亢奮、失眠,睡眠混亂,激惹暴躁
亢奮,欣快,一個個想法接踵而至,各種發生過的事情、未實施的計劃和想象,應接不暇,整個腦袋都很“嗨”……
小浩以為是奶茶裡的咖啡導緻的興奮。
然而,亢奮後的疲憊、煩躁讓小浩想停停不下來, 想靜靜不了,持續兩三天睡不着,發了無數條朋友圈……
失眠、亢奮,又疲憊,小浩變得易激惹,心煩、愛發脾氣。而他又不得不努力控制自己的心境和行為,因為失控會偏激,事後會無地自容。
此時,能做的是不斷強迫自己睡,必須睡,床上不行睡不着,睡沙發;沙發不行,睡地闆;地闆不行,睡櫃子……
大半夜不斷折騰,一直刷手機,或聽震耳欲聾的音樂,試圖用這些視頻和聲音擠走腦裡那些飛速運轉、源源不斷的想法,讓腦袋“休眠”,讓自己睡去。
有時能睡上一陣兒,渾渾噩噩,日夜颠倒,但更多時候還是睡不着。
沒人能理解這種想睡卻睡不着的痛苦,和種種“異常”行為。
……
兩周後,小浩又“正常”了,可以出去嗨了,可以跟朋友侃侃而談,輕松愉悅。
直到那天,抑郁突如其來
小浩開始起不來床,非常疲憊、無力,開始嗜睡;精神不濟,遇到一點點事情,就覺得累、喪、無助;很難受,無緣無故想哭,情緒難以控制。
嚴重時,對一切都很麻木,思維遲緩,想事情困難;記憶力差,感覺理解不了同學老師們在講什麼,甚至忘記如何與人交往了;越來越逃避社交,想把自己藏起來。
抑郁?父母這樣認為,小浩也這樣認為。
聽說吧心理咨詢中心李建學老師指出這類青少年,看似抑郁,但非“抑郁症”,而是躁郁症發作——因為曾有躁狂發作,躁狂發作是躁郁症與抑郁症的重要區别标志。
何謂“躁郁症”
躁狂抑郁症,簡稱“躁郁症”,又稱“雙相情感障礙”(BDP),以情感異常高漲或低落為特征,兼躁狂狀态和抑郁狀态兩種主要表現。
雙相Ⅰ型 |
雙相Ⅱ型 |
環型心境障礙 |
未定型的雙相障礙 |
一次或多次躁狂發作,或混合發作 通常伴有抑郁發作 |
一次或多次重症抑郁發作 至少有一次輕躁狂發作 |
許多次輕躁狂發作和抑郁發作 病程持續至少2年 |
具有雙相障礙的特點,但不符合任何一種雙相障礙的标準 |
◎ 根據躁狂、抑郁症狀嚴重程度,臨床上有不同分類,如三類,四類,或六亞型。
較多使用這四類:若用通俗比喻“一條黑狗”形容抑郁症者的腦海,那麼,躁郁症者的腦海裡,不僅有一條抑郁的黑狗,還有一條暴躁的火龍,它們交互出現,因出現的頻率、時長、“發瘋”程度不同,于是呈現出上面四種不同類型的躁郁症。
躁郁症的周期性
◎ 躁郁症具有周期性,不同的人在躁郁症不同時期,表現不同。
以小浩為例。
躁狂期 小浩平時害羞、自卑,但躁狂發作時,會變得特别興奮、話多、活動多;過度自信,自以為是,不切實際;感情外露,過于直率;活潑敏捷、幽默風趣;也會失眠急躁,情緒易激易暴,敏感、敵意,對家人惡語相向……
平靜期 平靜期時,常被人稱贊乖巧、聰明,但小浩内心自卑,認為自己沒那麼美好,知道自己會一次次發狂。不願意回憶躁狂期的表現,因為它們讓小浩很羞恥,也讓他無法接受那樣的自己,有時也很不想承認自己有這個病。
抑郁期 躁郁症者很害怕進入抑郁狀态,可每過一段時間,就會進入抑郁狀态。
可能某天,突然開始渾渾噩噩,開始忘記一些重要事情,開始莫名心情低落,開始精神不濟,上課時也昏昏入睡,寫不了作業,想哭、想死;對老師、同學莫名生氣、大哭大叫,說話不客氣,事後又羞愧難當,抑郁自責……
混合發作 李建學老師提醒道,有些躁郁症者上面三個時期并沒有明确的分界線,躁狂狀态和抑郁狀态混合發作,或相隔時間非常短,躁狂與抑郁快速循環。
躁郁症者的病識感
多數躁郁症者在躁狂期,情感高漲、言語誇大、思維及意志行為活躍、自我感覺良好、自我評價高,易激惹,病識感下降,難以意識到自己的問題。
而且,膨脹的自我,讓他們對“控制感”有不切實際的體驗。“曾經我認為躁狂時,我是處于控制地位的。回想起來,那隻是生病時的胡言亂語。防止自己變得躁狂,才是具有真正的控制權。”
此外,當躁狂升級時,躁郁症者将難以識别與自己行為相關的潛在危險,以及需要采取什麼措施來遏制自己心境攀升的循環。
識别躁狂發作預警征兆,可控制它的嚴重程度
鑒于躁郁症具有生物學基礎,又具有周期症狀和較高的複發率,因此,想要完全不複發是不可能的。
所以,心理咨詢的一個作用是識辯躁郁症何時将發作,未雨綢缪,來控制它的嚴重程度,并限制它所造成的損害,如揮霍财産、傷人毀物、沖動性投資、沖動性行為、沖動性争執、沖動性辭職等,避免狀況進一步蔓延。
