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傳考博和考研哪個更難?
俗話說,“沒有畢不了業的碩士,沒有考不上的博士”,這似乎說明新傳考博比考研上岸更容易,但畢業要求更高。根據中國教育在線編制的全國研究生招生調查報告,近5年來全國考研報名人數迅速增長,2021年研究生報考人數高達到377萬,再創曆史新高。新傳考研猶如千軍萬馬過獨木橋,需要考生們通宵達旦、卷生卷死地複習,才能在浩浩蕩蕩的考研大軍中勝出。相較而言,新傳考博的人數和錄取比例簡直不值一提。
然而,事實真是如此嗎?
殘酷的真相是——新傳考博的難點不在于千軍萬馬過獨木橋,而是當你殚精竭慮地為考博準備了好幾個月,卻發現自己連“上橋”資格都沒有!
考研成功上岸,也不意味着新傳考博就能十拿九穩。二者的篩選機制截然不同,應對邏輯也有很大差别。
注意到以下幾點區别,能幫助你更輕松地應對新傳考博!
一、考博與考研有哪些區别
01
招生方式不同
新聞傳播學碩士研究生招生首先要通過每年12月教育部統一組織的研究生入學考試,根據考試成績篩選符合院校要求的考生進入複試,再通過專業面試和英語面試兩個環節,綜合初試和複試的表現,确定錄取名單。
博士研究生的招生方式則截然不同。首先,博士研究生的招生時間并不固定。如清華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早在9月初即進行招生考核,讓人措不及防。每年都有不少考生因未及時獲取招生通知信息而錯過報名,實在令人可惜。而另一些院校,如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複旦大學新聞學院等則姗姗來遲,在12月才發布招生簡章。
其次,新傳博士研究生招生是由院校自行組織的考核,且當前大多數高校均采取“申請-考核制”選拔辦法。即院校招生工作組首先會通過初審,綜合考察考生的學術背景、專業基礎、研究計劃、外語水平、學術潛力等條件,根據初審成績得分擇優确定參加複試考核的候選人名單。
因此,新傳考研的報考門檻較低,無論學校層次如何、成績如何、科研成果如何,都可以報名參加統考,憑借自己一年來的努力成功上岸。然而,新傳考博的情況則複雜得多,很可能辛辛苦苦地準備初審材料,卻依然無緣複試。
02
招生人數不同
雖然全國考研報名人數高達幾百萬,但碩士研究生招生人數也相對來說更多。特别是近年來,碩士研究生招生規模擴大,部分新聞傳播學院校的考研招生名額高達百人,給了考生“穩穩的幸福”。相較而言,各院校考博招生人數寥寥,即使在博士研究生擴招的背景下,高校充其量隻招收幾十人。
而且,新傳考博可選取的院校較少。我國目前隻有51所院校招收新傳博士,考生想通過考博提升學曆,再上一層樓,可選取的院校就屈指可數了。這裡為大家盤點了全國新傳博士點院校的博導、數量、QS排名,并綜合以上信息對不同院校做出了難度評定,快來看看吧!
全國新傳博士點考博難度排行榜,怕卷的我先選了!
03
考核内容不同
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考察兩門專業課,以及政治、英語科目。所考察的内容基本上是書本知識和由此延伸的議題,考察考生對本專業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即使是進入面試,所考察的内容也不會過于刁鑽古怪。同時,大多數院校會劃定考試參考書目,曆屆考試真題也比較容易獲取。這一切都讓考研有迹可循。考生勤勤懇懇,把專業知識的基礎打牢,并針對性地學習解題技巧,是應對考研的不二法門。
新傳考博的考核内容則跳出書本知識,沒有固定的參考書目,傾向于考察考生在某一研究方向的投入程度,篩查考生的科研能力和學術潛力。考博更需要考生專注于特定研究領域,不斷深耕,提升自己的學術水平。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實現的,也不能簡單地從課本中獲得。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2023年博士生招生簡章要求)
簡言之,從考核内容的難度來看,考研考察基礎知識,涉及内容廣泛;考博更注重考生在特定研究領域的專業程度、科研水平和學術潛力。
二、相較于考研,新傳考博備考難度更高!
新傳考博和考研的篩選機制不同,應對二者的備考策略也有差異。在某種程度而言,考博備考難度更高!
01
導師話語權更大,聯系導師極為關鍵
相較于考研,導師在新傳考博中的話語權更大,聯系導師對新傳考博來說極為關鍵。
如果說新傳考研需要考生“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隻讀聖賢書”,心無旁骛地夯實學科基礎知識,那麼新傳考博則要求考生“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根據自身研究方向選擇與之匹配的意向導師,了解導師當年的招生名額和招生意向,通過各種渠道了解導師的人品和培養方式等等。
及時毛遂自薦,率先與導師建立密切聯系,是成功上岸的第一步。全國新傳院校博導聯系方式合集已經為你整理好啦,心動不如行動!
02
備考須更全面,科研實力排首位
一般而言,新傳考博的報名材料由以下三部分構成:一是報考登記表;二是個人信息類材料,如身份證複印件,最高學曆、學位證書複印件;三是學術背景和科研水平證明材料,如成績單,碩士學位論文,個人陳述,專家推薦信,外語水平證明,科研成果代表作等。這就需要同學們對照目标院校的初審要求,逐個突破,全面備考。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2023年博士生招生報名材料)
其中,科研能力最為關鍵。特别是當就讀院校木已成舟時,充分展示自己的科研能力是學術背景平平的同學們逆風翻盤的重要機會。一方面,研究計劃能綜合體現出考生對未來讀博的規劃、個人研究興趣及科研水平,一份寫作規範、體現理論創新的研究計劃能讓導師眼前一亮。另一方面,既有學術成果和科研經曆也是衡量考生是否具備學術潛力的标準。鑒于國内論文發表周期很長,同學們越早着手準備越好。同時,大家也可多關注IAMCR、NCA、AEJMC等國際頂會。
當然,論文發表不能憑個人一腔孤勇,特别在備考時間緊張情況下,更需要趕緊找有經驗的學術大佬抱大腿!
此外,需要注意是,大部分學校都對考生的外語水平有硬性規定,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甚至規定了獲得成績的期限。因此,同學們也需要提前準備英語水平測試,莫等到要提交材料時才發現英語要求不達标。
(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2022年“申請-考核制”博士研究生招生說明)
03
複試更靈活,往年參考資料不足
通過初審也僅是“漫漫長征第一步”,考博複試形式靈活,不确定性更高。
通常而言,各大高校按照不超過3:1的比例擇優确定進入複試考核的候選人,這意味着即使當你幸運地進入複試,成功上岸的幾率仍不過半。實在是紮心!
在複試中,許多高校的考核都包括筆試和面試兩部分。由于考博人數較少,除非有往年上岸的前輩指點,考生很難在網絡上搜索到往年考試内容和參考資料,備考難度極大,更需要同學們的長期耕耘。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