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關于臘八節的由來最官方的說法

關于臘八節的由來最官方的說法

民俗 更新时间:2024-11-23 15:52:03

今天就是臘八!俗話說:“過了臘八就是年!”這是為什麼呢?今天,就讓小編來給大家科普一下臘八節的由來及習俗吧!

關于臘八節的由來最官方的說法(過了臘八就是年)1

臘八節的由來

按照中國農曆,每年十二月被稱為臘月,而臘月初八日又被稱為“臘八節”。

“臘”,《說文解字》稱“臘,冬至後三戌,臘祭百神”,可見“臘”本是古代的一種在冬至後第三個戌日舉行的祭祀活動。《禮記·月令》載:“(孟冬之月)天子乃祈來年于天宗,大割祠于公社及門神,臘先祖五祀,勞農以休息、之。”孔穎達在注疏中解釋說:“臘,獵也。謂獵取禽獸以祭先祖五祀也。”

由此可知這個節日的創立,是遠古時代每年年終的時候祭祀先祖的一種習俗。對于這一祭祀習俗,《風俗通》記載說“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曰大臘,漢改曰臘。臘者,獵也,田獵取獸祭先祖也”。各種禽獸經過一年的生長,膘肥毛美,歇冬的農人獵之用幹祭祀,可謂取之有道,用之當時。但當時臘祭的日期并不固定,規定在每年冬至後的第三個戌日舉行,并将這個日子稱為“臘日”。将“臘日”定為每年的“臘月初八”始于南北朝時代。南朝梁代的宗凜在《荊楚歲時記》中明确記載說“十二月八日為臘日。”于是,臘八這天便成為臘月裡重要的一個節日了。

“臘八”這個節日得以盛行,除了古老的臘祭原因以外,與後世的佛教傳說也有很大關系。據史書記載,在佛教傳入中國以後,因傳說釋迎牟尼出家後,苦于修行,在饑餓困境中得一牧羊女用“奶粥”搭救,這個日子換算成中國農曆,也正好是臘月初八。佛門為了弘揚此事,宣稱臘月初八是佛祖釋逝牟尼的“成道日”,佛教徒便在這一天施粥揚義,弘揚佛法,舉行各種浴佛活動。因而臘八又成為了佛教的“成道節”。由此,我國固有的傳統節日“臘八節”的内涵和風俗活動在中外文化交流過程中得以豐富和發展。

臘八節的習俗

1.祭祀

臘八節最早就是為祭祀而産生的節日,不過現代社會祭祀留存的地方已經很少了。雖然正兒八經的祭祀現在是一件很遙不可及的事,但在這個日子緬懷一下逝去的人還是可以的。

2.臘八面

北方很多地區有吃臘八面的習俗。臘八面的做法和臊子面沒有什麼大的不同,隻是因為在臘八節這一天做和吃因而得名。

3.臘八蒜

臘八節還有壓制臘八蒜的習俗。在臘八節這一天,選用紫皮蒜和米醋,将蒜瓣去老皮,浸入米醋中,裝入容器密封。腌制好的臘八蒜酸香辣結合,風味獨特。

4.煮“五豆”

有些地方過臘八煮粥,不稱“臘八粥”,而叫做煮“五豆”,有的在臘八當天煮,有的在臘月初五就煮了,還要用面捏些“雀兒頭”,和米、豆(五種豆子)同煮。

5.吃冰

臘八前一天,人們一般用鋼盆舀水結冰,等到了臘八節就脫盆冰并把冰敲成碎塊。據說這天的冰很神奇,吃了它在以後一年不會肚子疼。

6.臘八粥

臘八節最為風靡的習慣是喝臘八粥。臘八粥顧名思義是用8種材料熬制的粥,不過根據地域不同,原料上差異很大。一般來說,大米、糯米、花生、紅棗和蓮子是必不可少的。

過了臘八就是年

臘八節是歲終之月,稱“臘”的含義有三:一曰“臘者,接也”,寓有新舊交替的意思(《隋書·禮儀志》記載)。二曰“臘者同獵”,指田獵獲取禽獸好祭祖祭神,“臘”從“肉”旁,就是用肉“冬祭”。三曰“臘者,逐疫迎春”,臘八節又謂之“佛成道節”,亦名“成道會”,實際上可以說是十二月初八為臘日之由來。

臘八節,俗稱“臘八”,即農曆十二月初八,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吉祥的傳統,一些地區有喝臘八粥的習俗。相傳這一天還是佛祖釋迦牟尼成道之日,稱為“法寶節”,是佛教盛大的節日之一。

臘八節在我國有着很悠久的傳統和曆史,在這一天喝臘八粥、做臘八粥是全國各地老百姓最傳統、也是最講究的習俗。曆史上曾湧現出一大批專為“臘八節”而創作的詩詞作品。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