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年間,因太子胤礽先後兩次被廢,使得其他皇子生了奪嫡之心,最後釀成了九子奪嫡的慘劇。縱觀胤礽的一生,剛滿周歲便被立為太子,備受矚目,康熙四十七年與康熙五十一年兩次被廢,後囚禁于鹹安宮,雍正二年十二月病逝。
胤礽當了37年的太子,後來又被囚禁了12年之久,最後病死在鹹安宮,究竟是什麼原因,讓這位備受矚目的太子,最後落得如此悲慘的下場呢?
筆者認為,胤礽最後落得如此下場,與康熙皇帝有着非常大的關系!
胤礽出生于康熙十三年,乳名為保成,他是康熙的第二子,生母為孝誠仁皇後(赫舍裡氏)。實際上胤礽是康熙的第七子,康熙八歲登基,十二歲成婚,先前曾有過六個兒子,可惜的是其中五個都已夭折,這些夭折的孩子沒有序齒,所以胤礽便成了皇次子。
孝誠仁皇後生胤礽時已經二十歲了,但是因為難産,在生下胤礽之後便去世了。孝誠仁皇後陪伴康熙多年,對康熙而言有着非同一般的意義,孝誠仁皇後死後,康熙格外寵愛這個孩子,後來由于三藩之亂,康熙在孝莊太皇太後的建議下,冊封胤礽為皇太子(康熙十四年),而當時,胤礽不過才滿周歲而已。
胤礽也非常争氣,據《清史稿·諸王傳》記載:
太子通滿、漢文字,娴騎射,從上行幸,赓詠斐然。
意思就是說,胤礽不僅通曉滿漢文字,還精通騎射,是皇子中的翹楚。這樣的胤礽,的确是康熙的驕傲,但是後來,胤礽的所作所為開始有了偏差,導緻他們父子二人的關系,也開始一步一步惡化。
據《清史稿·諸王傳六》中記載:
胤礽不法祖德,不尊朕訓,肆惡虐衆,暴戾淫亂,朕包容二十年矣... ...
這句話是康熙廢黜胤礽太子之位時,诏書中所言。可是之前的胤礽明明做的很好,為何康熙會這樣說呢?這裡筆者列舉四個比較有代表性的事例來解釋。
第一件事發生在康熙二十九年,這一年,康熙率兵親征葛爾丹,中途的時候生了病,這個時候他非常想念自己的兒子,于是下令讓太子和三阿哥前來侍疾。據《清史稿》記載:
遘疾,召太子及皇三子允祉至行宮。太子侍疾無憂色,上不怿,遣太子先還。
意思就是說,太子知道父親生了病,但是臉上卻沒有絲毫的擔憂之情,康熙十分憤怒,就讓太子先回京了。筆者猜測,大概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康熙認為胤礽不孝不義的吧!
第二件事發生在康熙三十三年,按照當時清朝的慣例,每年皇帝都會帶着太子及諸王們祭祀奉先殿,按照禮制,太子應該随皇上一起跪在殿内,而諸王則應該跪在殿外。這一年,康熙私下安排禮部尚書,将太子的拜褥挪到殿外,禮部尚書不肯,要求康熙下明旨,康熙以“離間帝王父子”的名義,治了禮部尚書的罪。
這件事情,看似和太子關系不大,實際上反映了他們父子二人的關系。此時的康熙已經不願意與胤礽一起在殿内跪拜,想來他是有意想要疏遠太子,隻不過禮部尚書害怕得罪将來的儲君,沒有照做,最後反被問了罪。
第三件事情,康熙三十六年,康熙率兵親征甯夏,讓太子在京城監國。就是這一段時間,京城流言四起,說胤礽性情大變,結交一些品行不端之人,康熙得知此事後,非常生氣,回到京城将太子身邊的人全都重罰了一遍!
康熙四十七年八月,康熙帶着年長的皇子在木蘭獵場秋圍,不料當時年僅7歲的十八阿哥胤祄病重,宮中傳信給康熙,結果這個消息被胤礽給攔下了,以至于康熙最後都沒能見胤祄一面,這件事情讓康熙極為憤怒,他認為胤礽是不孝不悌之輩,在胤褆的添油加醋之下,将胤礽一頓臭罵,不久之後便廢黜了他。
胤礽被廢之後,與他親近之人幾乎全被清除,之後便有了九子奪嫡之争,康熙為了穩固局勢,決定複立胤礽。本以為有了之前的教訓,胤礽這次會好好變現,然而他并沒有長記性。康熙五十年十月,胤礽身穿黃色衣服,私下密會步軍統領、刑部尚書等人,言辭頗為狂妄。這件事情不久便被康熙知曉,随後涉事官員全部被處死,胤礽也再次被廢,并被囚禁于鹹陽宮,終身不得複出。
康熙六十一年,康熙于暢春園駕崩,傳位與四子胤禛,為雍正帝。康熙臨終之前,交代了兩件大事,據《朝鮮李朝實錄》記載:
康熙皇帝在暢春苑病劇,知其不能起,召閣老馬齊言曰:“第四子雍親王胤禛最賢,我死後立為嗣皇……廢太子第二子朕所鐘愛,其特封為親王。”言訖而逝。
除了傳位于雍正,康熙還特意交代,要将胤礽的第二子弘皙立為親王,其實由此多少都能看出康熙對胤礽的喜愛,胤礽雖犯下大錯,但是康熙卻不想讓胤礽絕了後,還是給他的子孫留了一條出路,雍正後來也的确将弘皙封為了親王。
雍正二年十二月,胤礽病逝于鹹安宮。其實胤礽就像我們常說的“赢在起跑線上的孩子”,他一出生就是尊貴的嫡子,剛滿周歲便被立為太子,倘若康熙英年早逝,胤礽應該也會是一個好皇帝。他從小就被寄予厚望,年少的他也的确沒有讓康熙失望,康熙雖然看重胤礽,但卻并沒有真正為胤礽考慮過。
胤礽在太子之位上呆了三十七年,這三十七年,其他皇子的勢力日益見長,康熙也不曾加以打壓,反而是任由他們發展,這難免會讓胤礽陷入被動之中,不經意間便參與到了政治鬥争當中。他身為太子,所走的每一步都至關重要,隻是康熙從來都沒有從這個角度來考慮過,因為康熙沒有經曆過這樣漫長的三十七年,他八歲登基,十四歲親政,他一生中最難過的日子,也不過短短六年,自然無法體會胤礽的難處。
筆者認為,胤礽之所以落得如此凄慘的下場,胤礽固然有咎由自取的成分,但康熙卻應負主要責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