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南甯10月1日電(記者胡佳麗、陳露緣)十月一日,廣西柳州,一座小院。晨曦躍進了栅欄,扶過了花叢,停留在生鏽的門把上。“吱”地一響,一雙穿着軍綠色解放鞋的腳從鐵門邁出,穿行花草葳蕤的小院,停頓在一個簡易旗台旁。
随後,一面五星紅旗在國歌聲中冉冉升起。這是隻有兩個人的升旗儀式。升旗手是81歲的梁樂,觀禮者是他的老伴。
滿是褶皺的雙手拿着兩個鮮紅的物件,右手是國旗,左手是音響。身上是一套有點褪色但又幹淨的老式軍裝,梁樂挺直身姿,神情肅穆。
面朝飄揚的五星紅旗,梁樂敬禮,禮畢,這才正式開啟一天的生活。日出升旗,日落收旗,他重複了9000多次,從1995年堅持至今。他說:“除了下雨,每天的升旗是少不了的。”
這樣的“儀式感”來自他的十年行伍生涯。祖籍廣東的梁樂于1959年應征成為一名汽車運輸兵,部隊沒有固定住所,旗杆也随着部隊活動軌迹不斷移動。“人到哪裡,國旗就到哪裡。”
不知不覺,升旗儀式已在梁樂的心田深埋下一顆種子,最終在晚年生活中生根發芽。
1969年,梁樂在部隊入黨,也在同年,他複員到當時的柳州鐵路局工程處,成為一名汽車司機。退休後他沒有閑下來,四處奔波替人拉貨,常常拉着雞苗、鴨苗送到鄉下。
梁樂在家門口做升國旗的準備。新華社記者 張愛林 攝
而退休後的梁樂也一直在思考,還能做些什麼來表達自己的愛黨愛國之情。于是,他把升旗儀式搬到了家裡。
起初,旗杆是一根竹竿,套好國旗就插進混凝土做成的旗台,每用幾年旗杆就會壞掉。前幾年,梁樂換了一根鍍鋅的鐵杆,還内置了一個滑輪實現升降功能。
這些年,梁樂搬家了幾次。“我搬到哪裡,國旗就到哪裡。”梁樂說,在農村居住的幾年,村民看到升旗儀式非常高興,大家都來看升旗。
如今,梁樂居住在柳州市柳南區的一棟居民樓裡。除了平日裡的升旗儀式,逢年過節,梁樂還在院子裡插上一面面小國旗。
梁樂的院子鮮花開得熱烈,紅的豔麗,粉的嬌嫩,紫的淡雅。在國旗的映襯下,小院别有一番景緻,不時吸引群衆前來圍觀。“尤其是年輕人,常常能看到他們來拍攝花園、拍攝國旗。”梁樂說,孫子的同學們也會經常在周末來觀禮。
兒女在外工作,孫子去讀大學。團圓漸少的晚年生活中,他與國旗日夜相伴。孤燈下,他寫着一篇篇黨史學習心得。
梁樂寫的黨員學習筆記。新華社記者 陳露緣 攝
在建黨100周年之際,梁樂寫道:“我這輩子的感受就是中國共産黨特别偉大,能把十幾億的人口大國變成生活無憂的國度,有村有人就有路。”
有着60多年駕齡的梁樂,對道路變化有着最直接的感受。“過去很多農村不通路,現在不僅實現村村通公路,高速路越修越多,高鐵線路也越來越密。”
在梁樂抄寫工整的筆記本裡,“高鐵”“飛機”“潛水艇”等詞語陸續出現在感慨祖國強盛的段落裡。他說:“有了黨和國家,才有我們的今天。想到這我就會堅持下去,為黨升旗,為國家升旗,為人民升旗。”
梁樂收藏的多面國旗。新華社記者 陳露緣 攝
梁樂收藏着多面國旗,因風吹日曬或褪色、或破損,但他對每一面都無比珍視。“五星紅旗是無數革命先烈用鮮血染紅的,隻要我還健在一天,就會繼續升起國旗。”
一座小院,一位老人,一面國旗,續寫着愛黨愛國的光榮傳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