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全國最近發展的地級市

全國最近發展的地級市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0-05 17:13:36

全國最近發展的地級市(最強地級市的未來和希望)1

蘇州提出“打造太湖世界級湖區”,在全市黨員幹部中引發強烈反響。圍繞建設太湖世界級湖區的戰略定位、創新生态和建設路徑,社會各界展開大讨論,激蕩起“勇擔新使命、塑造新優勢、尋找新突破”的思想新風,吹動了環太湖科創圈建設新發展的風帆。本報摘錄其中部分内容,以飨讀者。

全國最近發展的地級市(最強地級市的未來和希望)2

打造“創新湖區” 建設“樂居之城”

□ 吳江區委書記、吳江經濟技術開發區黨工委書記 李 銘

蘇州市提出打造環太湖世界級科創湖區,與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的定位目标高度契合,與省委提出打造環太湖科創圈的部署要求同頻共振,現在又處在“環太湖科創圈”“吳淞江科創帶”建設的交彙點上,迎來了優勢疊加的新機遇。作為一體化示範區的吳江,近年來一直立足生态優勢,做好轉化文章,緻力打造“創新湖區”、建設“樂居之城”。

太湖新城經過十餘年開發建設,城市框架全面形成,CBD總部經濟區初具規模,東太湖百裡風光帶魅力彰顯,蘇州灣中心、蘇州灣大劇院、蘇州灣體育中心、水秀天地等成為環太湖新地标,蘇州大學未來校區、工聯院江蘇分院、恒力國際企業中心等創新資源加快集聚,發展時不我待。吳江區将全面落實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全力搶抓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機遇,積極主動融入“一圈一帶”建設,在打造世界級湖區中成為最亮眼的一環。一是全力提升城市顯示度。高水平做好太湖新城CBD、花港灣商務片區商業配套、城市景觀、公共服務等功能,用好“世界級料子”,導入更多高能級總部項目、研發中心,以産興城、以城聚人,建設以人文湖灣為本底、智能創新為動力、數字智慧為基因的新型典範城區。二是全力提升創新濃度。打造數字經濟下産業創新集群的新承載空間,加快建設國家級長三角工業互聯網創新示範基地、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前瞻布局大數據、人工智能、智能網聯汽車等産業,推進蘇州大學未來校區建設,推動盛虹、亨通創建全國重點實驗室,高質量打造科創服務中心節點。三是全力提升發展集約度。堅持走内涵式發展道路,向存量要增量。抓好太湖生态保護、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等工作,積極推進吳淞江綜合整治和沿岸品質提升,推動蘇州灣1号隧道實施,高标準建設盛家厍、雲梨路總部經濟帶等城市更新項目,加快七都、震澤太湖文旅協同創新區建設,構建創新空間、高品質生活空間和綠色生态相融合的江南水鄉詩意栖居地。

全國最近發展的地級市(最強地級市的未來和希望)3

搶抓機遇 打造環太湖科創圈引領區

□ 虎丘區委書記、蘇州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黨工委書記 毛 偉

近年來,蘇州高新區圍繞“兩區兩前列”目标,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引進中科院蘇州醫工所等100家院所平台,累計集聚國家高企1301家、上市企業26家,擁有高層次人才4.6萬人,新興産業産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比重達62%。當前,蘇州正在打造“太湖世界級湖區”。高新區将認真落實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積極、主動、全面搶抓位于“環太湖科創圈”和“沿滬甯産業創新帶”“一圈一帶”交彙點的重大戰略機遇,以建設一流産業創新集群為引領,趁勢而上、開拓創新,全力打造環太湖科創圈引領區。

一是打造一流産業創新集群。經過多年發展,高新區已形成“2 4”産業體系,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兩大主導産業超千億元,醫療器械、集成電路、數字經濟、綠色低碳等産業産值保持30%以上增速。接下來,将強化數字經濟“新賽道”“主賽道”,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加快集聚産業鍊條上的各類創新資源,推動關鍵核心技術攻堅突破,實現高新區産業集群向創新集群蝶變。

