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文明十大貢獻

文明十大貢獻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4-24 03:08:44

文明十大貢獻?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蔣肖斌)曾經有很長時間,祝勇一直找不到,哪裡才有故鄉的感覺來到故宮博物院工作後,他發現自己找到了這個“精神上的故鄉”給祝勇提供了豐沛的寫作靈感和資源,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文明十大貢獻?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文明十大貢獻(祝勇從故宮出發)1

文明十大貢獻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蔣肖斌)曾經有很長時間,祝勇一直找不到,哪裡才有故鄉的感覺。來到故宮博物院工作後,他發現自己找到了。這個“精神上的故鄉”給祝勇提供了豐沛的寫作靈感和資源。

2022年,是祝勇開啟故宮寫作的第二十個年頭,他選擇再一次從故宮出發——這一次,他在時間的河流中回溯,去探索中華文明源頭深處的美。新作《故宮藝術史》是一部由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文物串聯起來的中國藝術史。《故宮藝術史:初民之美》是這個龐大的寫作計劃的第一卷,以故宮博物院所藏彩陶為對象,探讨了新石器時代的中國藝術。

祝勇介紹,故宮博物院總共收藏着超過186萬件(套)的文物,這些可移動文物分為陶瓷、玉石、青銅、碑帖、法書、繪畫、珍寶、漆器、琺琅、雕塑、銘刻、家具、古籍善本、文房用具、帝後玺冊、鐘表儀器、武備儀仗、宗教文物等,共25大類69小項(不包括建築)。

從時間上看,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文物上迄新石器時代,跨越了夏、商、周、秦、兩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兩宋、遼、西夏、金、元、明、清等中國古代王朝,又曆經了20 世紀的曆史風雲,一路抵達今天。因此,故宮博物院第五任院長鄭欣淼曾說:“故宮是一部濃縮的中華8000 年文明史。”

祝勇試圖“以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文物為依托,在那些零零散散的文物之間尋找線索,去構建中華民族的藝術史,去梳理總結我們祖先對美的探尋,去把握我們民族的精神流向”。在他看來,“一件件的文物,是指引我們回到過去的路标,是連接過去與現在的橋梁”。

近些年來,祝勇一直努力用自己的方式推廣、傳播傳統文化。他從故宮館藏入手,運用文學的手法打通藝術、曆史與人生,以紮實的藝術與曆史功底,用散文筆法引領讀者進入恢弘的古典藝術世界。

從2002年推出的虛構作品《舊宮殿》,到暢銷書《故宮的隐秘角落》《在故宮尋找蘇東坡》,再到人民文學出版社推出的“祝勇故宮系列”(包括《故宮六百年》《故宮的古物之美》《故宮的古畫之美》《故宮的書法風流》等),祝勇從故宮出發,文學疆域不斷擴張,創作視線不斷綿延。

祝勇

在祝勇看來,所有的物質文化遺産,其實同時是非物質文化遺産,因為在“物質”的背後,一定閃爍着“非物質”的光芒,包括技藝、情感、觀念、追求,甚至信仰。文物之美,表面上體現為物質之美,真正的核心卻是精神之美。(本文圖片均由人民文學出版社供圖)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