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報
邊防巡邏路上,士官骨幹既是探路者,也是戰友們最信任的引路人。牛德龍 攝
新疆某部通信技師李小坤(左三)晉升高級士官後,走上戰位為戰友傳授經驗。宋石磊 攝
新疆某部三級軍士長李社光(左一)幫助單位實現某新型無人機在全軍首飛。張志偉 攝
科學選拔
想盡辦法把“刀尖子”留下來
2017年,馬春從新疆軍區某特戰旅,轉隸到士官王博所在的部隊,擔任人力資源科科長。對于他來說,幫助王博這樣戰鬥力建設緊缺急需的人才留下來,不僅為這支新型作戰力量保住了技術骨幹,某種意義上,也算是彌補了自己曾經的遺憾。
“我再也沒有機會和大家一起戰鬥了,可我不甘心!”2014年,某特戰旅四級軍士長朱士統在向軍旗告别儀式上,哽咽着說出了這句話。
當時,馬春的心跟着一陣顫抖。
馬春時任該特戰旅軍務參謀,負責士官選晉工作。朱士統則是那支部隊的“元老級”人物,被戰友稱為“特戰兵王”。他的軍旅生涯寫滿了傳奇——他是該特戰旅成立後,第一個背着傘包從飛機上跳下的人,全旅幾乎所有的傘降骨幹都是他的“弟子”。
為朱士統留隊的事,旅裡多次向上級反映,馬春也用盡了所有力量。但現實是冰冷的——該旅沒有相關專業的高級士官崗位,朱士統不得不接受無法留隊的現實。
事實上,對于朱士統的退役,部隊各級都非常惋惜。從那時起,新疆軍區黨委提出,要想方設法保留在維穩處突一線、國際軍事比武競賽、重大演訓活動中表現突出的專業骨幹。
“刀尖子”應留盡留,“武教頭”當留必留。為此,他們探索建立起高級士官精準培養辦法,對2年内面臨選晉高級士官的骨幹,跟進做好學曆認證和任職培訓工作,并在政策允許範圍内,進一步放寬選取條件,留住人才。
2019年,他們根據上級新出台的政策,首次在全區範圍内調劑保留優秀骨幹。
與當年朱士統情況相似,南疆軍區作戰保障隊四級軍士長程國興、某師楊峰等4人,受益于新出台的調劑保留辦法,通過跨單位調配,成功晉升為高級士官。巧合的是,程國興所去的單位,正是朱士統曾經服役的那支部隊。
“科學選拔,想盡辦法把‘刀尖子’留下來。”新疆軍區政治工作部兵員和文職人員處副處長王廣輝介紹,随着人才保留政策和機制的不斷優化,如何科學選拔高級士官成了新疆軍區黨委重點考慮的問題。
為此,新疆軍區根據部隊轉型建設的實際需求,進一步完善了《士官培養指導手冊》等規定,推進“打仗型”士官隊伍建設。
他們向基層部隊全面推開“考試 評審”的士官選晉模式,适當壓減“選前考核”占比權重,增加“打仗能力”綜合評定權值,将個人曆年軍事訓練成績、參加重大軍事行動、立功受獎等戰鬥力顯性指标計入量化考評範圍,由考評委員會根據綜合評分,确定選晉對象。
這兩年,王廣輝明顯感覺,“打仗型”士官人才選拔導向在基層部隊越來越深入人心:“大家都知道該怎麼選、選什麼士官骨幹了。”
如今,“打仗型”士官人才隊伍正在不斷壯大。新疆軍區2019年夏秋季士官選晉工作報告透露,在邊防一線、作戰師旅、屯墾營連,優秀指揮班長留隊率達到73.2%;獲得全軍優秀士官人才獎的專業技術士官選晉率達到79.7%;在各類軍事比武中摘金奪銀的士官留隊率則達到了82.1%。
多維培養
打造“勝戰型”骨幹隊伍
盛夏,西北戈壁,陽光毒辣。
一群士兵的臉上淌着汗水,目不轉睛地盯着眼前的發射架。不久,他們朝着無人機的航向振臂高呼——烈日下,新疆軍區某旅新型無人機成功首飛。
此時,距這套新型無人機裝備列裝還不到3個月。
作為試飛組骨幹,該旅上士王海強長舒了口氣。事非經過不知難,他向戰友感歎:“書到用時,一點都不嫌多啊。”
大家緊緊擁抱,沉浸在首飛成功的喜悅中。他們不知道的是,王海強曾不止一次想過放棄無人機專業。
過去3年中,王海強多次被派往相關軍事院校和生産廠家,參加無人機專業培訓。然而,因為部隊裝備還沒配發到位,每次培訓完回到崗位,他隻能“紙上談兵”。
這一次,多年的專業儲備,讓王海強在旅裡一戰成名。
類似王海強這樣的情況,同樣出現在其他一些“高精尖”崗位的士官身上。然而,随着部隊轉型發展步伐加快,越來越多的士官認識到超前學習專業技能的重要性。
這一變化的背後,是新疆軍區對士官人才的超前精準培養。
“甯可讓人等裝備,也不能讓裝備等人。”新疆軍區把精準培養的重點向新調整組建部隊、新型作戰力量單位、新列裝專業崗位聚焦。據介紹,2019年新疆軍區投入專項經費,組織多支新型作戰部隊35類緊缺專業的士官骨幹,赴23個生産廠家和科研院所跟訓。這些“高精尖”專業士官骨幹培訓歸來,為部隊戰鬥力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
