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簡介
2006年,國清寺被國務院批準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清寺位于浙江省台州市天台縣城關鎮,始建于隋開皇十八年(598年),初名天台寺,後取“寺若成,國即清”,改名為國清寺。寺廟占地面積7.3萬平方米。隋代高僧智越在國清寺創立天台宗,為中國佛教宗派天台宗的發源地,影響遠及國内外。鑒真東渡時曾朝拜國清寺。日本留學僧最澄至天台山取經,從道邃學法,回國後在日本比睿山興建沿曆寺,創立日本天台宗,後尊浙江天台山國清寺為祖庭。
國清寺位于浙江省台州市天台縣城關鎮,始建于隋開皇十八年(598年),初名天台寺,後取“寺若成,國即清”,改名為國清寺。寺廟占地面積7.3萬平方米。 隋代高僧智越在國清寺創立天台宗,為中國佛教宗派天台宗的發源地,影響遠及國内外。鑒真東渡時曾朝拜國清寺。日本留學僧最澄至天台山取經,從道邃學法,回國後在日本比睿山興建沿曆寺,創立日本天台宗,後尊浙江天台山國清寺為祖庭。 國清寺現存建築為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奉敕重修。
浙江天台國清寺與濟南靈岩寺、南京栖霞寺、當陽玉泉寺并稱中國寺院四絕。該寺曾駐錫不少有名高僧,包括唐一行法師、寒山、拾得、濟公和尚、日本東密開宗祖師空海大師、日本台密開宗祖師最澄大師等。
2006年,國清寺被國務院批準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建築格局 國清寺為建于清早期的建築為官式建築,彌勒殿和雨華殿為單檐歇山頂,大雄寶殿為重檐歇山頂,三聖殿、羅漢堂和禅堂是典型的南方廳堂建築,妙法堂、方丈樓和迎塔樓為中西合璧。
國清寺依山就勢,層層遞高,按四條南北軸線布列六百多間古建築,分為五條縱軸線,正中軸由南而北依次為彌勒殿、雨花殿、大雄寶殿、藥師殿、觀音殿;還有放生池、鐘鼓樓、聚賢堂、方丈樓、三聖殿、妙法堂(上為藏經樓)伽藍殿、羅漢堂、文物室等,大雄寶殿正中設明代銅鑄釋迦牟尼坐像。西軸線為安養堂、三聖殿、羅漢堂(文物室)、妙法堂(樓上為藏經閣)。東一軸線為聚賢堂(僧衆餐廳)、方丈樓、迎塔樓。東二軸線為裡客堂、大徹堂和修竹軒。像背壁後,有以觀音像為中心的慈航普渡群塑,殿兩側列元代楠木雕刻的18羅漢坐像。山門外各建築物——隋塔、寒拾亭、“教觀總持”照壁,豐幹橋、“隋代古刹”照壁和國清寺山門,它們順地勢安排,沒有一個相互平行,也沒有互相垂直,自自然然地散落各處,卻顯得和諧協調。一進朝東的山門轉入正中甬道,甬道兩旁是僅高1.7米的黃色矮牆,矮牆後面是茂密的竹林。構成一個擁有2.8萬平方米建築面積、達7.3萬平方米、8000餘間房屋的古建築群。
二、主要建築
1、塔碑
國清寺主建築群後的小山坡上,在蒼郁的松林中有一座重檐挑角、方石鋪地的碑亭。亭額上寫着“法乳千秋”四個金字,亭中品字形排列着三座長方形的石碑。 正中的豐碑為“天台智者大師贊仰頌碑”,碑座高0.86米、寬0.86米、長1.86米、碑身高2.6米、寬1.26米、厚0.11米。長篇碑文和詩贊頌佛教天台宗創造人智者大師。右連的豐碑為“行滿座主贈别最澄大師詩碑”。豐碑稍低于智者豐碑。左邊的一座豐碑是“最澄大師天台得法靈迹碑”,這座碑的大小與行滿碑大小相同。三座豐碑的背面,有日本山田是谛1982年5月寫的敬白,長篇日文銘記了高祖先德,祈念中日兩國永遠親善友好的虔誠心意。在“法乳千秋”碑亭左方,有一口圍着石欄的古泉,上刻“錫杖泉”三字,相傳宋僧普明坐禅于此,因寺内取水不便,遂以錫杖頓地曰:“此處當有泉!”即有泉水湧出,故名。
2、隋梅
國清寺有隋梅一株,在大雄寶殿右側,由隋代高僧、天台宗五祖章安灌頂大師手植。據考證,隋梅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曆史,是中國國内三株最古老的梅樹之一。關于它的傳說,現代詩人鄧拓寫給隋梅的《題梅》詩最為傳神:剪取東風第一枝,半簾疏影坐題詩。不須脂粉綠顔色,最憶天台相見時。
