驅動中國2018年3月22日消息 3月20日,小米、中興、華為、金立、聯想、魅族、努比亞、OPPO、vivo、一加,共十家手機廠商在北京聯合召開快應用标準啟動發布會,手機廠商與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電信終端産業協會、中國軟件行業協會及數百家知名移動互聯網應用企業共襄盛舉,共同見證移動應用新生态的到來。
什麼是快應用呢?
所謂的“快應用”其實是,基于手機廠商自有硬件和系統,用戶無需下載安裝APP,就能實現即點即用,應用服務都在雲端,它偏重于輕程序,比如ofo、滴滴打車等,即用即走,十分方便。
好處呢也顯而易見,免安裝、節省手機空間、打通應用間的通信,讓用戶能夠快速觸達想要的服務,應用及服務更容易推廣。
在技術層面,快應用使用前端技術棧開發,原生渲染,同時具備 HTML 5 頁面和原生應用的雙重優點。用戶無需下載安裝,即點即用,享受原生應用的性能體驗。
這個說法是不是似曾相識呢?沒錯,這些都是微信小程序的賣點:同樣使用前端技術棧,同樣具備 HTML 5 與 Native App 的雙重優勢。隻不過快應用的入口在各自的手機定制系統中。
因此,快應用極有可能與支付寶一樣,使用與微信小程序看齊的開發标準,盡最大可能,降低開發者的開發門檻,進一步吸引更多小程序,特别是微信小程序,移植到快應用平台。
快應用橫空出世意欲何為?
回到這次事件本身,真正挑起戰争的并不是手機廠商,而是微信。張小龍說微信的産品哲學是“用完就走,微信隻是一個工具”,然而實際上并不是那樣。如今的,小程序依托微信這個國内超級APP,形成了一個從入口到生态的封閉帝國。
舉個例子,你看公衆号,你看朋友圈,與朋友聊到出門買衣服,這時小程序滴滴打車就可以直接讓跳過手機廠商和第三方應用,進入微信小程序中,最後又再次回到微信中。張小龍也曾經表示,未來兩年内,小程序将取代80%的應用市場。
實際上用戶隻是在微信中的一個房間到另一個房間,而這些所産生的流量也都歸微信所有,是不是聽着很可怕?用戶的吃喝拉撒都在微信這個生态中完成,這極大的搶占了手機廠商和第三方應用市場入口 流量,微信小程序和手機廠商之争,就是簡單的利益之争。
對于微信而言,已經不隻是便于用戶使用的入口,也在最大程度上延伸了微信的觸角,每一個布置在手機桌面的小程序,都會是用戶快速回到微信的入口,換言之,每個小程序不是在消耗微信流量,而是在為微信引流!利用手機桌面,微信已經在這種導流與回流當中,形成了非常穩定的閉環關系。
所以如今中國手機廠商為此不僅失去了應用分發的價值,也被截斷了預裝和廣告營銷的紅利。為此,手機廠商必須建立一種新的規則重構應用分發機制,這就成為“快應用”推出的根本原因。
誰動了誰的奶酪?
作為新一代移動端應用分發入口,去年整個小程序生态曆經一整年風風雨雨,小程序的趨勢明朗化,雖然競争也在急劇激烈化,微信小程序已逐漸布局完成。
3月21日,騰訊公布了關于微信小程序的一些數據。财報顯示,自2017年1月推出小程序以來,截止到2018年1月,微信小程序數量已經達到了58萬個,日活躍賬戶超過1.7億個,2018 年勢必迎來全面爆發。
反觀中國本土手機市場和手機廠商,用戶換機時間放緩,中國本土市場飽和,中國手機市場的紅利進入真空期,2017年,整個手機市場都在萎縮。
根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不久前發布《2017年12月國内手機市場運行分析報告》顯示,1-12月國内手機市場出貨量4.91億部,上市新機型1054款,同比分别下降12.3%和27.1%。1-12月,國産品牌手機出貨量4.36億部,同比下降12.4%。
另一方面,長期以來,中國的手機廠商利潤一直非常稀薄,過去十年間,全球智能手機整個利潤的蛋糕中,蘋果和三星占據95%以上。因此除了賣硬件之外,一定要有增值服務,比如在手機裡預裝應用,向開發者收取費用。但現在這塊被‘小程序’慢慢搶走,所以廠商可能是要聯合起來重新奪回這塊‘蛋糕’。
所造成的最直接結果就是,手機的均價在快速上漲,手機廠商在硬件上以難以盈利,尋求在服務生态取得盈利已經迫在眉睫。再看蘋果公司就是最好的學習對象,雖然蘋果手機的銷量也在持續下滑,但蘋果封閉的iOS生态,完全由蘋果制定規則,去年蘋果服務類營收卻大幅增長,未來随着手機的性能飽,用戶換機周期延長,服務類營收還将持續增長。
中國本土手機廠商現在所眼紅的就是蘋果在入口和用戶流量上的活力,向互聯網服務轉型已經成為必然,現在看來,這場戰争是無法避免了。手機廠商此時聯合反攻微信小程序,也在意料之中。
快應用VS小程序,究竟鹿死誰手?
