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盤古開天地,人間開片就直到今。共工拿腦瓜撞天柱,刑天提着石斧輪,黃帝召喚騎着滾滾,蚩尤煉金作了五兵。三十六計坑人的法,十八般兵器取人命,道士伏火配個火藥,升天可比那仙丹還靈。造得加農榴彈和臼炮,加特林外加馬克沁,嫌這些殺人還不夠狠,又布下鐵絲網和壕溝群。英吉利賢相丘吉爾,苟利國家有聲名,鐵皮蒙車稱水櫃,大号坦克叫小遊民。
博伊拉特機械初号機
今日講的就是坦克初起之事。
20世紀初,戰場上橫行的那還是步騎炮工辎,坦克尚是烏有之物。說起那步兵,人稱戰場皇後。何謂皇後?可不是那深宮内苑的哀家本宮,而是那西洋棋裡面的後,便如象棋裡的車一般,端的厲害。可那時候炮兵勢大,又加上西洋人好奇技淫巧,造得連珠火铳加特林、馬克沁、哈奇開斯之類,當真是炮火連天彈如雨下。又有人作帶刺鐵絲網,盤盤繞繞堆于陣前。那步兵上前,登時被鐵絲網擋住進退不得,炮铳打來上天無路,隻有掘地為壕躲避,是為塹壕戰。
要說以我中原詩書禮儀之邦,要麼幹戚起舞,跳他個三年,敵寇自然感懷,不戰而降;要麼養吾浩然正氣,堂堂走去,示以福禍,敵寇自然羞慚而去;再不濟潑他個幾十馬桶黑狗血,那鐵絲網陣不破也破了。可那洋夷哪裡曉得這許多禮義廉恥,什麼法勢大道,唯以機巧末技為能,所以當時各國賢達之士都在研發機關之術,以破鐵絲網和壕溝之陣。
當時歐羅巴洲至西之處有英吉利國,有丘吉爾、斯文頓等造菱形坦克,此即後世坦克血脈正朔;歐羅巴洲至東又有羅刹國,造大轱辘三輪車,号為沙皇坦克,然實屬無用廢物。
想那天地不仁,以萬物為刍狗。那天地間的靈氣,豈有隻給兩邊不給中間之理?兩國之間,尚有法蘭西國,仗着這天地靈氣坐井觀天閉門造車,竟也被他們造出個坦克來。
我們還是好好說吧……
1914年法國一位工程師路易斯·博伊拉特,發明了一種能夠壓平鐵絲網和越過戰壕的機械,當時小遊民還沒影呢,自然也沒人拿水櫃命名,所以這個東西就被稱為博伊拉特機械(Boirault machine)。
1914年12月,博伊拉特就向法國戰争部提交了建議。1915年1月,初号機就進行了第一次測試。
博伊拉特機械的初号機簡單描述就是一個六塊框架組成的連續軌道包裹着一個動力核心。每塊框架長4米,寬3米,有四根橫梁,内側有兩根軌道。整體思路就是利用多邊型的變形能力越過壕溝和障礙,或者可以把它看作是六塊巨型履帶闆連接成的履帶。
動力核心呈三角形,卡在框架内側的兩根軌道上。中部是駕駛室和80馬力汽油發動機,在三角形的每個角上都有一對輪子,由鍊條把動力輸送到輪子上。整套系統全重30噸,乘員2人,包括駕駛員和一個機械師。
初号機不動的時候就是個規則的長方形,長8米,高4米,寬3米。如果要前進,核心首先利用下方的兩個輪子一直前進到框架最前方,然後利用上方的動力輪把落在後面的框架收到前方,如此循環往複就可以不斷前進。
博伊拉特機械前進方式示意圖
老實說這個東西的外形和運動方式都挺難描述的,這種巨型框架變形結構我總覺得好像是兒童益智玩具裡的東西,而裡面的動力核心讓我想起煤堆或者化肥廠的傳送帶……我真是個缺乏想象力的人。
測試中的初号機
經過測試,該項目于6月10日被法國戰争部正式否決。但是原發明者非常堅持,于是初号機又進行了修改。11月又進行了新的測試,測試中該機加上了9噸配重,成功壓平了一片8米寬的帶刺鐵絲網,越過了直徑5米的彈坑,又越過了2米寬的壕溝。然後就再次被槍斃了。
駕駛員可以通過框架空隙觀察前方
測試中博伊拉特機械初号機給軍隊留下了非常惡劣的印象。首先這玩意看上去既笨重又脆弱又不靈活,事實上也确實如此;居中的駕駛室視線受到框架阻擋;整套機械運作起來噪聲震天;機動性極差,其設計時速為3千米,在11月的實測中達到了1.6千米。
如果單單隻是上面幾點也許還有挽救的餘地,但博伊拉特機械初号機有個最大的缺陷實在讓法國軍隊無法接受:它不能轉向。
常規的坦克是靠兩條履帶速度不同轉向的,要再不濟你設個轉向輪也能擰擰吧,可這博伊拉特機械就這麼一個單框架,啥也沒有,所以它隻能一直沿着預設方向前進。如果天真到相信它能一直開到柏林去也許這也不是什麼大問題。
如果非要轉向隻有硬幹。兩名乘員下車,用千斤頂把機體頂起來,然後再用小型千斤頂轉動機體對準新的方向,這在戰場條件下簡直是找死。
不過博伊拉特機械初号機的框架倒是給觀看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不久便因此得名“軍國梁龍”(Diplodocus militaris)。那時候梁龍骨骼化石是社會熱點之一,他們複原的梁龍是像王八或者鳄魚一樣腿從身體兩邊橫着伸出去的。
初号機被斃掉後,博伊拉特并沒有灰心。1916年8月他又提交了二号機的成品并且立刻得到了測試,看來法國戰争部也一直沒有放棄希望。
博伊拉特與二号機的合影
二号機後視
二号機可以說是初号機的實用版,無論是框架還是内部核心都要緊湊得多。動力核心被裝甲包裹,配備乘員3人,武器為拟安裝在凸出框架的側門上的兩挺8毫米機槍。博伊拉特為二号機設置了一個簡單的轉向控制機構,現在這個車能轉彎了。
測試中的二号機
測試中的二号機
8月20日二号機進行了測試,自主前進了1500米,越過了一條鐵路,壓垮了寬1.5米和1.8米的兩道鐵絲網,越過了一個2米直徑的彈坑,然後又被槍斃了。
測試中二号機的最高時速為1千米,比初号機還慢,轉彎半徑則為100米。我不負責任地推斷所謂簡易轉向機構可能就是用千斤頂把機體一側頂起來,框架隻有一邊着地,繞着千斤頂轉向。
評測報告指出,博伊拉特機械二号機在實戰條件下毫無機動性可言,事實上它根本沒法對準選擇的目标前進,總而言之到此為止了。
實際上在此之前的1916年2月,法國政府已經訂購了400輛施耐德公司生産的CA1型坦克。博伊拉特機械二号機的測試無非是病人要求再搶救一下,結果搶救無效而已。
施耐德CA1坦克
要說起這個施耐德CA1,真是一種毫無創意的設計,看上去比英國的馬克I型還像小遊民的孝子賢孫,真是法蘭西之恥、法奸,我們應該譴責它。
既然原型車都完了那麼整條科技樹也沒了,所以現在我們還是隻能看兩條履帶的坦克。這就是一個創意死亡的故事,時代的悲哀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