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墳,又叫“複三”、“暖墓”、“暖墳”。通常是從逝者出殡之日開始往後算,即葬後的第三日進行的祭奠儀式,按照民間傳統,多稱此儀式為喪葬白事的“上梁”。
填培新土
過去的年月,多是使用傳統的墳地土丘來安葬逝者。葬後三天的圓墳禮,家屬需要填培新土,來修整逝者的墳地。填墳的第一鐵鍬土一般是由逝者的長子來完成,其他家屬依次動鍬培填。通常是從墳地的兩旁取土,用鐵鍬端土至墓頂灑下,最後将墳墓修整成圓形或者長方形。從墳墓修整的外在形狀,可以看出墓内逝者的安葬人數。墳墓修整為長方形,代表墓内的逝者為單穴單逝,配偶健在;墳墓修整為圓形,則代表墓内的逝者是雙穴合葬的一對夫妻。随着時代的進步,由于土地資源緊張等因素,現代城市中的安葬形式,已經由陵園公墓逐漸取代了舊時的墳地土丘,但葬後三天的圓墳禮,卻依然延續至今。現在的圓墳時的填培新土,多是家屬将故鄉的泥土或者皇陵附近的泥土,用紅色福袋帶過來一小包,在填墳時圍着墓地灑一圈,完畢圓墳儀式的同時,寓意填運祈福。随着時代的發展,變的是形式,不變的是哀思。
繞墳踩院
圓墳禮的填培新土完畢之後,家屬中的孫子、孫女輩的後人,需要手拉手,繞墓地正、反方向,各轉3圈,寓意給逝者踩實新院子,并将大門打開。根據民間的喪葬講究,隻有逝者疼愛的後輩子孫,才能把逝者的陰宅新院踩實,并且打開溝通陽世的大門,以便收到後人的祭品。
設擺祭品
圓墳禮的最後一步,就是擺設祭品,供奉逝者。祭品多是水果、饅頭、酒水之類,有些家庭也會擺上一些逝者生前喜歡的食物。舊時的圓墳禮,擺設祭品的同時,通常會焚燒香燭紙箔,現在國家倡導保護環境、文明祭掃,除了正常的擺設水果、糕點等祭品之外,香燭紙箔多是用擺放鮮花來代替。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