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國内的電影市場蓬勃發展,這在十年前簡直不可想象,那時侯拿個3億就能奪年度票房冠軍,現在這點兒錢勉強能排進前50,都不好意思跟友商打招呼。
無論科技怎麼發展,人際交往還是不能缺了線下的面對面,看電影可以算是最經濟實惠的線下消遣方式。
随着電影産業逐漸成熟,電影的展示形式也在發生着改變,你現在經常能看到IMAX、雙機3D、杜比、4D等名詞兒,會把觀衆弄的很懵,那今兒我就來聊聊電影放映的那些格式,下回你買電影票,大緻就知道該買什麼樣的票了。
首先來說說畫幅的區别,我就以賈科長的《山河故人》為例,因為它裡面就包含了三種畫幅。
在1999年,講述昨日愛情的時候是用的長寬4:3的畫幅,這是最古老的比例,你現在看很多好萊塢的老片子,都是4:3,這樣的畫幅特别适合展示人物,那些老電影動不動就是一個女明星的面部大特寫。
賈樟柯用在這兒,也是有懷舊之意,直到影片的第45分鐘,才出了《山河故人》的片名,跳到了下一個年代。
在2014年,畫幅比例變成了16:9,現在大多數的筆記本電腦屏幕,都是這個16:9,也就是你點全屏,可以在屏幕上鋪滿,不會出現黑邊。
這種尺寸現在多用在偏劇情的電影中,它給觀衆的心裡暗示是:“慢一點”,更适合人眼的長時間觀看,所以顯得更學院派一點。
到了2025年,則變成了2.39:1的寬銀幕。
這是我最喜歡的畫幅,不是因為視覺,而是這種畫幅對我做節目最方便,字幕一般會出現在下面的黑條上,我直接一剪就能用,而4:3和16:9的字幕往往壓住了畫面,我必須去找生肉資源,碰到一些冷僻點的片子,連外挂中文字幕都找不到,真的想死啊!
以上所說的這幾個比例,都是基于35毫米膠片,畫幅的尺寸不同是由于拍攝的手法與放映方式的不同,總的來說上下畫幅越窄越适合展示動态的内容,商業娛樂片一般都用這種,3D效果的呈現也最好。
當然,還有一些奇葩的畫幅,比如馮導在《我不是潘金蓮》中用到了圓的,澤維爾多蘭曾經用過1:1,這些都很不常見,就不說了。
時代向前發展,電影公司發現單純的故事已經不能吸引大衆進電影院,于是出現了IMAX系統,這後面的技術機制很專業,我也不是特别懂,你可以把它理解成更寬更大的畫幅,就跟手機從3.5英寸跳到全面屏差不多。
人類的心理機制都差不多,都普遍喜歡“大”的東西。
膠片對比
IMAX為什麼會比一般電影更大,主要是采用了70毫米膠片,擁有大的多的解析度,IMAX系統從70年代就已出現,整套系統包括以IMAX規格的拷貝、放映機、音響系統、銀幕等。但由于拍攝70毫米膠片的設備特别笨重,膠片也貴,連放映機都重達幾噸,所以應用并不廣泛,大多是用在博物館、科技館這種場景,影片時長也比較短。
IMAX攝像機
直到2002年,才出現了第一部完整的IMAX電影,是通過數字轉制技術将經典作品《阿波羅13号》轉換了一下,雖然并不特别完美,但當時的人們看到這麼大的屏幕,還是會覺得很爽。
後面就陸續出現imax設備拍攝的原生影片,我第一次看IMAX的電影,是2009年在北京的電影博物館的巨幕廳看《阿凡達》,票價我記得是120塊,那天還下着雪,很多人在排隊,凍得跟三孫子似的。
進入影廳确實驚呆了,那個屏幕至少有20米高,當時還是膠片的,畫面确實震撼,不過有個很不爽的點,就是畫面太暗,得很費勁才能看清下面的3D字幕,好在這片子就算光看畫面也能猜個八九不離十。
《阿凡達》不光是對于中國觀衆,對全世界來說都算是一個啟蒙裡程碑,阿凡達是第一個運用IMAX3D技術進行拍攝、制作和放映的,實現了“真·IMAX”效果,獲得了觀衆極大的認可,從那之後,建起了越來越多的IMAX影院,中國現在已是全球第二大IMAX市場。
