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有很多人說:“我這輩子是沒指望了,隻能希望我的孩子多讀點書,幫我争口氣了。”
好像自己沒有完成的事情,隻要教給孩子,他們就一定能夠完成似的。這種自己沒有做到,卻将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的家長不在少數,比如:我當年就是學習成績不好才中學辍學的,所以現在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夠好好讀書,能夠考上大學。
有一句叫做: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兒打地洞。
話糙理不糙,很多人都知道讀書讀得好,有時候能夠改變一個人的命運。當發現自己讀書不行,就将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讓孩子一定要讀書讀出頭,卻很少人注意到——如果連你都做不到,憑什麼要求你的孩子一定要做到?
01、《2007-2016年中國高考狀元調查》數據:父母學霸,子女不差早兩年北京文科狀元熊軒昂那句特别紮心的話:現在很多狀元,都是家裡厲害,又有能力的人。
乍一看到這句話的時候,雖然有點微微驚訝,但細細分析,确實發現很多學霸的父母本身很有可能就受過高等教育,屬于高知識份子。
根據《2007-2016年中國高考狀元調查》數據顯示,高考狀元中,父母本科以上高學曆占大多數,高中以下很少。
好吧,或許有人要說,我自己讀書都不行,所以我沒指望我的孩子做高考狀元,但讓他考一個大學本科總行吧?
考一個大學本科,難嗎?
難。
- (1)中考的普高升學率為50%
做為初中生,想要考上普高就必須參加中考,其中隻有一半的孩子能夠考上普高。隻有考上普高,才有資格參加高考,考大學本科。
雖然也有其他途徑拿到大學本科學曆,但到目前為止,大部分在學生走的高考這條路子。
- (2)高考升學率70%
中考已經淘汰了50%,而這部分參加高考,考上大學本科的比例有多大呢?
相關數據顯示,近幾年高考升學率為70%,而這包括的不僅是考上大學本科的高中生,還包括考上大專的高中生。
僅僅這兩個數據,我們就發現已經有一半以上的人被淘汰在大學校門以外。做為高知識份子的父母,他們可以理所當然的要求自己的孩子:“不管怎麼樣也要考一個大學本科,你總不能連我們都比不上吧?”
自己是大學本科畢業,所以他們可以對孩子的最低要求就是——你的學低不能低于你的父母。
而如果是那部分中學辍學的家長,他們對孩子的要求則不一樣了,同樣是希望孩子考上大學本科,但他們的說法卻不一樣:“我們是過來人,吃了沒學曆的虧,所以你一定要考上大學,争口氣,不能落得跟我們一樣。”
前者是要求不能比自己差,而後者則要求一定要比自己好才行,同樣一條基準線,一個已經達到,所以做為底線來要求孩子;一個未曾達到,隻能逼着孩子超越自己。相較于不要比自己差,讓孩子超越自己更有難度,因為一旦當孩子成績不理想時,他們會覺得——我大概是繼承了我爸媽不會讀書的基因,所以才成績不好的吧。
02、孩子的學習成績如何,父母是第一任老師
一個非常簡單的例子,我們在給孩子選擇老師的時候,往往會選擇學曆更高,或者有“名師”美譽的老師,總覺得隻要老師越優秀,那麼我的孩子就能夠受到更好的熏陶,能夠學到更多的東西。
有的時候,連孩子交了什麼樣的朋友,是愛讀書的,還是不愛讀書的,家長也會幹涉,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近墨者黑,近朱者赤。
我們都知道老師、朋友對孩子學習與成長的影響,卻常常忽略一個問題——做為父母,我們自己合格嗎?
