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網訊(記者 姚坤森)“垃圾分類關鍵要實用和有效,要讓居民減少困惑,最好是簡單直接,很容易對垃圾分類有清晰認識,同時又便于操作。”在北京市東城區東花市街道忠實裡南街1号樓,社區垃圾分類志願者封雲英說。
随着北京市垃圾分類示範片區的考核啟動以來,各區試點單位都不斷探索垃圾分類的回收方法。記者了解到,截止目前,北京市各大試點示範片區大緻有四種垃圾分類回收模式,分别是垃圾分類驿站、小屋,智能投放箱,上門回收再生資源、廚餘垃圾以及定時定點流動收集。
“不同于上海市實施的‘最嚴垃圾分類’,北京市的垃圾分類可選擇性更多,沒有統一的标準,每個區可以按照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擇。”東城區城市管理委員會主任胡向軍說。
北京東城區東花市街道小區内垃圾分類回收點 姚坤森/攝
據了解,東城區東花市街道采用的是“五個帶動 雙網融合”的模式,引導社區居民做好垃圾分類回收處理工作。“五個帶動”垃圾分類動員體系是東花市街道垃圾分類的特色之一,即通過黨員帶動群衆、“達人”帶動衆人、孩子帶動家長、前端帶動後端、線上帶動線下的方式。通過參觀垃圾焚燒廠、APP打卡養成垃圾分類好習慣、進超市進社區宣傳等手段。
東花市街道負責人表示,以孩子的未來和共同的家園為宣傳主軸,特别能激發居民對垃圾分類的利益攸關和環境共同體意識,營造垃圾分類的良好氛圍。探索垃圾分類的新模式,目的就是要引導居民容易分、願意分、習慣分,讓垃圾分類成為增強社區人際互動、促進社區參與和社區治理的有效手段。
“現在每天隻需記住,有廢品,找綠貓、可腐爛垃圾投綠桶、垃圾袋、其它垃圾投黑桶,沒有了複雜的分類模式,新的分類方法更加簡單有效。”封雲英說。
東花市街道環衛負責人楊榮喜說:“對于回收後的垃圾,再生資源可以通過手機APP可以實現‘一鍵呼叫、20分鐘上門’,下午1點至晚9點,居民都可以通過‘綠貓’APP呼叫上門回收廢品。廚餘垃圾則會和市環衛部門合作,直接由環衛車輛運送到指定地點回收處理。”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劉建國認為,總體上,垃圾分類回收與處理是入不敷出的,需要政府财政支持,我國如此,發達國家也是如此。
“這些年我國廢品回收系統與垃圾處理系統兩網并行,前者是市場主導,通常隻回收值錢的東西,雖然能産生利潤,但發展的并不好,抵抗市場和環保政策沖擊能力很弱,反之後者是政府主導,靠政府财政支持,産業技術水平和集聚度較高,發展态勢不錯。”劉建國說。
在他看來,垃圾分類推動中,“兩網融合”是一個重要舉措,就是要将值錢的、不值錢的、費錢的統籌考慮,實現效益最大化、污染最小化目标;其次,垃圾産生就意味着資源消耗和環境污染,産生後不管如何處理都會進一步消耗資源污染環境,所以,不産生垃圾就是最好的垃圾處理方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