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老師就告訴我們,唐詩宋詞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瑰寶,學習唐詩宋詞對于提升我們的境界,豐富我們的内涵,開闊我們的胸襟,以及啟迪我們的智慧都有着極其重要的作用。但很多時候,我們又隻能用調侃的語氣默默說一句:“古詩雖好,理解甚少”。其實理解唐詩宋詞說難也很簡單,隻要我們能夠揣摩出詩人當時的情感走向就好。
以南宋詩人嶽飛的代表作《滿江紅·寫懷》為例,人們一直以來就有一個不解之處,即“三十功名塵與土”到底如何理解?有人說嶽飛是把取得的功名看作是塵土,不屑一顧。但又有人說嶽飛如果不看重功名,又怎麼會說“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正如前面所說,要想準确理解這句的意思,就必須要準确揣摩出詩人當時的情感走向。
衆所周知,嶽飛是我國南宋時期抗金名将、軍事家、戰略家、民族英雄。嶽飛自二十歲起,曾先後四次從軍,指揮大小戰鬥數百次,立下赫赫戰功。但嶽飛有一個遺憾,卻是到死都未能實現,那便是祖國的恢複大業。因此當嶽飛建立功名是為了祖國的恢複大業,那麼他就不可能視功名為塵土。那麼嶽飛為何要說“三十功名塵與土”呢?
其實它的關鍵在于“三十”上,由于嶽飛隻活了三十九歲,而他又是從二十歲開始從軍,所以它的意思不可能是說三十年的功名,而是指嶽飛三十歲的時候。結合嶽飛不可能視功名為塵土的前提,這句的意思就是說,嶽飛在自己三十歲的時候,發現自己所取得的功名,就如同塵土一樣微不足道,所以後面他才會感慨“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并且宋朝還以“三十之節”為殊榮,但是嶽飛的理想不是建節封侯,身受殊榮,而是一腔熱血,隻為渡過黃河,收複國土,完成抗金恢複祖國統一的神聖事業。因此當我們理解了嶽飛這首詞背後的情感走向,也就很好理解這句“三十功名塵與土”了。既然說到嶽飛的這首代表作,下面我們便來簡單看看他的這首《滿江紅·寫懷》:
怒發沖冠,憑欄處、潇潇雨歇。擡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裡路雲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阙。
首先,詞的上片中,嶽飛就中原重陷敵手,表達了悲憤之意,并且表達了自己想要繼續努力,争取壯年立功的心願。它的大概意思說,我怒發沖冠,登高倚欄遠望,一場潇潇細雨剛剛停歇。放眼四望祖國大地遼,不禁仰天長聲嘯歎。我三十歲所取到的功名在恢複國土面前不過如塵土般微不足道,就算征戰了八千裡路也不過同浮雲明月一樣容易消逝。建功立業就要從壯年開始,千萬不要虛度年華,到了年老時獨自悔恨啊。
然後,詞的下片則是抒寫了嶽飛對于民族敵人的深仇大恨,以及恢複祖國失地的殷切願望。它的大概意思是說,靖康之恥尚未洗雪,作為臣子的憤恨怎敢泯滅?我隻想駕馭着一輛輛戰車踏破賀蘭山敵人的營壘。立志要餓吃敵軍的肉,渴飲敵軍的血。我要從頭徹底地收複舊日河山,再回京阙向皇帝報捷。由此可見,嶽飛不僅有恢複祖國失地的殷切願望,還有英勇的信心和大無畏的樂觀精神。
綜觀嶽飛的《滿江紅·寫懷》,情調激昂,慷慨壯烈,表現出了一種浩然正氣和英雄氣質,可震爍古今。正如明代沈際飛在《草堂詩餘正集》中對此詞的評價:“膽量、意見、文章悉無今古”。而當我們體會到了嶽飛融入字裡行間的真實情感後,再回到開頭所說的問題,“三十功名塵與土”到底如何理解?就很好理解了。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