二是建設一流創新服務平台。按照世界一流标準,落實彰顯“南大特色、蘇州風格”要求,建設南京大學蘇州校區,圍繞“新工科”設置專業,服務蘇州經濟社會發展,打造高水平人才集聚地、國際化辦學主陣地。高起點建設太湖科學城,加快太湖健康工程研究院建設,建好太湖科學城國際創新社區,加快推進中科院蘇州醫工所生物醫學儀器裝備、長光華芯高功率半導體激光器争創全國重點實驗室,推動獅山量子實驗室等重大平台落地,高水平建設省高端醫療器械技術創新中心。

三是營造一流創新創業生态。深入實施科技企業培育“領航”和上市公司培育“領峰”雙引領計劃,完善科技企業全生命周期服務體系,充分發揮企業服務中心職能,利用北交所、上交所、深交所等合作平台,激發産業母基金和科創天使基金等金融活水功能,進一步完善綜合交通體系,營造最優創新生态,打響“人到蘇州才有為,智彙高新創未來”品牌。

全國最近發展的地級市(最強地級市的未來和希望)4

依托先進制造業再造發展新優勢

□ 蘇州石湖智庫理事長,蘇州市職業大學副校長、研究員 張 健

科創湖區發展模式是依托湖蕩河海等資源優勢及生态環境為支撐布局的高能級創新平台體系。縱觀世界範圍内,湖區因其便利的交通、優美的生态等,往往成為創新産業集聚的地方。

江蘇省委十三屆九次全會提出,“沿太湖地區深化全流域系統治理,強化科技創新策源功能,建設世界級生态湖區、創新湖區。”江蘇境内的太湖岸線綿延超過 300公裡,豐沃的自然肌底、便捷的水陸交通,孕育了經濟發達、人口茂密、曆史悠遠、文化昌榮,同時産業發達的湖區城鄉空間,也為建設世界級創新湖區提供了基本保障。蘇州,在環太湖區域以“生态”“人文”資源要素著稱,建設世界級科創湖區,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首先,規劃先行。在建設之前,一定要聽取多方意見,做好科創區的概念、内涵、形态、功能等戰略定位問題。這樣,在正确規劃和目标定位的指引下,久久為功,打造世界級品牌。其次,要充分考慮到蘇州本土的固有優勢,蘇州的特質是什麼,同樣是環太湖科創區,如何與無錫的“太湖灣科創帶”以及常州的“環太湖科創圈”相區分。那麼,蘇州有四個明顯優勢,即文化優勢,兩千五百三十多年的古城,曆史文化底蘊深厚、文化資源比比皆是,因此,要充分發揮文化優勢,讓文化為科技、消費賦能,培育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創意園區、特色文化街區、文化産業園區、文創鎮村等載體,從而增強對相關産業的吸引力;生态優勢,生态禀賦突出,蘇州水陸發達,水鄉古鎮衆多,“四角山水”形制造就了青山綠水的江南綠色生态名城,在環太湖科創區的打造上,基于“綠色生态”的高端産業鍊協調發展一定必不可少;開放優勢,一直以來具有開放的特征,外資外貿占比進口全國第4,出口全國第3。因此,除了政府部門的介入之外,一定要用好市場手段,符合商業邏輯進行打造和開發,讓世界級湖區真正滿足“世界級”這張名片,充分吸引首店及首發經濟的駐入,為湖區增添新的動力和活力;最後一點是産業優勢,蘇州一直以來是制造業的标杆城市,在世界級科創湖區的打造過程中,一定要用好産業的優勢,依托蘇州原有先進的制造業基礎、科技創新發展水平,大力提升人才集聚度和創新能力,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産業科技創新中心和具有國際競争力的先進制造業基地。

