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從一杯茶開始
有一個地方,路兩旁隔三差五地豎着很多木樁,木樁上懸挂着牛頭骨架;
有一個地方,有神林,有鬼林,神林供奉着“梅依吉”神,鬼林緊靠墓地,保留着多年前人頭樁的痕迹;
有一個地方,人們将鍋底灰、牛血、泥土塗抹在額頭,驅邪祈福求平安;
這個地方是翁丁,中國最後一個原始部落。
打住打住,再講我們就變成旅遊号了……
但不可否認的是,正是翁丁的神秘感,讓我們的團隊深入了秘境臨滄。
造物主對這裡是偏愛的,臨滄森林覆蓋率達65.2%,有多個人類尚未進入的原始森林,已經發現的野生古茶樹群落就有50多萬畝,生長着全球直徑最寬的,最古老的3200多歲的茶王樹。
臨滄的“最”數不過來,中國古茶樹資源保存最多、最完整、最具代表性的地區之一,最早發現并利用茶樹,最早種茶,最适宜茶樹生長。
更少人知道的是,臨滄是最大的普洱茶原料基地,産量占到占全國的50%,所擁有的勐庫大葉種生産的茶,據中國農科院茶葉研究所的分析,是制普洱茶最優良的品種。
但由于臨滄茶的屬性,過去一直作為“配方”提供産品支持,所以沒能獲得足夠的知名度。
近年來,昔歸、冰島、大雪山等山頭聲名鵲起,500萬現金認購100棵昔歸古樹單株,99萬成交冰島茶王采摘權……
這些火爆事件,逐漸讓人們認識到臨滄“天下茶倉”的真正實力。
我們對臨滄茶的探尋,基于生态環境,貫穿一片樹葉從茶園到茶杯的整個過程,最終落到一杯茶裡。
普洱茶圈還一直有個不成文的說法,将臨滄茶稱為普洱茶中的“味精”,形容的大概是一種緊密而纖細的體驗感。
也許是地處北回歸線,臨滄的陽光帶來特殊日曬香,并伴随微甜熟果香。
經過四年的存放,木質香味逐漸顯現,裹着薄甜一道揉進茶湯裡。
這種香氣可以通過味覺品嘗到,仿佛喝下當年茶地的一片風土。
臨滄茶的原始性和這裡廣袤的森林古老的習俗一脈相承,孕育出的勐庫大葉種,茶樹籽種純度高達80%,被稱為雲南茶葉的基因庫。
很多人是通過冰島而認識的勐庫大葉種,實際早在1984年,勐庫大葉種就是第一批30個國家級茶樹良種之一。
作為種子播種的喬木型茶樹品種,勐庫種更加高大,樹冠茂密,根系發達,較小喬木、灌木而言生長能力更強。
而決定它好喝的關鍵,是在于其内含物質的豐富度。
國家标準規定,普洱茶水浸出物含量要在38%以上,而勐庫種卻達到52.1%,這樣的比例在世界茶樹資源中也絕無僅有。
相比于其他品種,勐庫大葉種所含的茶多酚、咖啡堿等風味物質也更多,以這種原料做出來的普洱茶,在口感風味上獨樹一幟。
主編吳垠走遍了臨滄的山山水水,用她自己的話來說,臨滄是個稍顯特殊的地方,始終作為她生命的栖息地而靜默地存在着,提供幸福的滋養。
2016年,她把從臨滄尋回來的茶,稱之為“幸福”。
來自幸福鎮幸福村幸福坡坡,勐庫大葉種
愛茶的人生活在臨滄是幸福的。
這裡的人們從降生的那一刻起,就跟茶長在了一起。
例如每家每戶屋内都有火塘,火塘裡保存着日夜不息的火種,在砍樹之前要敬獻樹神,村裡有專門的祭司,生病了找祭司“叫魂”,種稻谷用“雞卦”占蔔,甚至認為飯粒也有魂,掉到地上好好撿起……這裡的人們相信萬物有靈,神靈無處不在。
他們對樹神的敬畏尤其突出,翁丁所在的臨滄,有濮人的後裔佤族、布朗族、德昂族,茶樹對這些民族來說都有着非凡的意義。
《華陽國志》記載,“武王伐纣,濮人會于孟津,并獻茶于武王。”是最早的關于茶的記錄。以茶為圖騰的布朗族,無論遷徙到哪裡,都要在房前屋後栽種茶樹,也許是想要借此獲得神靈的庇佑。
距離臨滄滄源縣不遠的山崖處,保留着3500年前新石器時代時,當地先民們用豬血、牛血繪制的赭紅色崖畫。直到今天,佤族人還會登山祭拜,向崖畫敬獻茶水。
長久以來,茶都是臨滄人與祖先神靈之間溝通的媒介,融入他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古老食茶習俗因此得以保留下來。
德昂族的“止病茶”,布朗族的糊米茶喝明子茶,是現在還能看到較為原始的“以茶入藥”的吃茶方式。
茶俗就多了,布朗族酸茶、石闆茶,佤族擂茶、燒茶,俐侎人竹筒雷響茶,彜族百抖茶,傣族竹筒茶,回族罐罐茶、八寶茶,拉祜族烤茶,白族三道茶……各民族不同的特色習俗裡,都有茶的加入。
我們喝茶的時候時常聊起,“芳香物質是一款茶的神韻”,喝臨滄的茶,你真的能喝到一股來自原始森林的味道,生命的味道。
這也正是我們的“源茶樣”一直在追求的,當地的典型性風味的意義。
希望大家可以更多的了解和感受臨滄的茶,如果有機會的話,到實地去看看,感受當地的民族、茶俗、巨樹,以及,友善的人們。
臨滄,不止有冰島。
好茶更需好器配,用壺來沖泡有年份的生普,搭配合适的壺承,在秋天的陽光下喝上一杯茶,就是幸福的滋味了。
懶得撬茶也不要緊,我們有專門準備撬好的,比心~
作者 | 茶道君
圖片 | 茶道新生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