踐行志願精神貢獻智慧力量?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志願服務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标志,是廣大志願者奉獻愛心的重要渠道,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踐行志願精神貢獻智慧力量?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志願服務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标志,是廣大志願者奉獻愛心的重要渠道。
在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指出,新時代的中國青年要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為己任,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不負時代,不負韶華,不負黨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由共青團中央、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共同組織實施的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自2003年實施以來,累計招募派遣了37萬餘名高校畢業生和在讀研究生,深入中西部地區的2000多個縣(市、區、旗)開展基層服務。他們為助力解決當地的發展難題、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貢獻力量,弘揚了“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精神。
2021年,共有來自2300多所高校的18萬餘名應屆畢業生及在讀研究生注冊報名參加西部計劃全國項目,接力奉獻祖國西部基層建設。
近年來,西部計劃全國項目每年實施規模保持在2萬人,地方項目實施規模約2.1萬人,合計約4.1萬人。西部計劃實施規模逐步擴大,綜合保障逐步夯實,人才工程效果顯著,品牌影響力持續拓展,在實踐育人、人才流動、促進就業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2011年納入西部計劃一體保障管理的中國青年志願者扶貧接力計劃研究生支教團,以“志願 接力”的方式累計公開招募派遣了2.2萬餘名志願者,赴中西部地區近700所縣鄉中小學校,開展支教志願服務工作。志願者們努力為貧困地區孩子們打開看向世界的窗戶,助力推動服務地教育質量和辦學水平的提高:複旦大學在甯夏西吉縣王民中學傳承二十載的小小課桌,訴說着“山海情”的感人故事;清華大學研究生支教團青海湟中分隊紮根基層10餘年,見證着湟中從貧困縣到全面小康的巨變……
通過多年實踐,西部計劃已成為向西部地區輸送人才的有效載體,一大批政治過硬、素質良好、身體健康、學業優秀的青年志願者脫穎而出,在服務期滿後自願選擇留在當地就業,成為西部地區青年幹部、青年人才隊伍的重要來源。
西部計劃志願者邵書琴選擇到新疆生産建設兵團第三師托雲牧場去當一名志願者。服務期滿後,她申請繼續留在托雲牧場工作,利用自己的專業優勢,牽頭運營當地青年創業就業電子商務孵化基地,助力職工群衆增收。
“現在,林芝已不再是那座離家3000多公裡、隻在書本上出現過的城市,而是我的第二故鄉。”2017年,中山大學第十九屆研究生支教團志願者汪豔以在讀研究生的身份來到西藏林芝市第一中學支教,研究生畢業後,她又回到林芝市第一中學任教。
“盡己所能,不計報酬,紮根西部,服務基層。踐行志願精神,傳播先進文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而奮鬥。”這是西部計劃志願者的誓詞,也是所有懷揣夢想奔赴西部、助力祖國建設的青年人的心聲。
2021年,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背景下,西部計劃實施了鄉村教育、服務鄉村建設、健康鄉村、基層青年工作、鄉村社會治理、服務新疆、服務西藏7個專項,以更有力的舉措,為鄉村振興貢獻青春力量。
來自武漢大學的宋雨婷,今年赴西藏,成為一名西部計劃志願者。她說:“我父親常年工作在西部駐村扶貧一線,耳濡目染中我也立下志願,希望利用自己的經驗,為西部建設貢獻一份力量。”
即将赴新疆生産建設兵團第一師阿拉爾市服務的西部計劃志願者尹小東,是今年剛剛畢業的山東大學藝術學理論專業碩士研究生。“我想以自己的專業特長将阿拉爾的美描繪出來,為邊疆建設盡一份綿薄之力。”尹小東說。
腳踏寸寸西部土地,心懷拳拳報國之心。2021年,又一批西部計劃志願者們懷揣夢想踏上行程,心懷“國之大者”,把汗水揮灑在基層,踐行志願精神,貢獻智慧力量,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中國夢不懈奮鬥。
《 人民日報 》( 2021年08月22日 04 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