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女子,風輕雲淡,歡迎關注槐序~
這裡有沉香千年的古詩詞,亦有最精美的配圖
元芳,你怎麼看?
《神探狄仁傑》中這句台詞,一度風靡網絡,可謂是人盡皆知。
并且,和狄仁傑有關的所有影視劇中,他的形象都是一個“福爾摩斯”——破案之王。
包括徐克執導的《狄仁傑之通天帝國》和《狄仁傑之神都龍王》,狄仁傑也都是以破案為主。
但是你知道嗎?
破案這件事,是狄仁傑一生功績中,做過的最微不足道的一件事。
三國時期,有諸葛亮遺計亂司馬、遺計斬魏延,神乎其神,小說話本并不足信。
就像《三國演義》中把曹操寫成“奸臣”,實際上曹操和曹丕、曹植父子三人的“建安文學”為唐詩的繁榮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就連陶淵明和謝靈運也受益匪淺。
曹操擅長四言詩,有代表作《觀滄海》、《短歌行》,曹植專攻五言,有《七步詩》和奇文《洛神賦》,而曹丕的《燕歌行》是中國最早的七言詩,故有“七言鼻祖”之稱。
同樣,狄仁傑的成就也是實打實、有史書史料記載的,某種程度上,他并不遜色于諸葛亮之才能。
武則天登基時,被朝臣和天下義士所反對,李唐江山易主可視為謀權篡位,但是狄仁傑卻很支持武則天。
因為,他為李唐江山下了很大一盤棋,同時也是為天下百姓着想。
甚至可以說,如果沒有狄仁傑,就很難有李隆基的大唐盛世(開元盛世)。
首先可以确定的是,狄仁傑是不會武功的,他是文官,所以也沒有先帝禦賜的亢龍锏。太宗李世民駕崩時,他還是個19歲的少年郎,在府邸裡鬥蛐蛐呢!
而唐高宗李治被武則天拿捏得死死的,别說“亢龍锏”了,就連命上官儀(上官婉兒的祖父)起草“廢武诏書”,最後也矢口否認,害得上官儀一家家破人亡。
所以問題來了,既然沒有“亢龍锏”,那武則天為何如此忌憚狄仁傑呢?
這就要從狄仁傑的家世背景說起。
狄仁傑出身于“太原狄氏”,這是一個很牛的名門望族,我們都知道的,在隋唐時期“京兆杜氏、京兆韋氏”已經是神一般的存在了,素有“去天五尺”之稱,是皇權都忌憚的存在。
這兩個家族,光宰相就出了二三十個,所以杜如晦、杜審言、杜甫、杜牧都很牛……
那“太原狄氏”背後有什麼勢力呢?
五胡十六國以來,狄氏家族一直是東羌豪族,長期居住在甘肅天水一帶,也就是邊塞——絲綢之路上,這是兵家必争之地。
羌族是部落民族,很強很猛很團結,打起仗來一起上那種,到了孝文帝時期,為了疆土安穩被迫和談,說服首領伏阿奴入朝為官,而伏阿奴就是狄仁傑父親狄湛的祖父,也就是他的曾祖。
愛好曆史的都知道,從漢朝起戍邊就是個大問題,一邊打一邊和親,一邊和親一邊打。
到了明清時期也還沒有大一統,期間金人摧毀了北宋,元人易主南宋,滿清旗人滅了明朝,而清朝人自己也有很大的戍邊麻煩。
所以狄仁傑的家世背景,是不遜于其他幾大家族的,況且他本身就是第一宰相,位極人臣。
期間,雖然他曾遭貶罷相,甚至還差點被酷吏來俊臣害死,但是狄仁傑憑借過人的智慧,很快就将來俊臣反殺。
公元688年,狄仁傑出任文昌右丞時,其實天下大局已定,高宗李治軟弱無能,當時戰亂四起,國困财乏,大唐是需要明君的。
所以公元690年武則天稱帝時,狄仁傑并沒有反對,同時晉升尚書,加授同鳳閣鸾台平章事,成為宰相。
之後,在狄仁傑的扶持下,武周王朝走向了鼎盛。
公元700年,武則天巡幸三陽宮,文武百官随駕陪同,武則天賦詩《遊石淙詩》,狄仁傑唱和,作《奉和聖制夏日遊石淙山》:
宸晖降望金輿轉,仙路峥嵘碧澗幽。
羽仗遙臨鸾鶴駕, 帷宮直坐鳳麟洲。
飛泉灑液恒疑雨,密樹含涼鎮似秋。
老臣預陪懸圃宴,馀年方共赤松遊。
這首詩是誇贊武則天政績和威儀的,重點在尾聯“老臣預陪懸圃宴,馀年方共赤松遊”,此時他已經有緻仕之心,所以狄仁傑對武則天說:臣老了,有心無力,吾皇的豐功偉業,還是交給更有能力的人才吧!
而狄仁傑口中的人才是誰呢?
正是他早期提拔的張柬之、姚崇、桓彥範、敬晖等,他們都是狄仁傑的學生。可以說,狄仁傑臨終前在朝廷各個重要部門,都安插了賢能之士,這些人将來都成為了李唐江山的頂梁柱。
公元700年9月,狄仁傑與世長辭,享年71歲。
公元705年,宰相張柬之發動了“神龍政變”,誅殺張昌宗兄弟,武則天被迫讓位,太子李顯登基,李唐江山在易主16年後,終于回到了正軌。
而這一切,都是狄仁傑的功勞,是他兩次舉薦了張柬之,張柬之才入鳳閣鸾台平章,成為宰相的。在此之前,張柬之隻是個荊州長史。
可讓武則天沒想到的是,狄仁傑居然擺了他一道,推翻了武周王朝。
公元710年,李隆基發動了“唐隆政變”,712年登基,先後誅殺韋後、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兒,姚崇複相,大唐盛世開啟。
狄仁傑生前栽培過的學生、官員,都成為了李隆基時代的中流砥柱,所以你看,狄仁傑是不是真人傑。
他為李唐江山下了很大、很大一盤棋,不遜于諸葛之才,影視劇中着重于表達他破的那些案子,實際上是拉低了狄仁傑在曆史上的高度的。
- end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