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知識

 > 中考語文組合閱讀文言文突破訓練

中考語文組合閱讀文言文突破訓練

知識 更新时间:2024-06-15 09:48:50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

【甲】舜發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築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裡奚舉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過,然後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後作;征于色,發于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後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乙】貞觀十四年,太宗謂侍臣曰:“平定天下朕雖有其事守之失圖功業亦複難保。秦始皇初亦平六國,據有四海,及末年不能善守,實可為誡。公等宜念公忘私,則榮名高位,可以克終其美。”魏征對曰:“臣聞之,戰勝易,守勝難。陛下深思遠慮,安不忘危,功業既彰,德教複洽,恒以此為政,宗社①無由傾敗矣。” (節選自《貞觀政要》)

【注釋】①宗社:宗廟和社稷。代指國家。

1.用“/”給乙文中畫線的句子斷句。(3分)

平 定 天 下 朕 雖 有 其 事 守 之 失 圖 功 業 亦 複 難 保

平定天下/朕雖有其事/守之失圖/功業亦複難保(每斷對1處得1分)

2. 下列對兩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項是(3分)(  )

A. 甲文中作者認為,人才是在艱苦的外部環境中造就的,但艱苦的外部環境隻是造就人才的客觀因素。

B. 乙文唐太宗以史為鑒,以“戰勝易,守勝難”的道理告誡臣子,可見唐太宗是一位深謀遠慮的君主。

C. 甲乙兩文都運用了舉例論證。甲文具有極強的說服力,乙文唐太宗由己及臣,娓娓說理,給人警示。

D. 甲乙兩文都将核心論點從個人提升到治理國家的層面,即憂患意識決定了國家覆滅或者長治久安。

B 【解析】根據乙文中“魏征對曰:‘臣聞之,戰勝易,守勝難……’”可知,這是魏征對唐太宗告誡臣子的補充,并非唐太宗對臣子的告誡。故選B項。

3. 請結合甲乙兩文内容,具體分析兩文論證“憂患”的過程有什麼不同。(4分)

(4分)①甲文先通過列舉六位曆史人物經過貧困、挫折的磨砺終成大業的例子,論證了憂患可以激勵人奮發向上;(1分)又從個人發展、國家興亡兩個不同的角度進一步論證“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道理。(1分)②乙文則通過記叙唐太宗和魏征等臣子的對話,唐太宗舉出秦始皇因沒有憂患意識而亡國的例子來告誡臣子,(1分)說明了憂患意識的重要性。(1分)

拓展設問

乙文中唐太宗和魏征的話論證了甲文中的什麼觀點?請結合實際談談感悟。(3分)

(3分)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感悟: 示例:身處順境時,我們要樹立“居安思危”的意識,取得好的成績不能自滿,要保持清醒、謙虛的态度,不斷努力。

【參考譯文】

【乙】貞觀十四年,唐太宗對侍臣說:“(如今)天下平定,我雖然創立了這樣的功業,但如果守江山時失去謀劃,那麼建立的功業也難再保全。秦始皇當初也平定了六國,擁有天下,到了晚年卻不能善于守天下,(秦國覆滅)實在可以作為警戒。你們應該想到公事而忘記私事,那麼名望(就會越發)榮耀,地位(也會越來越)高,可以憑借自己的美名而得到善終。”魏征回答說:“我聽過一句話,戰勝敵軍容易,保持勝利很難。陛下深思遠慮,雖然處在平安的環境裡,卻不忘随時可能出現的危險,功業已經很顯著了,德行教化又深入人心,如果能永遠用這種态度來治理天下,國家就沒有傾覆衰敗的道理。”

中考語文組合閱讀文言文突破訓練(中考語文複習生于憂患)1

#中考語文##中考#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知識资讯推荐

热门知識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