3、隋塔
隋塔位于天台城關鎮東北6裡。隋開皇十八年,晉王楊廣為報智者大師受菩薩戒而建造的報恩塔。唐會昌法難受損,南宋建炎二年(1128)修葺。殘高59.4米,邊長4.6米,六面九級,為浙江最高的古塔之一。系空心樓閣式磚木結構,因遭火焚毀飛檐鬥拱,形成四周的空洞。 後人對塔基進行了加固,四周鋪築了台階,已予整修一新,已列為省級文保單位。隋塔建造别緻,除磚砌塔壁上,精雕佛像外,塔頂上沒有通常的尖形塔頭,站在塔内,切可直接仰見藍天。
4、方丈樓
方丈樓在國清寺建築群東部的中心位置上,是一座兩層七開間房子,前有“聚賢堂”(齋堂——僧衆用餐的地方),後有迎塔樓(寺中賓館)。樓前有一個方石鋪地的院子。 方丈樓正中直條排列着三張八仙桌,兩旁各有三排茶幾木椅方凳,條桌上方挂有“弘闡天台宗”的大紅底金字匾額,額下排有名畫家邵宇、王子舞寫的智者大師水墨畫像。旁邊挂有幾幅名人字畫,這是國清寺接待中外來賓的地方。
5、觀音殿
與錫杖泉相鄰處,新建有重檐歇山,鬥拱翹角的觀音殿,雄踞于大雄寶殿之後上方,觀音殿長約15米,寬12米,殿内正中供奉着千手千眼觀音木雕貼金像一尊,兩旁或立或坐着觀音的三十二化身。 此殿為美國洛杉矶天台山國清寺護法會夏荊山、楊茂慈先生、吳梅影女士等捐資十五萬元建成。1983年10月29日舉行了隆重的開光大典和法會。
6、報恩塔
報恩塔是觀音殿西鄰,建于1985年9月,高約3米,塔頂為黃銅寶頂,紫銅瓦蓋成,在陽光下熠熠發光,塔體為錄岩。呈四方形,正前方為日本文“南無妙法蓮華經(日蓮)”碑名,另三面各嵌有黑底金字的經文。台基也為錄岩鋪成。 這座經幢是日本蓮宗信徒捐贈1000萬日元建造的。寶塔建立在天台山國清寺的理由是,天台山是傳教大師(日僧最澄大師)曾經留學過的最興盛的靈址,日蓮僧人非常敬仰天台大師(智者大師),而且堅信作為正法的法華經的源流是天台國清寺,以表“知恩報恩”的深意。
7、七佛塔
七佛塔,在寒拾亭前,俗稱“七支塔”,也稱迎賓塔,是為紀念“過去七佛”而建,他們分别是:毗婆屍佛、屍棄佛、毗舍浮佛、拘留孫佛、拘那含牟尼佛、迦葉佛和釋迦牟尼佛。因為是祭祀過去七佛,所以建在寺院門前。建于隋唐時的七佛塔已不存在,1973年在舊址上重建七佛塔,我們看到的七佛塔隻有30多年的曆史。新建的七佛塔旁也沒有任何的文字說明。 新七佛塔與舊七佛塔在造型上最大的區别在于新塔為實心,而舊塔是镂空的。七佛塔的上方,可以看到“一行禅師墓”。
8、雨花殿
出門神殿,即見鐘、鼓兩樓中間又一座殿堂,常匾上書“雨花殿”三字。此名在别的佛寺中難得見到。相傳是天台宗祖師智者大師曾在此講述《妙法蓮花經》,其精誠所至,感動天庭,天上下起法雨天花,故得此名。殿中供奉有“四大天王”神像。印度古神話傳說中的“四天”指的是東、南、西、北四方,并說每一方都有一神堂管着,所以尊他們為“王”。“四大天王”亦稱“四天神”或“四大金剛”所以一般寺廟中稱此殿為“金剛殿”或“天王殿”。
9、妙法堂
大雄寶殿左側妙法堂,這是一座兩層樓五開間的精舍。堂前芭蕉茂盛,玉桂常青,環境十分清幽。妙法堂樓上為藏經閣,開敞明淨,閣的周轉排列着百隻木箱,珍藏着《妙法蓮華經》、《大藏經》等經籍。樓下為“台宗講席”,是弘揚天台宗教義的場所。其布置正中為精雕細刻的講座,座後挂有阿彌陀佛水墨畫像,座前擺有香案蒲團。講座兩邊分列着幾十張長條桌。每當講經時,主講法師高踞台上,兩邊講座上坐落了老少僧衆和男女信徒。妙法堂左近有羅漢堂,現辟為文物室。1975年文物室整修開放,集中展出了佛教天台宗的曆代祖師造影,天台宗主要經典著作,國清寺與日本佛教界友好交往等方面的文物。智者大師遺物衣缽及欽賜龍衣、造型精美的欽賜銀亭、白玉卧佛、明萬曆銅鏡。還有唐貞元二十年(804年),日本高僧最澄入唐求法時的“度牒”(護照),上有台州刺史的指示。1979年國清寺方丈唯覺随中國佛教代表團去日本訪問,受到日本朝野人士的歡迎,方丈将從日本帶回的文物、紀念品也在此展出。日本朋友來天台山訪問一年四季不斷,并留下了“風月同天永,萬古結深緣”等字畫,及法器、文物。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