進入移動互聯網下半場,移動應用領域前端化已經是常态了,對流量的争奪越發如火如荼,生态、數據與入口的搶奪,微信與手機廠商的戰争開始打響。其實在這之前,2017 年小米推出「直達服務」、魅族推出「快捷應用」、金立推出「秒開應用」之後,如今,手機廠商将基于安卓生态合力進擊,試圖重新拿回應用分發上的主導權,但一直不溫不火。
十大手機廠商聯合出手底氣何在?
在使用中,微信、支付寶小程序要求用戶安裝、注冊相應 App 才能使用。快應用則不需要,隻需擁有一台支持快應用标準的手機,隻需要升級、更換系統固件,就能使用快應用,而且,快應用還能直接從系統桌面直接啟動。
說白了,小程序其實就是微信的功能延展。它使得微信在除了社交之外,幾乎可以做所有事情。但是本應該可以任何事情的那個人,應該是操作系統,快應用做這件事更有優勢。快應用的入口更多,全局搜索欄,應用商店,負一屏都沒問題。
從系統層面上做這件事相對微信的一大優勢,操作系統的優勢在于,它離用戶近,更方便的讓用戶觸發快應用,運行速度也快,同時在後台的管理服務上也會優于小程序。這樣的話,很多以前無法解決的技術難題都能得到解決,很多無法實現的産品痛點就都能實現。
在開發難度上,快應用模式的兼容性指數會更高,能直接降低安卓開發成本及開發周期,新入局開發者如果要開發安卓應用,直接開發輕應用即可,門檻更低;老開發者也依然可以重新開發,吃一波流量紅利。
在線下市場,快應用的場景拓展可以縮短線上用戶觸達鍊條,也連接了用戶手機和線下場景,例如通過二維碼直接切入線下場景,滿足客戶線下需求。人工智能與快應用的結合更可以創造智能場景識别、硬件功能權限調用、支付等多種多樣的入口場景。
快應用所存在的一些問題
快應用最大的挑戰不是來自應用本身,而是用戶對應用分發不可逆轉的習慣趨勢。最大的挑戰不是來自應用本身,而是用戶對應用分發不可逆轉的習慣趨勢。根本原因在于,手機廠商的另一殺手锏,也就是桌面端的直達搜索功能可能也沒辦法達到預期。
第二,平時打得頭破血流的國産手機廠商,終于難得地團結了一回。企業在聯合之初都沖着1 1大于2去的,但各自有着不同的利益和考量,實際運作中意見容易相左,因此難以形成合力最後淪為形式。在快應用後續的利益分配是難點,手機廠商之間的合作基礎脆弱,很有可能重回各自為戰的狀态。
在應用範圍上,小程序優勢是可以同時支持安卓和iOS兩大系統,這就能運行在幾乎所有的手機上;而快應用目前隻能運行在上述10大品牌的手機上。廣大10億蘋果用戶,所帶來的流量,快應用就等于直接放棄。
微信所形成的巨大流量場效應被談及最多,這是手機應用商店所無法達到的指數級體量差距。小程序的核心優勢還是在于騰訊的社交鍊條,社交中是很容易觸發場景的,同時在玩法上也更豐富,例如跳一跳這個遊戲,在微信裡可以多人參與進去,看誰先失敗,在操作系統。快應用與微信小程序相比,缺乏使用場景和用戶粘性。
最後就是,微信小程序已經形成了一定的競争壁壘,目前,微信小程序吸引了衆多的企業用戶和開發者,對于後來的“快應用”來說,說服他們轉投自己陣營有着很高的轉換成本。快應用初出茅廬,想要搶奪入口和用戶流量并非易事。
總結:輕應用的出現,毫無疑問會對微信生态會有沖擊,最容易看到的就是入口流量的瓜分,所以影響是一定有的,首先前端的技術來代替APP是潮流,這點無需質疑,其次快應用推出就是給互聯網服務提供商一個選擇,而且對于大部分人來說是更好的選擇。雖然,就目前來說,輕應用未必能輕易做到很大程度的影響。但這并不意味着快應用無用,通過快應用,至少讓我們看到了國内手機硬件廠商開始反思自己在安卓生态中的地位,尋求轉型和突破以争取更大的話語權和利益。當然,這次手機廠商聯合入局能帶來多大影響,還得讓時間來檢驗,而這個檢驗時間就是5G網絡普及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