉化成了波動的聲音,即是見形類聲。"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清香"乃是嗅覺,"歌聲"乃是聽覺,作者将兩種感覺互通,"清香"如同"歌聲",屬于以聽覺寫視覺的通感。五、見形可觸,即以觸覺寫視覺 "鳥抛軟語丸丸落,雨翼新風泛泛涼。"(黎簡《春遊寄正夫》)按邏輯思維,五官各有所司,不兼差也不越職。就是說,觸覺和視覺是河水不犯井水的。但是有些事物一經滲透了人的主觀感受後,某些感覺之間就可以相通了。比如,被雨水打濕後的鳥兒的羽翼就會讓人感受到絲絲涼意,"雨翼新風泛泛涼"便是見形可觸的感覺互通。"楊花撲帳春雲熱,龜甲屏風醉眼缬。"(李賀《蝴蝶飛》)由"春雲"這一視覺形象引起了"熱"的觸覺感受,這就是以觸覺寫視覺的通感手法運用。六、見形可品,即以味覺寫視覺"風霜酸苦稻粱微,羽毛摧落身不肥。"(韓愈 《雜曲歌辭·鳴雁行。)凄風苦雨,一般用來形容生活的艱辛和境遇的凄涼。"風霜酸苦"指風霜帶有酸苦味兒,這是詩人經曆世事滄桑之後的主觀感受,味覺通于視覺。刻畫女子,有人這樣寫:"這女子的長相十分甜美"。"甜美"本來是味覺類詞語,這裡用來描繪女子長相,一個姿色嬌好可人的女子形象就展現在我們面前了。七、見形可嗅,即以嗅覺寫視覺"雨過樹頭雲氣濕,風來花底鳥聲香。"( 賈唯孝《登螺峰四顧亭》)鳥聲怎麼會有香味?這其實是一種由視覺和聽覺向嗅覺的轉換與遷移。《登螺峰四顧亭》這首詩描繪的是四顧亭周圍的美好景緻。當時,陣雨襲來,空氣有些濕潤了,微風吹過花枝,啾啾的鳥聲似乎夾雜着濃郁的香味。這是一種見形可嗅的唯美通感。八、嗅通于形,即以視覺寫嗅覺"香聲喧橘柚,星氣滿蒿萊。"(《張兆蘇移酌根遂宅》)氣味本無形體,不可觸摸,但是在詩人的眼裡,它卻如同橘柚,如同菊蒿,有色有形。"這裡除了光彩,還有淡淡的芳香,香氣似乎也是淺紫色的,夢幻一般輕輕地籠罩着我。"(宗璞《紫藤蘿瀑布》)這裡香氣帶有顔色,由看不見的東西變成了看得見的東西,是為嗅通于形的通感手法。九、人通于物,即以物寫人"感時花濺淚,恨别鳥驚心。"(杜甫《春望》) 花并不能感時濺淚,鳥自然也難以領會人的離愁别恨,有這樣感觸的隻是詩人自己。在安史之亂的動蕩歲月裡,詩人幾經罹難,飽受挫折,整日沉浸在凄苦之中。這兩句詩形象地表明了作者當時的心境,屬于移情于物的通感手法。由于通感即為感覺相通的修辭方法,而人的感覺又分為視、聽、味、嗅、觸五種,所以通感的運用類型不限于以上幾種,應該還有其他類型,這裡不再一一列舉。不過,通感手法融合使用的情況很多,高明的寫手總是設法調動各種感官制造通感盛宴。"王小玉便啟朱唇,發皓齒,唱了幾句書兒。聲音初不甚大,{隻覺入耳有說不出來的妙境:五髒六腑裡,像熨鬥熨過,無一處不伏貼,三萬六千個毛孔,像吃了人參果,無一個毛孔不暢快。}唱了十數句之後,漸漸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個尖兒,像一線鋼絲抛入天際,不禁暗暗叫絕。那知他于那極高的地方,尚能回環轉折;幾啭之後,又高一層,接連有三四疊,節節高起。恍如由傲來峰攀登泰山的景象:初看傲來峰削壁千仞,以為上與天通;及至翻到傲來峰頂,才見扇子崖更在傲來峰上;及至翻到扇子崖,又見南天門更在扇子崖上:愈翻愈險,愈險愈奇!那王小玉唱到極高的三四疊後,陡然一落,又極力騁其千回百折的精神,如一條飛蛇在黃山三十六峰半中腰裡盤旋穿插,頃刻之間,周匝數遍。從此以後,愈唱愈低,愈低愈細,那聲音漸漸的就聽不見了。滿園子的人都屏氣凝神,不敢少動。約有兩三分鐘之久,仿佛有一點聲音從地底下發出。這一出之後,忽又揚起,像放那東洋煙火,一個彈子上天,随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縱橫散亂。