雖然高學曆不一定等于高素質、高人才,但比概率上來講,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往往更容易出現高素質、高人才。做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會成為孩子的第一個模仿對象,也就是說,孩子會天然的認為——我的父母是什麼樣子,那麼未來我也要成為那樣的人。
因為父母是高等學曆,孩子對自己的要求也會自然而然的要求是高等學曆,再怎麼也不能比爸媽差了。但如果父母的學曆比較低,高中或者高中以下,他們的标準也随之降低——跟父母差不多就行了。
同樣是跟父母差不多,前者和後者的區别可就大了,簡直是天壤之别。
03、孩子的起跑線,是以家庭為單位的
根據2017年高考狀元問卷調查,出身“寒門”的狀元大都很自信,他們承認“貴門”比普通家庭機會多,但堅信差距通過努力可以彌補。
這種“貴”并不是家裡有多少錢,而是父母能夠給孩子提供的經濟支持、教育環境、父母本身的學曆。
相信某一些人可能聽說過,某某私立學校在招收新生的時候,不僅要面試學生,同時還要面試家長。為什麼連家長都要包含在内?有網友解釋:因為高學曆父母和全職媽媽通常能夠更好的配合教學。
孩子的起跑線,往往都是以家庭為單位的。現實就是這麼殘酷,所以一位清華教授對學生說:家庭背景決定了接觸資源、學習環境、眼界和見識……
(1)學習方法:做為受過高等教育的父母,他們掌控更多的學習經驗,可以傳授給孩子的孩子;
(2)自律能力:想要獲得一定成功,必須擁有一定的自律能力,能夠經過重重考試拿到高等學曆,足以證明其父母在自律方面已經擁有了一定的榜樣作用,潛移默化的影響着自己的孩子;
(3)教育資源:相同的起跑線,因為對方比你的孩子享受到更多的教育資源,那麼對方就有可能跑到你的孩子前面;
(4)努力程度:努力可以彌補“寒門”與“貴門”之間的差距,但若後者也在努力的話……
做為普通人,我們并不害怕天才,怕的是正在努力的天才。因為前者,我們可以通過努力追上去,但想要追上後者卻很難——你在前進,他也在前進,隻要你邁的步子比他小,你就無法追上他。
那種覺得自己沒有指望了,将所有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的家長,其實是非常不負責任的,因為連你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憑什麼要求你的孩子去做?
就像那位弱智媽媽冠達露泊·昆塔尼拉一樣,她13歲被判定弱智,慘遭學校退學,嫁人生子。她将所有希望寄托在了兒子的身上,希望以後孩子能夠好好讀書,實現她沒有實現的願望。
然而沒有想到的是,在她27歲那年,當她的兒子入學的時候,學校再次以“弱智”為由,讓她的兒子退學。
校方說:讀書這種事兒,努力是沒用的,要看遺傳!你讀書時,智力測試是弱智,被迫休學,對不?現在你的兒子,遺傳了你的弱智,也沒通過智力測試。
昆塔尼拉很傷心:老師,能不能别讓我孩子退學,幫幫他吧。
校方失笑:别開玩笑啦,快把弱智孩子領走吧。
這位弱智媽媽是怎麼做的?她沒有再将希望寄托在兒女身上,她決定用行動告訴她的兒女——即使我是弱智,我也可以讀書。
弱智媽媽昆塔尼拉,開始讀書。
3年,取得理學學士學位,繼而拿下個文學碩士,再繼續攻讀博士學位,獲得美國教育委員會會員資格,成為豪斯登大學的教務長助理。
獲得提名,到全美司法顧問委員會研究所工作,專職給總統做教育咨詢。
報紙設立了以她為名的獎學金,大學授予她傑出教育家獎。
她低調而謙虛,每逢有人問她做什麼工作時,她回答:姐姐我弱智,腦子不夠用。隻能在大學裡,教教書、搞搞科研,再就是為總統提供個咨詢什麼滴。
——她的弱智大兒子馬裡歐,大學畢業後成為内科醫生。
——弱智二兒子維克多,大學畢業成為律師。
女兒瑪莎,入讀大學法律專業。
孩子們說:我們始于弱智,卻沒有止于弱智,那是因為——媽媽給了我們愛、自信與勇氣。
媽媽行,我們也可以!
為什麼有些初中生會選擇讀大專?主動選擇與被動選擇之間的區别
當孩子承認自己是學渣,初中成績不好,家長應該做哪些準備?
女孩子成績差,初中中考不上高中,讀什麼學校比較好?想升本考研
一位初中差點辍學的成功白領自白書:中考成績非一切,通路很重要
初中生直接讀大學:五年制大專的出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