全國最近發展的地級市(最強地級市的未來和希望)5

勇擔使命 高質量建設“一圈一帶”交彙點

□ 吳中區委書記、吳中經濟技術開發區黨工委書記 丁立新

市委、市政府提出,要以數字經濟時代産業創新集群建設為目标,更新發展空間,優化功能布局,強化資源配置,加快推動“環太湖科創圈”“吳淞江科創帶”建設,全力打造産業創新集群發展“新高地”。吳中區西銜太湖,東接吳淞江,處于“一圈一帶”的交彙點,我們将搶抓新機遇,布局新産業,勇擔高質量建設“一圈一帶”交彙點的新使命。

去年以來,圍繞蘇州市域一體化、長三角一體化,我們搶抓蘇州獨墅湖開放創新協同發展示範區、中國中醫科學院大學、太湖生态島三個“一号”重大曆史機遇,以空間重構、資源重組、品質重塑為重點,實施“三區三片”綜合改革,将吳中全域優化為東部經開區、中部高新區、西部度假區三大開發區,推動全區“一張圖”規劃、“一盤棋”建設、“一張網”統管、“一體化”發展。今年,《吳中區環太湖科創圈建設行動計劃(2022-2025)》出台,結合經開區“産業 科技”、高新區“人才 科技”、度假區“文旅 科技”功能定位,規劃太湖新城·數字經濟創新港、臨湖生物醫藥科教創新集聚區、太湖負碳型數字生态示範島等十大科創園區,實施科技企業百千萬培育、産業創新集群躍升等十大創新工程,目标是打造蘇州市數字經濟時代産業創新集群先行區、示範區和長三角“環太湖科創圈”核心區、引領區。“十四五”期間,計劃安排1000億元綜合投入,建設1000萬平方米科創載體,撬動1000億元基金規模,以培育“3 3 3”現代産業集群為重點,力争到“十四五”末,實現主導産業産值、高新技術企業數量、上市企業數量等多個翻番,形成3至5個千億級産業創新集群。

5月28日,市委常委會專題調研吳中,對吳中下一步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我們将牢記“蘇州天堂之美,在于太湖美”的殷殷囑托,深入實施産業強區、創新引領發展戰略,在加快繪就“天堂蘇州·最美吳中”的現實圖景中,努力為蘇州打造世界級科創湖區貢獻更多的吳中智慧力量。

全國最近發展的地級市(最強地級市的未來和希望)6

将太湖的生态功能轉化為科創功能

□ 東吳智庫執行院長、蘇州大學教授 段進軍

太湖是長三角的母親湖。長三角的發展離不開太湖,沿太湖的蘇錫常、嘉興、湖州等是大上海的核心腹地,與上海之間形成密切的社會經濟關系。打造世界級湖區是時代賦予蘇州的曆史使命。蘇州新年第一會确定為“蘇州市數字化時代産業創新集群發展”的主題,建設世界級湖區也是落實産業創新集群發展的重要舉措。太湖在長三角中承擔着重要的生态功能,如何将這種生态功能轉化為科創功能,這是蘇州社會經濟轉型的必然要求,也是踐行“兩山”理念的重要選擇。蘇州占據太湖70%的岸線,在太湖城市圈中占據極其重要地位。蘇州制造業快速發展,規上工業總産值已經超過4萬億元,制造業集群主要集中在沿滬甯戰略軸線和沿江軸線上。如何挖掘環太湖的世界級科創功能,形成與滬甯、沿江互補的産業創新集群,對于蘇州發展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沿滬甯和沿江的制造業集群更多呈現出陽剛之氣,環太湖科創産業集群則呈現出陰柔之美,它們共同構成蘇州産業創新集群完整圖譜。除了挖掘環太湖的科創功能以外,還要進一步挖掘環太湖的文化、生态、休閑、娛樂等新消費功能,提供給人們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并以高品質的城市功能集聚世界級的高端要素。打造世界級環太湖科創圈,蘇州還要加強與上海、蘇錫常、嘉興、湖州等城市合作,共建世界級環太湖科創圈。