2019年5月,在“偵察奇兵-2019”比武競賽上,某旅中士梁志強奪得全能項目第一。他不僅收獲了一枚沉甸甸的金牌,也拿到了軍區士官人才跟蹤培養的門票。與他一同入選的,還有155名參加軍事比武競賽取得名次、榮立二等功以上的尖子人才。
“士官跟蹤培養需要耗費大量精力,但隻要有利于戰鬥力建設,一切都是值得的。”王廣輝介紹說,自2018年起,新疆軍區研究制定士兵尖子人才跟蹤培養方案,實行“百、千、萬”士官人才建設工程——
按照戰鬥力标準,遴選百餘名二等功以上功臣、全軍優秀士官人才獎一等獎獲得者、國際軍事比賽摘金奪銀者;千餘名炮兵、防空、特戰、陸航等主戰專業尖子骨幹;萬餘名覆蓋全領域、各專業、初中高級的打赢尖兵。
為此,新疆軍區分别建立打仗型人才數據庫,實行垂直管理、跟蹤培養,及時督促旅團送學送訓、組織職業技能鑒定、參加學曆升級,确保打仗型人才在謀主業的路上走得更高、更遠。
為了拓寬士官骨幹的培養渠道,2019年年初,新疆軍區推開“軍地聯姻共育強軍人才”活動。他們在轄區内篩選23所具備一定資質的院校,就近與團以上部隊簽訂“聯姻共育士官人才”協議。院校每年定期派出師資力量入營教學、跟隊培養,部隊根據年度任務插空安排士官入校學習。
在精準培養、跟蹤培養、融合培養的強力助推下,新疆軍區“打仗型”士官人才隊伍不斷壯大。近3年來,11人獲全軍優秀士官人才獎一等獎、47人獲二等獎;10人榮立一等功、96人榮立二等功,18人在國際軍事比賽中摘金奪銀,2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湧現出了陸軍首屆“四有”新時代革命軍人标兵劉加平等一大批打仗型尖兵。
暖心“吹哨”
合力打通士官人才培養保留的“最後一公裡”
“有一種速度,叫中國速度。”2019年8月,在新疆梨城庫爾勒市舉辦的國際軍事比賽中,某裝甲團士官馬續康與隊友一起,摘得“戰場救護”課目桂冠。
取得這一成績,馬續康發自内心地感慨:新疆軍區的“快速服務”為他們備戰國際軍事比賽提供了強力保障。
馬續康是某綜合訓練基地二營培養出來的首批學員。首次走進該基地二營時,眼前的景象讓他情緒低落:當時,這個營組建還不到半年,營房、裝備和訓練場地都不像樣子,備戰訓練任務困難重重。
該基地黨委将情況上報後,新疆軍區參謀部牽頭,訓練、人力、技術保障、軍事設施建設等17個處(室)有關人員迅速集結,以想象不到的速度,讓二營在短短1個月内改頭換面。受益于這種“快速服務”,僅僅半年,該營便為新疆軍區部隊培養輸送了百餘名裝甲專業骨幹。
“專業士官骨幹人才是戰鬥力建設的中堅力量,對他們的培養等不起也拖不得。”新疆軍區政治工作部領導把調集整個軍區之力,為基層部隊人才建設排憂解難的服務理念稱為“吹哨集合”模式。士官人才隊伍建設的一些問題,雖然暴露在基層、反映在營連,但事權在機關、資源在上層,攻克破解需要多方用勁、上下合力。
為此,新疆軍區黨委提出實行“營連吹哨,機關報到”機制,下沉權力到一線,整合資源到基層,形成合力化解基層矛盾難題,打通士官人才培養保留“最後一公裡”的工作機制。
善于培養人才,也要善于保留人才。近幾年,新疆軍區黨委關于高級士官人才保留的工作思路經曆了從拴心到暖心的轉變。暖心舉措的最大感召力,同樣來自“吹哨報到”式服務基層的快速度。
某工兵團駐地在市郊,平時很少接觸地方。2019年老兵退伍季,為幫助退伍老兵找到滿意的工作,該團吹響了“集合哨”。不到3天,在新疆軍區政治工作部協調下,聞聲“報到”的就有當地退役軍人事務廳、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等軍地20餘名負責同志。
這樣的服務模式被複制到整個新疆軍區部隊。2019年,新疆軍區聯合百餘家大型企事業單位,舉辦了30餘場“留疆”政策解讀會和士官就業雙向推介會,選擇留疆工作的複退士官人數大幅增長。
“比起想方設法拴心,更本源的舉措其實是讓官兵感到暖心。”據介紹,在實踐探索的基礎上,新疆軍區将“吹哨報到”機制與黨委機關挂鈎幫建、領導機關當兵蹲連等工作結合起來,堅持領導機關常态化下基層調研,幫助基層解決突出問題。
現在,新疆軍區機關處(室)領導每兩月抽出一周時間,聯合到基層一線化解矛盾、攻克難題。如今,更順暢的渠道、更高效的模式、更貼心的關懷,正推動新疆軍區基層部隊士官隊伍建設向着勝戰打赢提速前進。
暖心服務讓官兵榮耀感、獲得感增強,伴随而來的則是強烈的歸屬感。2019年,新疆軍區部隊士官志願留隊率創近年新高;全區部隊選擇轉改士官的大學生士兵比2018年增多了近1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