IMAX影院效果圖
需要說明的是,“巨幕”并不等同于IMAX,巨幕是一個更大的概念,比如環形幕,球型幕都算是巨幕,IMAX算是它的子集,如果你想看IMAX,進影院的時候一定要看清楚有沒有寫IMAX字樣。
但真正的IMAX電影畢竟少,建影院的成本高,票價也貴,這時候智慧的國人就開發了一套自己的系統,叫“中國巨幕”,可以被看作是“低配IMAX”,集合了世界各廠商優秀的硬件設備,是個較為出色的整合方案。和 IMAX 采用的 70 毫米膠片不同,中國巨幕采用的仍然采用的是傳統的 35 毫米底片,通過将原來的影像投放變大達到巨幕的效果。
由于對片源要求不高,票價自然也便宜得多,算是個比較有性價比的選擇,不過這套系統沒有很嚴格的标準,具體效果就看商家的良心了,比如會不會在音響系統上減配什麼的。
除了中國巨幕,還有些院線系統會用雙機3D系統,也就是用兩台放映機分别模拟人的左眼和右眼,能達到更高的亮度與解析度,院線方甚至稱其效果不次于原裝IMAX,萬達系很多就采用這種解決方案。
IMAX作為一套成熟的影院放映系統,獲得了非常高的市場認可度,但也并非沒有對手,杜比影院就是其一。
Dolby(杜比)這個詞大家一定經常見,但杜比到底是啥?有人說:“做音響的!”這樣的說法沒錯,但是也不全對。
Dolby是來自英國傑出的工程師和企業家,創立了著名的杜比實驗室,先後發明了杜比降噪系統、杜比環繞聲系統等多項技術,對電影音響技術産生了巨大的影響,目前市場上有着多項杜比實驗室開發的放映系統。
我們在電影院經常會看到“杜比廳”的字樣,就是指安裝了杜比全景聲系統的影廳,而杜比影院(Dolby Cinema)是這兩年來杜比最新的影院集成系統方案。
杜比影院涵蓋了杜比公司旗下的三大技術——杜比視界(Dolby Vision)、杜比全景聲(Dolby Atoms)和杜比3D,是使用業界最高标準打造的放映系統。每一個杜比影院都有着嚴格的标準控制,因此造價就會很高,甚至要高于IMAX廳。
杜比影院還有一大特點就是裝修具有高度統一性和舒适性,入口為放映影片的主題投影牆,觀衆坐席為統一定制沙發,所有音響隐藏在牆面内,觀影逼格很高。
兩邊标志性的藍光,以及定制的皮椅
青島這邊的杜比廳比較少,據我所知隻有卓越大融城的德納有,巨幕加上杜比的獨家音效,确實非常贊,就是離我家有點略遠,去的不多。
現在市面上主要就是這兩家系統在競争,還有一些所謂的4D電影院,在屏幕以外下功夫,比如把座椅弄成振動的,前面有出風口,可以配合劇情讓你長發飄飄,有的還會噴水,自從上次看《鋼鐵俠3》被顔射一臉後,我就再也不想去4D影院了。
還有一個你買票的時候經常出現的詞兒是4K,這個K就是千的意思(kilo),意味着畫面的橫像素達到了4000的級别。
意思就是畫面更加清晰,據說8K的标準已經出來,比4K還要清晰4倍,但現在還沒什麼電影在放映的時候采用8K,所以暫時還隻是個概念。
大體就是這麼多,我覺得對于普通觀衆這些知識應該夠用了,我并不是個技術控,除了個别的片子(比如《敦刻爾克》),我不怎麼挑影廳,而且現在是能看2D就看2D,真心被某些僞3D給惡心到了。
下次你和朋友去看電影,看到畫幅突然變窄或者變寬,比如《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不妨給他講講導演這麼做的用意,你看飛魚的這段戲為什麼畫面突然變窄了呢?是李安想要魚飛入畫面黑框,強化3D的立體效果。
逼格是不是一下噌的上去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