全國最近發展的地級市(最強地級市的未來和希望)7

重塑創新生态實現跨越式發展

□ 西交利物浦大學國際商學院副教授、西浦智庫特約高級研究員 汪 潇

太湖,我國江南經濟圈的核心發展地之一,自古就是經濟富庶之地。現今,長三角地區的經濟發展給環太湖經濟帶賦予了新的發展契機,此種背景下,如何借鑒發達地區經驗,實現跨越式發展,是“環太湖科創圈”需要思考的問題。

縱覽全球創新創業發達地區的發展曆程,我們在獲取諸多發展經驗的同時也能發現許多問題。首先,經濟發達勢必會帶來稠密的人口。其次,經濟發展迅速所帶來的較高人力與生活成本,使得企業、創業者與員工都飽受壓力。此外,經濟發達的地區新興人才和科創企業高度集中的狀态還會引發對資本的依賴與激烈的競争,從而降低了初創企業的生存率。

江南文化的特色,集中體現在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與可持續發展。而根據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标,可持續發展城市、社群、創新以及經濟可持續增長是每個經濟體都要努力實現并保持的。面向未來,人工智能、環境再造等技術群落将推動人類文明不斷進入新的階段。如何借助它們賦能不同地區的可持續發展,尤其是通過科技創新提升國民的全方位幸福感,是經濟轉型、邁入甚至超越發達狀态不可回避的問題。因此,“環太湖科創圈”建設應更多聚焦在數字化和智能化的細分領域,基于國内醫療、交通、養老、可持續教育、人居環境、食品質量等具有廣大市場需求的一系列問題,提供創造性的解決方案和産品。

基于中國“名片”創新工程的經驗來看,隻有圍繞某項技術領域形成互補性企業組成的創新生态後,創新成果才有可能在全球市場中脫穎而出。因此,應強化太湖周邊新基建來吸引數智細分領域的代表性企業及其互補者,共建其不同細分領域的小微城市或社群。地方政府也可以“用戶”的身份适當參與各自的科技創新過程,形成既可自主又能相互聯合的敏捷模式,并推動“環太湖科創圈”在經濟、社會、環境方面的協同發展。

全國最近發展的地級市(最強地級市的未來和希望)8

共建“世界級湖區”深度融入長三角一體化

□ 蘇州市委黨校教授 王 濤

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的視野下,蘇州如何找準定位,從而尋找到實現深度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的路徑,這是我們必須深入研究的一個重大的時代課題。對标黨中央、省委的要求,蘇州建設“創新湖區”首先要解決深度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的定位問題:立足蘇州看蘇州,主要是發展不充分的問題;跳出蘇州看蘇州,主要是與周邊地區制度合作不充分、基礎設施共享不充分以及公共政策不夠協調等問題。共同建設“世界級湖區”,是深度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的實現路徑:

一是“求同”。蘇州要與周邊地區加強溝通協調,實現規劃對接;要不斷提高區域合作層級,逐步向深層次的國家戰略轉變;區域合作由有限範圍向以市場為主體的區域一體化轉變,由政府單個部門向多個部門以及社會協同推進轉變,由經濟合作向經濟、社會和文化全面合作轉變。

二是“存異”。以産業融合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深化政府放管服改革和管理創新,把工作重心轉到戰略規劃、重大攻關、政策标準制定、評價評估、體制改革、法治保障等方面,着力抓好營造環境、引導方向、提供服務等基礎性公共性工作,不斷提升政府營造良好創新生态環境的能力;加快科技金融的融合速度;挖掘、傳承和彰顯蘇州文化特質,塑造多元融合文化生态,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精神力量。

素材來源:《蘇州日報》2022年06月02日 A08版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