這一聲飛起,即有無限聲音俱來并發。那彈弦子的亦全用輪指,忽大忽小,同他那聲音相和相合,有如花塢春曉,好鳥亂鳴。耳朵忙不過來,不曉得聽那一聲的為是。正在撩亂之際,忽聽霍然一聲,人弦俱寂。這時台下叫好之聲,轟然雷動。"這是《老殘遊記》"王小玉說書"的精彩片段,也是通感運用的經典段子。這裡時而聽聲類形,以視覺寫聽覺;時而聽聲類聲,以聽覺寫聽覺;時而聽聲可觸,以觸覺寫聽覺;時而聽聲可品,以味覺寫聽覺。把個王小玉的說書的情節寫得蕩氣回腸!"魯達再入一步……撲的隻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鮮血迸流,鼻子歪在半邊,卻便似開了個油醬鋪,鹹的、酸的、辣的一發都滾出來……提起拳頭來就眼眶際眉梢隻一拳,打得眼棱縫裂,烏珠迸出,也似開了個彩帛鋪,紅的、黑的、紫的都綻将出來。……又隻一拳,太陽上正着,卻似做了一個全堂水陸的道場,磬兒、钹兒、铙兒一齊響。"這是《水浒全傳》中"魯提轄拳打鎮關西"的情景,其中通感手法的運用令人叫絕。"打得鮮血迸流,鼻子歪在半邊,卻便似開了個油醬鋪,鹹的、酸的、辣的一發都滾出來"是視覺與味覺相通;"又隻一拳,太陽上正着,卻似做了一個全堂水陸的道場,磬兒、钹兒、铙兒一齊響"則是由視覺向聽覺的遷移。通過通感手法的運用,刻畫了一個性如烈火、嫉惡如仇梁山好漢形象。另外,我們運用通感這種修辭方法的時候,要注意通感和比喻、通感和拟人的區别與聯系。1、通感與比喻的區别與聯系比喻由本體和喻體構成。在一個比喻句中,有時候本體和喻體之間還要借助比喻詞來連接。形成比喻必須滿足兩個條件:一是本體和喻體之間要有相似點,二是本體和喻體是不同類的兩種事物。換句話說,本體和喻體之間如果沒有相似點,本體和喻體是相同類别的事物,即不能構成比喻。通感用來描述人的主觀感受,是感覺的轉換和遷移,相通的兩種感覺不需要有相似點,也可以是相同類别的事物。比如"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這裡急雨聲、私語聲、珠落玉盤聲與繁雜的琵琶演奏聲之間有相似點,但因為用來描繪的事物與被描繪的事物之間屬于相同類别,所以隻能算聽聲類聲的通感,而不是比喻。如果相通的兩種感覺之間既有相似點,又分屬于不同類的兩種事物,那麼這種情況既是通感又是比喻。比如"雪淨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戍樓間。借問梅花何處落?風吹一夜滿山關。"這裡陣陣笛聲與點點梅花有相似之處,且屬于不同類的兩種事物,悠揚的笛聲變成點點梅花,化無形為有形,是為比喻。但它畢竟是以視覺寫聽覺,所以也是通感手法。另外,比喻的目的是将抽象的事物具體化、形象化。而通感,不一定将抽象的事物具體化、形象化,它有可能使被描述的事物更加抽象,更加難以揣度。2、通感與拟人的區别與聯系拟人是指把物當作人,使其具有人的外表、個性或情感的修辭手法。如果一個包含通感手法的句子,被描述的事物有了人的外表、個性或情感,那麼這種情況則既是通感又是拟人,這是通感與拟人的重疊之處。比如"感時花濺淚,恨别鳥驚心"這兩句,花和鳥具有人的情感,當然屬于拟人。但是,花并不會感時濺淚,鳥也不會因為人的離别而傷心,感時濺淚和恨别驚心是詩人的主觀感受,是人通于物的寫法,所以它又屬于通感手法。又如"歌聲很甜美"一類句子,"甜美"屬于味覺感受, "歌聲"則屬于聽覺感受,這裡的"甜美"并不是拟人的用法,而是聽聲知味的通感手法。

詩詞風格如何寫(通感手法的九種類型)1

詩詞風格如何寫(通感手法的九種類型)2

詩詞風格如何寫(通感手法的九種類型)3

詩詞風格如何寫(通感手法的九種類型)4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