臨床表明,學會識别躁狂的預警征兆,并随後尋求心理健康服務的躁郁症者,比沒接受過此類教育的躁郁症者更少出現完全複發的狀況,并擁有更好的社交和工作技能。
當然,很多躁郁症者,難以回憶起自己的發作是什麼時候開始,又是什麼時候結束的,也難以記得期間某些事情的發生。
這就需要他人的幫助,比如家人或咨詢師,這些人能夠較頻繁與TA見面,且對TA的躁郁症有一定的了解,能在短時間内知曉、判斷TA是否表現出預警征兆,如開始莫名興奮、自我感覺良好、自信自大等。
在他人的幫助下,躁郁症者逐漸清晰并識别出自己躁狂發作的預警征兆,或引發此類症狀的因素,如熬夜、酗酒、漏服藥物、錯過了與心理咨詢師和醫生的定期會面,遭遇緊急壓力事件,等等。
然後,共同決策如果出現一種或多種前驅症狀時,可采取什麼措施;當躁狂快要發作時,又可采取什麼措施。這些措施對躁郁症者特别重要,因為躁狂或輕躁狂時,躁郁症者本人是最不可能去尋求專業幫助的。
而且,在躁狂期,躁郁症者對“控制權”非常敏感,哪怕對方是TA的伴侶、醫生、咨詢師或父母,尤其是父母,TA會覺得父母在控制TA而不願意聽從父母的建議。
此階段,TA堅稱自己沒問題,無需任何幫助(包括TA的醫生和咨詢師)。
躁郁症者之所以在意“控制權”,有以下幾個原因:
◎ 一是當你内部體驗着強烈的混亂時,“至少還掌控着外部世界”這種感覺對你來說尤為重要,讓你感覺自己還未完全失控;
◎ 二是與躁狂早期和晚期相連的自信和權利感,也會使躁郁症者尤其抗拒他人的建議、觀點或直接幫助。
青少年孩子尤為突出,一方面,處于青春期的他們渴望自我意識、自我獨立,不喜歡别人幹涉、控制、反對自己;
另一方面,在躁狂期,“自我膨脹”狀态的他們,更自以為是、我行我素,對父母的“控制”産生敵意和攻擊。
◎ 三是許多躁郁症者,都有過其他人在緊急情況試圖對TA施加控制的惱人經曆,不管當初其他人的動機多麼良好。
更糟糕的是,很多躁郁症者的家人,尤其是父母一方或雙方,存在情緒不穩、内心敏感、控制欲強等問題,經常與孩子争奪控制權。
這導緻孩子情緒更加易激惹,更不願在父母面前“低頭”承認自己的問題和需要幫助。
◎ 四是“控制權”涉及個體自身的某些議題,比如:
有些躁郁症者在意“控制權”是由于依賴他人讓TA覺得不安全和恐懼;
有些是覺得讓别人插手自己的事情,等于承認自己管理不好自己;
有些會擔心别人的幫助(尤其是父母)帶有“附加條件”,因此憤怒和抗拒;
有些會感到被控制,或失去了自主權,“我不想讓任何人再來控制我的生活,尤其是我媽,她總覺得我不行,覺得她需要管我”;
有些曾放下自尊去尋求幫助,但不曾被理解和接納,失望、憤怒;
有些覺得自己會給别人增添麻煩,内心羞愧;
……
這些原因導緻許多躁郁症者在躁狂期不太能接受家人的建議和幫助,認為自己不需要,而在抑郁期又絕望、無助,覺得不被家人理解、幫助,想要又得不到。
◎ 所以,李建學老師指出咨詢師用專業技術去處理躁郁症者在尋求他人幫助時會涉及到怎樣的問題,是很重要的。
處理好這個問題,躁郁症者才願意嘗試在必要時放棄自己的一小部分控制權,讓他人來幫忙管理自己,以确保自己心境攀升或躁狂時,能夠按照共同決策去按醫囑服藥、規律睡眠、健康飲食、正常工作或參加社交,減少沖動行為。
若躁郁症者獨自居住,或身邊的親人難以觀察到TA心境循環的細微變化,或親人自身存在情緒問題,或親人不具備識辯躁郁症的專業知識……
這類情況下,躁郁症者要多留意自身心境變化,盡管此類觀察具有主觀性,但它們依然可以幫你感知自己的發作是否正在形成。
如有必要,請有規律、定期與醫生、咨詢師溝通,這比忽視病情并任其蔓延的做法更可取。
最後,聽說吧心理咨詢提醒,躁郁症症狀複雜,病程又變化無常,易誤診,如誤診為“抑郁症”“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等,需進行鑒别診斷,排除繼發性障礙(比如,在重抑郁狀态下出現幻覺和妄想等伴精神病性症狀);
躁郁症的發作征兆,既有共性,也有每個人的獨特性,尤其是混合發作,更需要專業人士的幫助,及時根據病情變化,調整治療方案,以免病情被忽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